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醇致肾损害相关因素探讨及预防

徐小辉

关键词:甘露醇, 肾损害, 可逆性, 整合素, 肾功能 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醇引起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382例患者使用甘露醇脱水后出现的肾损害.结果年龄较大,甘露醇用量偏高,原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肾结石等肾相关退行性病变,易引起肾损害.结论甘露醇可引起与剂量有关的可逆性肾损害,须控制使用剂量及尽早预防和治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颈部大血管火器伤

    无论平时或战时颈部火器伤均较为常见.头部有钢盔或头盔保护,胸部、腹部有防弹衣保护 ,这大大减少了头胸腹部的火器伤的发生率.由于颈部需要灵活的活动,目前尚无既能有效地保护颈部又不影响头颈部正常活动的防护措施,故颈部火器伤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颈部血管受到损伤的几率也大大增加[1].

    作者:刘瑞峰;马全利;刘彦普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水平的测定和意义

    目的探讨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5例三种物质急性中毒患者血清β- EP浓度并与25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前的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后24 h持续较高水平 (P<0.05),酒精中毒治疗后24 h β-EP水平明显下降(P<0.001).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患者治疗前、后的β-EP并不增高(P>0.05).结论高水平β-EP可导致或参与中毒时脑组织缺血性障碍和脑组织损伤,致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并可能是酒精性脑病的病理机理之一.纳洛酮能拮抗急性酒精和一氧化碳中毒时高水平β-EP 而解除β-EP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并阻断或逆转继发性脑组织损伤;而可能对镇静催眠药物中毒无疗效.

    作者:荆晓明;董芸;宋文忠;符本琪;王建东;朱旭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颈内静脉插管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我科自1999年10月开始对40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颈内静脉插管留置双腔导管行血液透析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插管方法和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郭东阳;王涛;崔建强;王英;李顺德;陈虹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对比研究

    我们自1996年11月~2000年12月应用不同剂量尿激酶(UK)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6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才发;于志泉;曲祥海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术后重危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体会

    现将我院1997年2月~2000年3月对15例术后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卫小青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研究

    目的观察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其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的关系.方法采用ECG、彩色超声仪测定血透患者QT间期和RR间期、记录左室功能参数,计算出QT间期离散度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HT5”H〗结果血透患者QT间期离散度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且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呈正相关(r1=0.57,r2=0.53).结论血透患者易出现左室肥厚,发生心率失常致猝死,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血透患者猝死的预测指标.

    作者:吴玉梅;张玉强;叶朝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小剂量重组链激酶冠脉内溶栓2例报告

    1999年5月~2000年4月,我们对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使用小剂量重组链激酶(r-SK ),经同步血流灌注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农;张艺军;王亚真;张树新;李强;刘淑媛;黄芩;宋守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集40例破裂动脉瘤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即刻、出血后第3、5、7、10、14天,采用放免法检测脑脊液中ET-1浓度.结果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ET-1浓度即有明显升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血管痉挛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未痉挛者.结论脑脊液中ET-1浓度的升高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许奕;周晓平;洪波;赵文元;辛涛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外伤性小肠破裂48例诊治分析

    小肠破裂在腹部损伤中比较常见,但延误诊断和处理不当者仍时有发生.我们总结近年收治的4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报告如下.

    作者:薛国柱;陈芦斌;李长林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颈部单纯性囊肿术后大出血1例报告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2岁,因颈部正中有一无痛渐大肿物(2.0 cm×1.8 cm)而就诊.B超显示为一单纯囊肿.故于入院后第3天行单纯囊肿摘除术,因肿物与周围组织无粘连且较表浅,故术中进展顺利,手术仅用40 min完成.

    作者:孟培松;王娜;朱威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其结合蛋白3的含量变化

    目的了解急性脑出血(ICH)及脑梗死(ICI)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IGFBP 3)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 HT5”K〗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3例基底节ICH和20例ICI患者血浆IGF-1和IGFBP 3水平,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ICH及ICI患者血浆IGF-1、IGFBP 3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血浆中 IGF- 1和IGFBP 3参与了急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ICH和ICI具有某些共同的病理基础.

    作者:付学锋;吕云利;路逵;廖军;徐文武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三腔两囊管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应急治疗中的使用价值

    近年来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许多新技术应用于临床,使该病的止血效果非常可观.文中就传统的三腔两囊管在应急治疗中的使用价值做以探讨,供同道参考.

    作者:刘燕燕;李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美托洛尔增强普罗帕酮对房颤的疗效观察

    Ic类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用来转复心房颤动(房颤)或心房扑动(房扑)以及长期抑制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已显示其较好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阵发性房颤发作前连续服用倍他乐克(或阿替洛尔)的患者,静脉注射普罗帕酮转复房颤时较未服药者转复率高、转复时间短、用药量小,且临床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我们将平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 于静脉应用普罗帕酮转复房颤前30 min口服倍他乐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扈秀丽;宋晓漪;杨志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移植修复面部外伤所致的眶底骨缺损

    我们于1996年4月~2000年3月间共进行了16例眶底骨缺损后高密度多孔聚乙烯(Medpor)材料修复.经过3个月、6个月、1 a随访,效果满意.无眼球内陷、无复视、无排斥反应,局部瘢痕不明显.

    作者:李春明;梁玲;马民;房金生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Ⅱ型糖尿病微白蛋白尿与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微白蛋白尿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根据有无尿微白蛋白,将8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以下两组:①微白蛋白尿组;②无微白蛋白尿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验结果. [ HT5”H〗结果Ⅱ型糖尿病微白蛋白尿组的病程显著长于无微白蛋白尿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合并IHD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微白蛋白尿组(P均<0.05).ECG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Ⅱ型糖尿病微白蛋白尿组的运动时间、运动试验阳性显著低于无微白蛋白尿组;运动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微白蛋白尿组(P均<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微白蛋白尿者,其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更高.

    作者:邬松林;文正万;谢秋容;于学忠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严重创伤后巨噬细胞在炎症介质释放中的作用及其功能调节

    目的研究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烫伤大鼠应激反应性高细胞因子血症中的作用及其功能调节.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重度烫伤大鼠血浆TNF-α、IL-1β、IL-10的水平;用腹腔注射脂质体包裹的氯甲磷酸二钠杀伤体内巨噬细胞,观察注射后大鼠烫伤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收集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别加LPS、LPS+DEX(地塞米松)、LPS+α-MSH(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和LPS+K PV(Ac-D-Lys-L-Pro-D-Val)共孵育,检测上清液中TNFα、IL-1β、IL-10的水平,并与未烫伤大鼠进行比较.结果重度烫伤可使大鼠血浆出现高水平的TNF- α、IL-1β、IL-10,腹腔注射氯甲磷酸二钠脂质体可使重度烫伤大鼠血浆TNF-α、IL-1β和IL-10水平显著下降;接受LPS刺激后,重度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可分泌高水平的TNF-α、IL-1β和IL-10,接受LPS+DEX、LPS+α-MSH和LPS+KPV刺激后无明显下降,IL-10水平在LP S+DEX 刺激后下降显著;与未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相比较,发现DEX对重度烫伤组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1β和IL-10的抑制减少量显著低于DEX对未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抑制减少量.结论巨噬细胞在重度烫伤大鼠血浆高细胞因子血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重度烫伤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对DEX的反应性受到了抑制,α-MSH 和KPV可抑制腹腔巨噬细胞对LPS刺激其分泌TNFα、IL-1β的反应.

    作者:刘都户;粟永萍;张渭;楼淑芬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选择性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处理体会

    脾破裂一直是手术治疗为主,但随着对脾脏组织解剖及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以及对脾破裂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使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脾破裂非手术治疗的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欧阳军;吉南;周军;马志刚;蒋淼;吴兴峰;刘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普罗帕酮引起呼吸心跳骤停1例

    患者,男性,86岁.主因咳嗽、咳痰,伴发热7 d于2000年11月3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后遗症(右侧肢体无力)、心律失常病史.近几年来多次发生肺感染,半年前拍胸片提示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游敏生;孙洁静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残角子宫妊娠破裂1例

    患者女性,25岁.2000年11月5日因腹痛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宫颈着色,无举痛,宫体约妊娠3个月大小,质软,右宫角部有压痛(+).B超显示:宫内孕,活单胎,符合孕周.

    作者:于桂芝;李鲜花;杨淑艳 刊期: 2001年第11期

  • 103例心脏机械瓣替换术临床总结

    我院自1991年来共对103例病人实行心脏机械瓣替换术,近期无1例死亡,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吕凯明;陈志慷;肖斌;李晓光 刊期: 2001年第11期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