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氧化二砷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生长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肖和;张信江;徐海环;龙兴震;寻克丽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黑色素瘤,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生长抑制与促凋亡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As2O3对黑素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含量和检测细胞周期.结果1.0、2.0、4.0、8.0、16.0μmol/L As2O3均能抑制A375细胞的生长,且抑制率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8.0和16.0μmol/L组主要表现细胞毒性作用;4.0μmol/L组作用72 h后,A375细胞出现较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亚二倍体凋亡峰,同时出现S期阻滞.结论As2O3能有效的抑制人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的生长并促进其凋亡.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陕西省麟游县大骨节病病情下降特点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分析麟游县大骨节病历史重病区病情下降的特点,回顾可能促使病情下降的因素.方法将1978年全民普查临床患病率分为轻、中、重病情三层,每层随机抽取1/3的行政村,进行全民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检查25 656人,检出大骨节病患者3 489例,患病率13.6%.患者主要分布在30~60岁年龄组,以50~59岁为高(32.39%).0~20岁年龄组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1.43%).结论麟游县大骨节病病情明显下降,尤以青少年儿童下降为著,可能是综合因素的作用结果.

    作者:王福岐;王治文;平智广;郭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尿碘测定样品的稳定性观察

    目的观察用于碘测定的尿样稳定性,提供正确的尿样保存条件和时间.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尿碘测定新方法--过硫酸铵消化尿样的方法检测不同保存时间及不同保存条件下尿样的碘水平.结果室温酸化条件下,从保存30 d起尿碘测定值与基础值比较其相对偏差值>10%,其他各种保存条件的尿碘测定值的相对偏差值均<10%;室温和4℃两种保存温度下,酸化尿样碘测定值明显高于未酸化样品(t=-2.23、t=-2.74,P<0.05),-20℃保存时酸化对尿碘测定值无明显影响(t=-1.19,P>0.05);保存温度对尿碘测定值(无论尿样酸化与否)影响不大(F不酸化=0.051、F酸化=0.981,P>0.05).结论室温不酸化条件和4℃(不酸化和酸化)条件下尿样可保存2个月,-20℃(不酸化和酸化)条件尿样可保存4个月.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麻烦,尿样无须酸化处理.

    作者:刘嘉玉;阎玉芹;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鼠疫杆菌药敏试验

    鼠疫菌是引起鼠疫的病原菌,鼠疫菌对抗菌素治疗敏感.发现鼠疫杆菌一百多年(1893年)来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没有造成世界性大流行.我国首选链霉素治疗鼠疫已有50多年,在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做了部分抗生药物鼠疫菌药敏实验,论证了庆大霉素鼠疫菌杀菌力优于链霉素,而复方磺胺甲恶唑片(CO-SMZ)、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也有明显杀菌作用.2000年以后部分省市也进行过鼠疫菌药敏试验.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为此,我所用鼠疫菌(菌67号)实验菌.将筛选部分抗生素药物及部分消毒剂、碱性洗刷剂不同浓度分别在体外做了杀菌力和杀菌强度的试验.

    作者:平措江参;扎西;曲达;张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TIMP-1 mRNA表达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胶原重构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1的关系

    目的探讨TIMP-1mRNA表达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胶原重构中的作用及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关系.方法4周龄雄性BALB/c鼠腹腔接种0.1ml 100TCID50CVB3m,周龄、性别相同小鼠为对照,分别于接种后3、7、9、14、21、28、56 d断脊处死小鼠,心肌标本经常规制片,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的改变,原位杂交观察TIMP-1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观察TGF-β1的表达.结果感染后28 d小鼠心肌组织血管周围胶原明显沉积,感染后56 d心肌组织血管周围及心肌细胞间隙胶原沉积均明显增加;感染后7d可见TIMP-1mRNA表达,14~21 d为明显,此后减弱,直到56 d.感染后3 d可见TGF-β1 mRNA及TGF-β1表达,7~21 d为明显,此后减弱,持续至感染后56 d;TIMP-1mRNA和TGF-β1表达等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TGF-β1表达增加及其上调TIMP-1mRNA的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胶原重构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韩福生;孙辉;刘立志;高彦辉;周令望;刘阳;曾绍娟;曾宪惠;陈炳卿;于维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3种修复材料修复后牙邻(牙合)面洞疗效观察

    本观察选择水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银汞3种常用的后牙修复材料,用国际通用的USPHS疗效评价法对修复后牙邻()面洞的疗效进行了评定,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作者:苏红;苏毅;吴欣欣;鞠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大鼠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表达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染毒大鼠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tltidrug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2,MRP2)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与砷代谢的关系.方法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第2~4组为染砷组,分别给予4、10和20 mg/kg体质量的亚砷酸钠溶液,隔天灌胃染毒1次,2周后将大鼠处死.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胆汁、全血和肝组织中的总砷含量.蛋白印记法测定肝细胞膜上MRP2的改变.结果经方差分析检验,胆汁和肝脏中含砷量随着染砷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两两比较发现,3个染毒组的血砷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个染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染砷剂量增加,MRP2表达有增加的趋势,且MRP2表达量与胆汁含砷量呈正相关(r=0.986,P<0.05).结论亚砷酸钠可以诱导MRP2的表达,随染砷剂量增加,MRP2表达量增加.MRP2在砷及其代谢产物的胆汁排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高怡;裴秋玲;李国星;韩光;田凤洁;秦秀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与HLA-A*基因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易感的分子机制和确立一种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HLA-A*)基因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29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HLA-A*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他检测HLA等位基因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HLA-A*03基因与IDC呈正相关(RR=4.697,P<0.05),其他HLA-A*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HLA-A*03基因可能是北方汉族人IDC的致病易感基因之一.采用的方法(PCR-SSP)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准确和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曹峰林;孙政育;方胜;王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第六讲医学论文中统计处理的一般原则

    医学数据的统计处理是一门艺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原始数据的采集与录入、数据管理、统计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解释等都是必须重视的环节.目前,很少有杂志社向投稿人员提供基本的统计指导,审稿专家也多注重后的统计分析结果,较少关注数据的质量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在此,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统计处理原则,为医学科研人员在数据处理和撰写科研报告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砷镉联合染毒大鼠肾毒性剂量效应分析

    目的分析砷、镉联合染毒大鼠肾毒性效应及其剂量-效应关系,探讨砷、镉联合肾毒性的生物标志物和生物接触限值.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用As2O3(333.78 μmol/L,1 335.11 μmol/L)和CdCl2(444.84μmol/L,1 334.52μmol/L)溶于水中单独或联合染毒3个月.以染毒砷(As)、镉(Cd)剂量为外剂量指标,大鼠体内血、尿、肾脏中砷、镉负荷为内剂量指标;肾小管损伤指标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和肾小球损伤指标尿白蛋白(UALB)为肾功能损伤效应指标.结果砷对肾小球的毒性强于镉,镉对肾小管的毒性则比砷强.Uβ2-MG、UALB、UNAG水平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联合染毒组,尤其是高砷(Ashigh,1 335.11μmol/L)+低镉(Cdlow,444.84 μmol/L)组、Ashigh(1 335.11μmol/L)+高镉(Cdhigh,1 334.52 μmol/L)组与对照组、各单独染毒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砷、镉染毒剂量、体内负荷与效应指标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砷、镉对大鼠肾脏功能联合作用主要为相加作用;内接触剂量比外接触剂量更能反映毒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尿镉、尿砷和Uβ2-MG、UALB是监测砷、镉联合肾毒性的敏感生物标志物.

    作者:洪峰;金泰廙;卢国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锌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肝细胞核T3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锌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肝细胞核T3受体特性的影响.方法用低碘饲料喂养诱导大鼠甲状腺功能低下,采用T3和离体肝细胞核结合实验方法,观察补锌对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肝细胞核T3受体的影响.结果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肝细胞核T3受体的亲合常数(Ka)增加(P<0.01),大结合容量(MBC)明显下降(P<0.01).补锌后血清T3、T4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肝细胞核T3受体的Ka值降低(P<0.05),MBC增加(P<0.05),T3受体占位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补锌可通过调节肝细胞核T3受体的结合容量改善甲状腺功能低下大鼠的甲状腺功能.

    作者:毛金军;赵锦程;李艳萍;李怀荆;王淑湘;李永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4年河北省新乐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新乐市是河北省的缺碘地区之一,1995年全省开始普及碘盐防治碘缺乏病,使全省碘缺乏病(IDD)得到较好的控制.为了解新乐市现阶段碘缺乏病病情及碘营养状况,更好的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按照<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我们于2004年对新乐市碘缺乏病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和分析.

    作者:支莉;支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碘对大鼠体内及体外甲状腺钠碘转运体mRNA表达的调节

    目的探讨碘过量对体内、体外甲状腺钠碘转运体(NI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碘组(LI)、适碘组(NI)、5倍高碘组(5HI)、10倍高碘组(10HI)、50倍高碘组(50HI)、100倍高碘组(100HI),检测尿碘、甲状腺NIS mRNA表达水平.FRTL细胞分别在含有10-6~10-3 mol/L碘化钾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 h,检测NIS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LI组尿碘显著低于NI组,而甲状腺NIS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I组(P<0.01);各高碘组尿碘与NI组比较呈成倍升高,NIS mRNA水平与NI组相比逐渐下降.FRTL细胞在分别含有10-6~10-3mol/L碘化钾的培养基中培养24、48 h,NIS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对体内、体外甲状腺NIS mRNA表达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机制,长期、慢性处于高碘摄入的大鼠主要通过转录水平影响甲状腺NIS mRNA的表达,而体外急性实验表明,高碘则可能通过转录后水平而起作用.

    作者:聂秀玲;孙云;李兰英;阎玉芹;陈祖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日照市阶段消除碘缺乏病后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估

    目的及时了解日照市碘缺乏病病情和居民碘营养状况,评价碘缺乏病干预措施与效果,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8~10岁儿童尿碘及居民户碘盐等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3.39%,尿碘中位数为279.08μg/L,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6%,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状况不甚理想.结论日照市消除碘缺乏病已步入持续稳定发展阶段,居民碘营养状况处于基本适宜水平.碘盐的加碘量还可以进一步下调.碘缺乏病健康教育工作需亟待加强.

    作者:费聿奎;刘昌伟;费兆全;张晓东;王洪玲;陈占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总摄氟量与儿童龋齿的相关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总摄氟量与儿童龋齿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选择江苏省泗洪县瓦庙村(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村,饮水含氟0.57~4.50 mg/L)和新淮村(非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饮水含氟0.18~0.76 mg/L)所有在校的8~13岁小学生为对象,调查学生龋齿患病率、学生家庭饮水含氟量、各种食物的摄入量、饮水量以及总摄氟量.根据人均总摄氟量将儿童分为不同的接触组,即<1.00、1.00~、1.50~、2.00~、2.50~、3.00~、3.50~及≥4.00mg/d共8组,分别统计各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和龋均.结果当总摄氟量较低时,随着总摄氟量的增加,儿童龋齿患病率和龋均逐渐降低;当总摄氟量超过3.32 mg/d时,儿童龋齿患病率和龋均逐渐升高.总摄氟量和儿童龋齿患病率及龋均间呈一U型的剂量-反应关系.按此剂量-反应关系计算的总摄氟量的95%可信限下限(BMDL)分别为3.49和3.15 mg/d.由此推算出的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RfD)为3.49和3.15 mg/d.结论由总摄氟量和龋齿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的总摄氟量的参考剂量远远大于中国人群总摄氟量的国家卫生标准.

    作者:向全永;梁友信;王彩生;陈连生;陈晓东;陈秉衡;洪沛;张明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研究大骨节病的分子发病机制

    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目前我国有大骨节病患者81.18万人,10 162.9万人口受威胁[1],主要分布在从东北到西南地带14个省市自治区的354县中.

    作者:郭雄;左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改良酸性品红苯胺蓝神经髓鞘染色法

    髓鞘染色在病理诊断和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其染色方法很多,有的方法仅可显示染变性髓鞘或正常髓鞘.改良酸性品红苯胺蓝的神经髓鞘染色法既能显示变性髓,也可显示正常髓鞘.本染色法简便易行可靠适用.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作者:陶淑华;毕延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斑牙剂量效应关系及其上限值

    目的探讨饮砖茶水摄氟量与氟斑牙病情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正常上限值,为制定砖茶含氟量卫生标准和儿童砖茶氟大允许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饮茶型氟中毒重病区四川省,选择有饮砖茶习惯的藏族牧区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小学、格登寺附属小学,红原县阿木小学、江绒小学、龙让小学和希望小学,对其8~12岁儿童整群抽样,并采用Dean氏法诊断氟斑牙,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砖茶水氟和尿氟.再以定群调查的方法,确定每人每日从砖茶水中摄取的含氟量.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2.15%,但主要为极轻病例,各年龄段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饮砖茶水量、和摄氟量随年龄增长呈梯度升高,但仍处在较低剂量范畴,对照组每日砖茶水摄氟量平均为(0.873±0.249)mg,病例组为(1.386±0.699)mg;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呈正偏态分布;各年龄段儿童饮砖茶水摄氟量的对数均值与氟斑牙指数呈直线正相关,r=0.919,P<0.05;计算出儿童每日总摄氟量正常上限值为2.243 mg.结论①儿童饮茶型氟斑牙检出率虽然较高,但病情程度不重;②儿童每日砖茶氟摄入量处于较低水平,这完全符合饮茶型氟中毒儿童氟斑牙流行特点;③儿童每日砖茶氟摄入量正常上限值低于饮水型病区总摄氟量卫生标准.

    作者:刘运起;孙殿军;杨晓静;孙玉富;刘立志;李德云;周定友;张莉莉;吴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陕西省礼泉县大骨节病防治回顾

    礼泉县是咸阳地区大骨节病重病区,20世纪60年代初大骨节病的流行,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经过40余年的综合防治,2004年考核验收达到了陕西省大骨节病控制病区标准.本研究通过回顾性总结,为深入研讨大骨节病病因和指导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苏永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正常儿童与各种年龄组心率变异性正常值研究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是指心率的快慢差异性,是逐个心动周期细微的时间变化及其规律,反映了心率连续的瞬时波动.为了探讨儿童HRV的正常值范围,作者对50例正常儿童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HRV的正常值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刘丽晓;曲秀芬;黄永麟;高冠宇;苏亚芬;朴晶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碘缺乏病防治的几点建言

    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领导下,经过广大地方病防治科研人员及有关部门的艰苦努力,我国于1995-1996年实现了全民食盐加碘,2000年我国政府庄严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可以毫不愧疚地说,我国在碘缺乏病防治领域是走在国际社会前沿的.

    作者:许弘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