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波;吕璐
目的:了解医院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为提升医院志愿服务管理质量与效率提供相关建议。方法:在文献检索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以上海市3家公立医院的志愿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方式进行调查,运用简单对应分析等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职业状态的被调查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及喜爱的激励方式存在差异;志愿者的职业状态与选择医院的动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Chi-Siquare=53.344,P<0.01)。结论:志愿者行为并未排除志愿者行为获得“回报”的可能性,同时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具有巨大优势,对志愿者有较大吸引力。
作者:张薇;袁蕙芸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系统阐述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内涵的基础之上,阐明了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并剖析了目前构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国内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构的可行策略,期望能为公立医院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作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促进民营医院发展是新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根据2007年-2013年广东省民营医院的数据,分析了其发展状况:医院总数不断增长,但规模偏小;专科医院为其主流,但以妇产科医院为主;服务区域有所拓展,但仍以珠三角大中城市为主;服务量持续增长,但以增加成本为代价;吸引了一部分人才,但其结构仍不合理。建议根据实际调整现有政策:打破市场垄断、构建平等医保制度环境、开放医师多点执业、落实社会办医细则等。
作者:王练深;魏东海;黄敏芳;李大壮;丁伯凤;李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中山大学实施的“健康广东”项目的介绍,分析该校如何利用自身的教、医、研和校友等资源优势,帮助广东欠发达地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工作模式。认为高等院校在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上,同时指出,高校还应与政府、社会团体、卫生机构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共同促进卫生改革与进步。
作者:王少鑫;张妮洁;陶亚男;李冠宏;黄奕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简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缩短病人就诊时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依托温州市卫生局已全面应用的区域联合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在该平台的基础交互架构之上后续新建了微信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微信预约无需下载安装客户端,只要关注医院的公众号即可轻松享受便捷的门诊就诊服务。
作者:陈娟弟;李建宏;戴雪妙;黄伟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预约诊疗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就医可及性和便利性。目前国内预约诊疗大部分还停留在预约挂号阶段,尚未实现就医全流程管理。本期特别策划系统阐述了301就医一卡通项目的研发过程,具体介绍了该项目工程设计、实现路径和控制节点等内容,提供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和需要加强的关注点。该项目将患者所有可能涉及的流程与节点进行归集、整合,重新进行标准化再造,以达到患者就诊一揽子服务目的。301就医一卡通信息系统为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收费服务等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作者:王远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301模式就医一卡通住院信息系统将是继门诊就医一卡通信息系统推出后的又一惠民便民利民工程。该系统能有效改善患者住院就医流程,提高出院结算效率,保证患者资金安全,并配合国家新医改“先诊疗,后付费”等相关政策的落实,为未来建立全国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和创建新的智能化结算系统提供成功的借鉴案例。
作者:徐红霞;王玉锋;张铎;李云枫;闫凯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在新医改的助推下,为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缓解日益凸显的看病难问题,预约诊疗在国内应运而生。预约诊疗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就医可及性和便利性。目前国内预约诊疗大部分还停留在预约挂号阶段,尚未实现就医全流程预约管理。“301模式便民就医一卡通”信息系统,响应国家开展预约诊疗的号召,为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案例。
作者:徐红霞;张铎;闫凯平;王涤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本刊讯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暨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工作委员会“依法治院自律维权”研讨会于2014年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洪山,福州市卫生局局长郑道新,中国医院协会自律维权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晨,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郑雪倩以及中国医院协会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委、委员120余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王远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通过提出建立区域心电医疗服务共同体协作模式,分析了该模式下的服务共同体的存在模式,并构建一个全市范围内的区域心电医疗公共服务平台。在给出构建区域心电医疗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具体功能与实施。区域心电医疗项目在宁波区域医疗协作发展方面已凸显成效,在上级医院的协作与帮助下,下级医院心电日均诊断总量逐步增长,同时医生的心电诊断水平有所提高。
作者:阮列敏;吴斌;刘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基于案例分析法,对收集的11个社会资本办医典型案例从14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合作对象、产权、合作方式提出了社会资本办医模式的5种分类标准,并将社会资本办医模式分为社会资本直接举办医院、银行贷款、国外贷款、融资租赁、业务托管、国内资本合作、中外合资、原有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和整体转让等10种模式。
作者:魏超;叶睿;孟开;汝宇龙;王若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为促进医院学科发展,某军种总医院于2010年对10个重点学科进行综合评估,在评估基础上制定3年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作为学科建设纲领,并以资金、制度与组织力量予以落实。2013年再次以同样的评估体系对重点学科进行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重点学科在3年建设后,实现了良性发展。本文将3年前后的评估指标、评估方法与评估组织实施进行介绍,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陈汝雪;林庆贤;刘震宇;张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门诊患者对夜间门诊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更好推行夜间门诊提供依据。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夜间门诊需求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法,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1877份,回收率93.85%。结果:90.7%的患者认为有必要开设夜间门诊,不同居住地门诊患者对开设夜间门诊的必要性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文化程度的差异以及职业的不同并不影响门诊患者对开设夜间门诊的需求。结论:夜间门诊作为医院常规日间门诊服务的一个延伸,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但提供人性化的夜间门诊服务,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加强门诊数字化建设才能使夜间门诊资源得到大化利用。
作者:杨晓蓉;伏瑕;邓爱萍;刘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患者提供快捷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探索新的出院结算方式。方法: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和结算方式,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构建一套完整的床旁结算管理体系。结果:床旁结算优化了服务流程,通过床旁结算条件、信息系统设计、会计控制、报表控制等内部控制措施保证了资金安全和可操作性。结论:为促进医院实现“零排队”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作者:吴云良;池文瑛;蔡战英;周恩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实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是方便人民群众就医的重要举措,但定点医院为垫付医药费用承担了重大责任和经济运行压力。本文从紧迫性、严峻性和可操作性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定点医院和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也要实现即时结算,即双向即时结算,进而减轻医院的经济风险,保证其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继萍;汪华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跌落/坠床事件预防的实践及效果。方法:2012年住院患儿采用常规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方法,2013年采用瑞士奶酪模型进行预防跌落/坠床的管理,比较改进前后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结果:改进前患儿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是0.06%,改进后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是0.02%,P<0.05。结论:运用瑞士奶酪模型对住院患儿进行管理,可明显降低跌落/坠床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作者:朱聪;黄玉如;杨建伟;张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孙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门诊是一家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门诊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内对于门诊医疗质量控制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局限于门诊工作的某一部分和方面,尚无一套完整的、适合大型综合医院门诊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为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基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在进行大量样本调查和统计后制定了《门诊医疗质量控制评分体系》,并且在医院门诊管理中进行了试运行,力求探索和建立门诊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模版和工作指南。
作者:王明刚;马迎民;黄爱萍;李鹏;曹金鑫;王久民;戴路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254例药品相关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其特点,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对医院2011年-2013年全部医疗纠纷(包括投诉)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结果:3年间药品相关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依次是医师不合理用药、患方原因、药学部原因、费用问题、护理服务等原因。结论:通过加强用药教育,规范医师处方行为,合理用药,加强药事管理,增加便民措施,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管理以及医保政策的理解和执行,能够有效减少药品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钟林涛;丁庆明;胡燕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阐述“301模式便民就医一卡通”项目的实施过程,具体介绍这一项目工程设计、实现路径和控制节点等内容,提供了该项目的成功经验和需要加强的关注点。该项目将患者所有可能涉及的流程与节点进行归集、整合,重新进行标准化再造,以达到患者就诊一揽子服务目的。
作者:张铎;徐红霞;王涤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