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东菱克栓酶在心脏骤停兔心肺复苏时的治疗作用

康舟军;余猛进;梅冰;曹晖

关键词: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东菱克栓酶, 兔
摘要:目的研究东菱克栓酶能否提高心脏骤停(CA)兔复苏成功率.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成2组,即溶栓组和对照组,所有动物室颤10 min后行心肺复苏(CPR),溶栓组在开始CPR时静脉注射东菱克栓酶0.3 BU/kg.结果溶栓组复苏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24h后仍有3只兔子成活,对照组24h后所有兔子均死亡.结论东菱克栓酶能提高兔心肺复苏成功率.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病人无创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20万U/d)对危重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期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探讨乌司他丁在危重病人SIRS期的作用.方法应用动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将62例ICU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31例,对照组31例,连续观察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MABP)和无创血流动力学值CI(心脏指数)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的C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BP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明显改善危重病人SIRS期无创血流动力学值(CI),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能较早发现危重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危重病人SIRS期应用乌司他丁能明显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

    作者:杨佳勇;卢君强;刘岩松;王义兴;周俊领;叶庆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B型利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46例AMI患者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心脏事件的有无分成不良心脏事件组(10例)和无不良心脏事件组(36例),比较两组入院时BNP(BNP1)、2周后BNP(BNP2)、2周BNP变化值(△BNP=BNP1-BNP2)、2周BNP变化幅度[△BNP%=(BNP1-BNP2)/BNP1]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LVEF、BNP1、BNP2、△BNP%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NP1是3个月不良心脏事件的的独立保护因素(OR=1.76,95%CI=1.22~1.96,P=0.00),而△BNP%是3个月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保护因素(OR=0.27,95%CI=0.12~0.42,P=0,00).结论入院时BNP和2周BNP变化幅度可预测AMI近期预后.

    作者:孙祎;陈玉国;徐峰;吕瑞娟;李瑞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闭合性肾损伤合并休克9例报道

    我院自1996-01~2004-10诊治闭合性肾损伤合并休克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9例,均闭合性损伤.男6例,女3例,年龄18~42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3例,车祸伤3例,跌落伤2例,剧烈运动伤1例.临床表现为有明显的外伤史,肉眼血尿,腰腹部胀痛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本组有合并伤者6例,其中四肢骨折2例,四肢骨折+骨盆骨折1例,四肢骨折+肋骨骨折1例,肝破裂1例,脑出血1例,具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作者:甘秀国;安瑞华;王涌泉;单丽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外伤致巨大肾囊肿伴结肠破裂1例

    1病例简介病人,男,40岁,摔倒后腰腹部垫于钢模板上致右腰、右下腹部持续性钝痛8 h入院,局部皮肤无破损、出血.伴恶心,无呕吐.门诊初查肝、胆、双肾及腹腔B超示:双肾多囊肾,余未见异常.腰椎正侧位X光片未见异常.入院查体:P68次/min,R 16次/min,BP 110/65 mmHg,全腹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右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右肋腰点压痛,沿输尿管走行压痛,腰4、5棘突右侧旁开4.0 cm处压痛.血常规:BBC5.05×1012/L,HBG 148g/L,PLT 149×109/L,WBC 16.6×109/L,N 87%,L 10%.尿常规未见异常.入院第3天诉右侧腰腹部胀痛难忍,尤以呼吸时明显,伴恶心,无心慌、胸闷等不适.

    作者:闫军;唐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口服环丙沙星片致全身性过敏反应综合征1例

    1病例简介患者,男,26岁,因发热、咳嗽来院治疗.查体:T 37.5℃,P88次/min,R20次/min,BP 120/82 mmHg,精神状态良好.血常规WBC11.2×109/L,N 0.78,L0.22.胸片示支气管炎.临床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作者:何伟珍;张琼;王洁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尿酸与中青年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高尿酸血症常合并有高血脂症、高血压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多年以来一直存在争议.而血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不多,也尚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王薇;李海燕;张佳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在肺不张病人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较大潮气量(BVT)、常规潮气量(CVT)和较小潮气量(SVF)持续正压机械通气在肺不张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不张病人先后给予SVT、CVT和BVT机械通气,记录并比较三种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30min后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静态肺顺应性(Cst)、气道阻力(Raw)的大小,同时比较三种不同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平均动脉压(MBP)、中心静脉压(CVP)及氧合指数(PaO2/FiO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影响.结果Ppeak、Pmean、CVP、pH值随着潮气量的增加而增加(P<0.05);BVT组的PaO2/FIO2及Cst值显著低于CVT组和SVT(P<0.05);PaCO2值随着潮气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三组病人的Raw、NBP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持续正压机械通气的肺不张病人,SVT在改善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方面优于CVT和BVT.

    作者:骆建军;方强;方雪玲;吴玉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心电图分析

    目的比较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2003-10~2004-04接受心内直视手术的35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从手术中至手术后2 d的心电图变化.其中心脏停跳组159例,心脏不停跳组199例.结果两组间比较,心脏停跳组房早、室早、交界性早搏、传导阻滞发生率及术后酸中毒、低心排综合征、高血钾发生率均高于心脏不停跳组.结论心脏不停跳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心脏停跳下施行手术,且手术中易于观察心电图改变,能够及时发现房室传导阻滞发生,便于及时处理.

    作者:王咏;肖颖彬;陈林;钟前进;王学锋;王慧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部分液体通气不同氟碳供给途径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

    目的探讨部分液体通气(partial liquid ventilation,PLV)不同氟碳(perfluorocarbon,PFC)供给途径时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改变.方法采用肺灌洗诱导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后,动物分三组:①PFC滴入组;②PFC灌入组;③对照组.分别在ALE前,ALI及ALI后1、2、3、4 h 7个时段观察HR、MAP、PET 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气变化.结果肺灌洗后三组动物PaO2显著降低、AaDO2显著升高,两组PLV灌注PFC后PaO2升高、肺泡动脉氧压差(AaDO2)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FC滴入组2 h后各时段与PFC灌入组相应时段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流动力学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在相同剂量不同的PFC供给途径时部分液体通气,滴入组血气改善的效果明显好于灌入组,但对血液动力学均无显著影响.

    作者:彭雪梅;孙婵;王华东;王仲红;颜亮;李经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乌拉地尔在急性肺损伤(ALI)的应用,观察其改善ALI的氧交换及氧供的作用.方法随机将42例ALI病人分为两组;一组予P-CMV/PSIMV+PEEP及常规治疗,另一组加用盐酸乌拉地尔3~5μg·min-1·kg-1持续静脉点滴,分别在0、6、12、24h监测血压、血气及呼吸功能.结果ALI病人在应用乌拉地尔后体循环血压相对无显著改变;心率早期有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意义,1 d后却有显著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在短期内改善并不明显,在应用1 d后则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肺的顺应性、呼吸道阻力也在短期内改善并不明显,在应用1 d后则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乌拉地尔能明显改善ALI的氧交换及氧供,改善肺的基本病变.

    作者:邓义军;黄子通;蒋龙元;何志捷;王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E-选择素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在疾病不同程度分组中的差别及与感染存在的相关性.方法符合SIBS诊断标准的病人60例,入院后做可疑感染分泌物、排泄物等细菌培养,同时肘静脉穿刺取血进行可溶性E-选择素定量测定和APACHE-Ⅱ评分.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三组: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并设对照组.结果轻度SIRS组、重度SIRS组、休克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与轻度SIRS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重度SIRS组和休克组无明显差异(P>0.05).APACHE-Ⅱ评分在三组的组间比较中均有显著差异.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可溶性E-选择素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可作为判断SIRS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也可作为区分脓毒症和非脓毒症SIRS的参考指标.

    作者:陈颖;陈雯;许国根;吴锦鸿;陈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清醒小鼠严重颅脑闭合性撞击伤后外周血TNF-α IL-1β皮质醇和肝脏GR蛋白表达的变化

    目的研究小鼠严重闭合性脑创伤后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肝脏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变化的关系.方法利用BIM-Ⅲ型小型多功能动物撞击机对小鼠清醒致伤,于致伤后30 min、2 h、8h、24 h、48h、72 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外周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放免法检测皮质醇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GR的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致伤后外周血中TNF-α、IL-1β、皮质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均具有两个峰值特征;GR在致伤2 h后开始出现蛋白水平表达降低,72 h仍未完全恢复正常.结论严重颅脑外伤后外周组织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与TNF-α、IL-1β关系密切.

    作者:屈强;史忠;粟永萍;杨天德;陆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危重患者在脓毒症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共有42例患者入选,根据患者一次入院的疾病转归分为死亡组11例,存活组30例.测定患者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浓度,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Ⅱ评分).评价PCT、APACHEⅡ评分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评价价值.结果死亡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死亡组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系数是0.638.结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CT与APACHEⅡ评分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PGT与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诊断脓毒症并对预后进行评价.

    作者:薛莉花;刘丽;刘慧恒;马莉;杨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脑挫伤脑血流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本研究检测颅脑外伤后脑血流的分布及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法国GK公司生产的四通道八分度经颅多普勒(TCD),于伤后2、8、12、24、72h连续检测其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血管在不同时间的血流峰值(PACA、PMCA)、平均值(VmMCA、VmACA)及脉动指数(PI).结果伤后4 h内脑血流加速,表现为脑血管痉挛;8~24h血流速度持续升高;伤后72 h脑血流速度较伤后24h减慢;伤后对侧脑血流速度变化与伤侧相同,但变化相对较小;伤后PI逐渐升高,12、24、72 h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伤后72h内脑挫伤区供血血管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24 h下降显著.

    作者:许洪升;周岱;曹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围生期Evans综合征并溶血危象1例

    1病例简介病人女,30岁,剖宫产术(娩出一足月健康男婴)后3 d因发热(37.5℃~38℃)伴乏力、心悸和面色苍白2 d入院.无大出血史.入院时产科检查伤口对合好,子宫和双侧附件无异常,恶露少,无异味.T 38℃,HR 112次/min,R24次/min,BP 130/70 mmHg.重度贫血貌,皮肤苍白,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脾脏肋下4 cm,质中、无压痛,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WBC 4.5×109/L,RBC 1.48×1012/L,Hb44g/L,PLT 73×109/L,RC 4.5%.尿二胆阳性.血间接胆红素53μmol/L,肝酶、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腹部超声示脾大.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追问病史,病人既往体健,妊娠间期无异常,因胎儿头盆不称而行剖宫产术.

    作者:寿松涛;柴艳芬;崔书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评估危重病人病情的研究

    目的探讨炎症反应器官功能不全评分(IRODS)在评估ICU病人病情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新构建的IRODS回顾性地对ICU病人病情进行量化评分,考察IRODS在生存组和死亡组间的差异以及IRODS与ICU病死率的关系,比较该评分与APACHEⅡ的评估效能.结果入院初始和24h的IRODS在生存组和死亡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随着IRODS增加,ICU病死率增加;入院初始及24h IRODS的接受者操纵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C)分别是0.930和0.934,APACHEⅡ的AUROCC是0.95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入院初期,IRODS可用于评估危重病人的病情和预后,与APACHEⅡ有相近的评估效能,但更为简便.

    作者:姜胜;黄子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长时间心肺脑复苏术后溶栓抢救心脏猝死成功1例

    1病例简介病人,男,40岁,平素从事重体力劳动.来诊前30 min突觉剑突下疼痛,伴出汗,休息后不能缓解,遂由同伴用三轮车送诊.来诊途中出现呼吸停止,面色青紫.经查心率为0,呼吸停止,血压测不到,双瞳孔左:右约5:5(mm),光反射无.立即予心脏胸外按压送入抢救室.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容量控制模式,潮气量10 mL/kg),持续心脏胸外按压,建立静脉通道,多巴胺液持续静点(20μg·kg-1·min-1),首次肾上腺素5 mg,阿托品2 mg静脉推注,5%碳酸氢钠6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并反复肾上腺素1 mg静脉推注,总剂量达到20mg,持续心外按压40min后,ECG示波由直线转为室颤,立即予直流电除颤(300J),后病人反复出现室颤,反复予以电除颤,并予可达龙150 mg静脉推注,并静脉点滴维持(1 mg/min).

    作者:李桂伟;郭梦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氨茶碱在心肺复苏时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的疗效.方法52例心跳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24例,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治疗组)28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20.8%、67.9%,存活率分别为8.3%、42.9%.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氨茶碱比单独应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作者:籍文强;李庆威;姜向明;周庆明;苑振云;杨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分析

    间质部妊娠是输卵管妊娠中少见的一种类型,占输卵管妊娠发生率的1.0%~2.0%.因其破裂时间晚,早期与宫内妊娠难以鉴别,且妊囊着床部位为子宫卵巢血管的汇集区,血流丰富,一旦发生破裂,短时间可发生致命的腹腔大出血,死亡率可达2.5%[1].现对自2000年以来本院收治的30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进行分析,将诊治中的体会和经验教训总结如下,以期探讨间质部妊娠早期诊断和急诊手术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春凤;田晓宁;何秀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多发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的急诊处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是多发性创伤骨折的一种早期急性危重并发症,其临床特点为发热、皮肤黏膜有出血点,非胸部创伤的呼吸功能紊乱和非脑创伤的神经症状.FES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我科1995年至今共收治各类骨折1 247例,其中多发骨折143例,发生FES5例.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闵红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