于长久;杨佳勇;王尔天;郝建中
目的观察大黄对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36例脓毒症患者(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黄鼻饲,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PCT和CRP水平变化,并与健康人(对照组)36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PCT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则明显下降.结论大黄对炎症因子具有拮抗作用,并能清除外周血PCT,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作者:俞林明;明自强;吕银祥;王黎卫;吕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患者病情危急,生命体症不稳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在情况允许可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可以避免体外循环对患者生理机能的影响,使患者术后较快恢复.我院2004-12~2005-10对5例AMI患者行OPCAB,效果满意,现将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牛骊;刘宗泓;孙杰;吴雄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广泛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脑脊液(CSF)中S100B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变化规律,试图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在广泛脑挫裂伤中的作用.方法43例广泛脑挫裂伤患者(GCS≤8分),分别于伤后6 h、12 h、24 h、3 d、5 d、7 d等各时间点取CS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100B蛋白、IL-1β含量,并与10名健康成年人做对照,以3个月后GOS判断预后,结局以生存和死亡分类.结果①所有病例伤后各时间点CSF中S100B蛋白、IL-1β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100B蛋白含量在伤后6 h达高峰,IL-1β在伤后12 h达高峰,与其他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 h后均逐渐下降,伤后第5天再次轻度升高.②死亡组CSF中S100B蛋白、IL-1β含量较生存组明显升高(P<0.01),伤后第5天S100B蛋白、IL-1β含量也较高.③各时间点CSF中S100B蛋白和IL-1β进行相关性比较,二者在各时间点呈正相关(P<0.05).结论广泛脑挫裂伤后CSF中S100B蛋白和IL-1β含量均升高,二者可能参与了广泛脑挫裂伤后炎性病理反应,其水平值可作为脑挫裂伤判断伤情、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刘希尧;张建生;丁永忠;周东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亚砷酸注射液(主要成分为As2O3)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的首选药物,但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容易加重高白细胞血症,危害患者的安全,亟待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晋教授创立了亚砷酸持续缓慢静脉输注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医学难题.
作者:哈医大一院宣传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作为一种临床危重急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对其研究已经从宏观病理学转到微观分子生物学领域.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在AP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1],故研究其信号转导对于明确AP发病的分子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这方面的新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方金苗;夏时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25岁.2002-09-11 16:00被同事发现仰卧于室内地面上,身边有呕吐物,呼之不应,躁动不安,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室抢救.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按中毒给予紧急洗胃,静脉注射纳洛酮,至20:00,病情略有缓解.自述口服安定及马杜拉霉素约120 mL.体检:T 37.8℃,P100次/min,R 20次/min,BP 95/50mmHg;血WBC 26.2×109/L,N 88.9%,L 11.1%;血K+3.99mmol/L、Na+136.2mmol/L、Cl-107 mmol/L,CO2-CP 25.2 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急性马杜拉霉素中毒.
作者:胡学亭;李玉娟;魏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病人血胆红素浓度与颅内血肿的关系.方法本组共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于来院后24 h内测血胆红素水平,治疗1、2周后复测血胆红素浓度.结果来院后24 h内发现,22例血总胆红素增高,其中15例直接胆红素增高,手术加激素治疗1周后化验检查,18例降至正常,2周后全部复查正常.结论颅脑损伤后颅内血肿可引起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浓度增高与血肿量有关.积极有效地降低血胆红素,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于长久;杨佳勇;王尔天;郝建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腺苷在窒息兔心肺复苏中对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法制作兔窒息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组(B组)、肾上腺素合并腺苷组(C组).持续窒息4 min后,行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4 min后静脉给药.A组(n=6)不用复苏药物;B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C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90μg/kg并持续静滴腺苷150μg·kg-1.min-1至复苏结束.观察窒息至死亡时间、自主循环恢复率、复苏成功率、复苏成功后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浓度.结果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C组>B组>A组,但B组和C组间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复苏成功兔血浆CK、CK-MB和乳酸浓度,C组<B组.结论肾上腺素联合腺苷可能会提高窒息兔复苏成功率和自主循环恢复率.
作者:陈威;计达;刘刚;沈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胆道大量出血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总结1990-03~2003-03我们收治的胆道大量出血32例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主要以胆总管探查术、肝动脉结扎术及伴感染的肝叶切除术.非手术治疗主要以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发现出血来源后,随之送入不锈钢弹簧圈和明胶海绵碎块至出血部位,达到立即止血的效果.结果手术治疗28例,治愈26例,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4例,治愈1例,死亡3例.结论胆道大量出血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其手术方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作者:刘凤权;谷阔;阎文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防治家兔急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35只健康家兔随机分为7组,A组(对照组)、B组(急性肺损伤组)、C组(654-2治疗组)、D组(机械通气模式1治疗组)、E组(机械通气模式2治疗组)、F组(654-2+机械通气模式1治疗组)、G组(654-2+机械通气模式2治疗组),观察每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及血浆TNF-α、IL-8的含量.结果治疗2 h后C、E、F、G组动物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较B组减轻,动脉血氧含量提高,血浆TNF-α、IL-8的含量降低(P<0.05),其中G组动物观测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1).结论山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的应用能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提高动脉血氧含量,降低血浆TNF-α、IL-8含量.
作者:汤彦;向小卫;申国璋;尚祥光;雷明慧;王蒙;张启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例老年AMI患者,其中5例在起病6 h内进行急诊转运PCI治疗,8例在第7天时进行延迟转运PCI治疗,术后即刻行血管造影进行评价,并观察住院及随访期间的情况.结果13例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重建后血流TIMI 3级,残余狭窄<20%.住院期间无心脏性死亡、急性再闭塞、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8~12个月,均无血栓形成及主要心脏事件(心脏性死亡、与靶血管相关的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再次血管重建)发生.结论急诊转运PCI治疗老年AMI患者不仅有良好的住院及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这也是上海心脏介入治疗实行准入制度以来,探索没有被准入的医疗机构如何有效地保护患者的利益.
作者:俞志刚;张代民;洪怡;陈卫珍;高新海;赵家凤;李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估通过热稀释法测量全心舒张末容量作为心脏前负荷指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通过右心漂浮导管和脉搏诱导持续心输出量测量法(PICCO)在20只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制作前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NS)、贺斯溶液(HES)、高渗盐溶液(HS)以及高渗高张溶液(HSS)对失血性休克模型进行容量复苏,测量容量复苏前后血液动力学,比较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在判定前负荷中的作用.结果容量复苏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全心舒张末容量指数(GEDVI)变化与每搏输出指数(SVI)和心输出量指数(CI)的变化呈正相关.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的变化与每搏输出指数(SVI)无关.结论在失血性休克犬模型中,与压力指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相比较,全心舒张末容量(GEDV)能够更好地反映心脏前负荷.
作者:齐志伟;王仲;梁璐;徐军;朱华栋;李毅;于学忠;马遂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在易化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AM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易化PCI组(37例)和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49例),对比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不良事件、左心室功能及住院费用.结果易化PCI组开通为36/37,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开通为48/49,易化PCI组无死亡,国产替罗非班+易化PCI治疗组2例出血,出院时两组射血分数值分别为(53.8±6.7)%和(54.2±5.2)%,住院费用为(4.5±1.6)万元和(4.3±1.2)万元,住院天数为(9.3±2.4)d和(8.6±2.8)d.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联合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且并不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卢竞前;杨锋;李易;李建美;吕云;洪云飞;李玉;张荣华;吴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扁豆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16例扁豆中毒集体就诊病例进行心电图、电解质、心肌酶等临床资料进行连续观察.结果16例扁豆中毒患者均出现ST段弓背向下的抬高,且无动态改变,大部分伴T波高尖及心动过缓,不伴心肌酶的升高.结论扁豆中毒可导致心电图呈早期复极综合征,部分原因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致,另一部分可能由扁豆毒素本身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所致.预后良好.
作者:曾红;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源性猝死(sudden sardiac death,SCD)是威胁生命的重要因素,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究其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致命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而恶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引发室颤,心脏停搏及无脉性电活动.近年来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对室速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胞内钙离子流异常导致室速发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谢军平;王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肾脏刀刺伤系相对特殊的肾损伤,出血迅速并发其他脏器损伤,急救处理得当,能挽救生命,保全肾脏.我院自1995-03~2006-01共收治肾脏刀刺伤患者8例,经急诊抢救处理,均成功修补肾脏,脱离危险,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柏君;吴忠标;林国兵;陈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DPD)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中对冠状窦血浆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8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DPD组(25例)、对照组(23例),经股静脉将6 F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置入冠状静脉窦,于PTCA前、术后即刻、术后2 h、术后6 h共4个时间点采血,分别检测血浆中ET-1、IL-6水平.结果PCI术前两组ET-1、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前及术后3个时间点血浆ET-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2 h、6 h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P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D组术后即刻至6 h IL-6浓度显著降低(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ercusurge远端保护装置能有效保护远端血管,避免内皮损伤,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郭瑄;李成祥;王海昌;贾国良;曹丰;冯旭阳;高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胃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风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CPB预充液中给予奥美拉唑40 mg,12 h后再给予奥美拉唑40 m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CPB 30 min、CPB结束时、术后4 h、术后12 h进行胃黏膜pH(pHi)测定,并采集血液标本,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CAM-1.结果实验组血清TNF-α、ICAM-1分别于CPB 30 min及CPB结束时开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Hi于CPB 30 min开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在CPB心脏手术中给予奥美拉唑可起到明显的胃肠道保护作用.
作者:董小超;易定华;刘金成;崔勤;魏旭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脂在感染性休克患儿血中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性休克患儿32例(其中存活者19例,死亡者13例)作为实验组,检测确定诊断后第2天晨起空腹血的血脂水平,并选择同年龄组健康体检者15例的晨起空腹血脂水平作为对照,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性休克组的血脂比对照组低;感染性休克组存活者和死亡者的血胆固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者比存活者血胆固醇要低,而血三酰甘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的血脂水平与预后有关,血胆固醇越低,预后越差.
作者:南向珍;潘国权;何时军;严纯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某学院学生因误食含有氯化钡的大楂子粥,造成34例中毒,其中重症8例.现将氯化钡中毒的抢救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忠杰;韩丽梅;秦洪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