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方性氟中毒人群血清中脑髓鞘碱性蛋白含量研究

程晓天;高建国;王三祥

关键词:氟中毒, 髓鞘碱性蛋白, 脑
摘要:目的研究氟中毒对脑组织的损伤,探讨氟中毒人群血清中脑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与脑髓鞘损伤的关系.方法用MBP-ELISA法分析血清中MBP含量,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析血清氟含量.观察对象为3组,氟骨症患者组、病区健康人组、非病区健康人组.结果氟骨症患者组和病区健康人组血清MBP含量显著高于非病区健康人组(P<0.01),氟骨症患者组与病区健康人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氟骨症患者组血清氟含量显著高于病区健康人组和非病区健康人组(P<0.001),病区健康人组显著高于非病区健康人组(P<0.001).结论氟可造成氟病区人群大脑髓鞘脱失,使血清MBP含量升高.这种变化可能早于骨相损害,并且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很严重.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青海高原新生儿脐带血TSH正常参考值探讨

    目的确立青海省新生儿脐带全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正常参考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青海省西宁市、海东农业地区、牧业区47所(省、市、州、县)医院住院分娩的21 858例新生儿脐带血进行TSH水平测定.结果青海省新生儿脐带血TSH中位数为3.565 mU/L(0~99.999 mU/L),97%分位值为11.881 mU/L, TSH频数分布为正偏态分布,不同地区间新生儿脐带血TSH测定值有差异,新生儿性别间结果无差异.结论以TSH 97%分位值11.881 mU/L作为青海省新生儿脐带血TSH的正常上限值,为碘缺乏病的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周琳;文海;唐艳萍;曹慧萍;陈黎琳;李树帮;魏生英;熊传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我国各生态型鼠疫菌外膜蛋白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17个生态型鼠疫菌的外膜蛋白谱型,为鼠疫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终浓度为10 g/L的氯霉素28℃下杀死鼠疫菌后,采用Trion-200改进法进行外膜蛋白的提取.以4%积层胶、12%分离胶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根据低分子量标准蛋白和被试菌株的泳距作相关分析,得出各条蛋白带的相对分子量.结果 SDS-PAGE上各生态型鼠疫菌28℃培养物表达的外膜蛋白带在相对分子量大于40 kD小于30 kD的区域谱型基本一致,而在30~40 kD之间稍有差异,岗底斯山型的部分菌株较141株多一条31.6 kD带,锡林郭勒型菌株缺失32 kD条带.结论鼠疫菌的外膜蛋白,作为鼠疫菌种下的分类仅对田鼠型菌株意义较大.

    作者:祁芝珍;于守鸿;祁美英;金丽霞;王秦宁;席亚芳;朱锦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出生季节对脐带血TSH值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出生季节对碘营养状况正常的新生儿脐带血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生儿TSH正常值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在湖北省碘营养状况良好的3个市区,历时1年采集新生儿脐带血649份,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SH值.结果新生儿TSH中位数3.446 mU/L,97%分位值为11.964 mU/L,>5 mU/L的比例为25.4%,且春、夏、秋、冬4个季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碘营养状况良好的环境下,新生儿出生季节是影响脐带血TSH值高低的因素之一.

    作者:郑朝晖;龚新国;陈连璋;陆剑波;阎文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白血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

    急性白血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报道较少[1].为提示临床医生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浮肿时应考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存在,现将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魏庆芳;耿洁;孔佩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儿童尿碘浓度白天节律观察

    尿碘是反映人群或个体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采集随意一次尿样来监测某一社区人群的尿碘水平,这对结果的解释是否会有性质不同的影响,我们在国外学者所观察到的尿碘浓度昼夜节律[1]的基础上,选择更有实用价值的白天时段对其节律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钟;茅亚达;季平;王国清;钱德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差异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的分子机制.方法丙基硫氧嘧啶灌胃制备孕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部分胎鼠出生后予以T4替代治疗,采用消减抑制杂交技术构建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的差异表达文库,对部分重组克隆进行序列分析.结果随机测序10个表达序列标签,同源性分析表明5个表达序列标签未发现明确的同源物,其它表达序列标签与CDC10,酸性核糖体蛋白P0,actin等有较高同源性.结论甲状腺激素调节仔鼠脑基因的差异表达谱的获得对阐明甲状腺激素对脑发育的分子机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吕立夏;杨翠香;和明丽;胡建华;向娟;王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硒对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Na2SeO3)对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健康人红细胞为实验对象,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硒保护组等,观察Na2SeO3对氧化剂(碘乙酸、邻苯三酚)所致人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硒保护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明显低于损伤组;硒保护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K+-ATPase)的酶活力明显高于损伤组;硒保护组通透亚硝酸钠(NaNO2)的能力显著提高,钾离子渗漏量显著降低.结论 200 μg/L的亚硒酸钠对红细胞膜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于泓;周宏博;杨歌德;周葆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秦巴山区汉阴县碘缺乏病现状调查分析

    汉阴县是碘缺乏病的重病区.建国以来,进行了大力防治,全县甲状腺肿和克汀病患病率分别由1978年的31.01%,2.31%下降至2001年的3.32%,0.42%,现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为了建立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有效工作机制,我们对全县1996-2001年的碘缺乏病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朝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EcoRI酶切柯萨奇B3病毒基因片段的原子力显微镜观察

    以往对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研究主要依靠电镜、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方法,这些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新近发展起来的原子力显微镜(AFM)是一种具有原子级分辨率的超微结构研究工具,与传统手段相比,具有分辨率高、制样简单以及可以在接近生理条件下成像等优点,因此在生物结构的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本研究通过AFM对柯萨奇B3病毒(CVB3)基因片段的酶切观察,探讨AFM在生物大分子领域的应用前景.

    作者:赵铁强;国立秋;钟照华;田野;董申;钟学宽;孟繁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大骨节病儿童及成人关节软骨中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的表达

    目的探索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肽(PTHrP)在大骨节病儿童及成人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正常儿童和成人与大骨节病儿童和成人关节软骨中PTHrP的表达.结果①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中层、深层PTHrP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30%、24%和31%,中层、深层表达率比正常儿童明显增高(P<0.01);②大骨节病成人关节软骨表、中、深层PTHrP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54%、46%和16%,各层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③大骨节病儿童与成人比较各层软骨细胞PTHrP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表现为表、中层成人高于儿童,深层儿童高于成人.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中PTHrP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对照.

    作者:张艳;郭雄;王波;张增铁;李幼芬;许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氟对鸡红细胞膜唾液酸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氟对鸡红细胞膜唾液酸(SA)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250只1日龄蛋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0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第2~5组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氟化钠,使日粮中氟的含量分别为500,1 000,1 500,2 000 mg/kg实验期为150 d.测定血清中氟及红细胞膜SA的含量.结果成功地复制出了不同程度的鸡慢性氟中毒模型,氟中毒组鸡红细胞膜SA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SA含量与血清氟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0.526,P<0.01).结论氟能破坏红细胞膜SA的代谢,是导致机体贫血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国艳;柴春彦;康世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国成人骨关节炎手骨X线检出水平的地理分布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骨关节炎手骨X线检出水平的地理分布及其差异.方法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涉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新疆等19个省份;每个省选出2~3个有代表性的村落,每个村找出40岁以上人口70~100人拍摄右手X线片,共拍摄了2 698张,按计分法给病变程度量化,用Ridit法作统计分析.结果以Ridit指数及其95%可信限表示检出水平及其可靠程度:①尚志、吉县、永寿、麟游、若尔盖等原大骨节病重病区成人骨关节炎重,指数及其95%可信限分别为0.83,0.81~0.86, 为全国之;②贵德、张家川等原大骨节病较轻病区,相应数值为0.55, 0.50~0.60;③哈尔滨及其郊区、吉县雷家、宝鸡金台、青海湟中、哈密等北方面食的非病区再次之,为0.47,0.45~0.50;④苏家屯、淄博、张掖、酒泉、保定、黄骅、新郑、咸宁、会同、桂林、三亚、惠东、漳州等广大地区又次之,为0.41,0.39~0.42, 代表中国成人骨关节炎患病程度的基本水平;⑤扬州、绍兴、郫县等大米占主食绝大部分的水田区病情低,为0.36, 0.39~0.40.差别明显,呈规律的梯度.结论中国中老年骨关节炎的右手X线检出水平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与疾病相关的原因、因素、条件的质和量可能均有不同.这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者:杨建伯;李群伟;唐晓波;高本;鲍文生;王志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多系统损害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的临床特征、多系统损害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与典型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结合临床检查、生化分析和毒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砷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摄入富含砷食物和蔬菜以及吸入砷污染的空气;患者砷负荷、氧化损伤指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砷中毒患者除慢性砷中毒的典型特征(皮肤角化过度、色素异常)外,肝脏、肾脏、神经系统、肺脏、心脏和球结膜微循环等损害亦很明显;多项特殊检查显示了砷的非临床早期损害.结论生活区煤砷含量高及敞灶燃煤致食物和空气砷污染是贵州省地砷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多系统损害为特点,肝硬化和皮肤癌是其主要死因;实验室特殊检查明确显示了病区非患者及中毒患者的临床前期损害,如肝、肾功能损害、氨基酸代谢异常、氧化损伤等;多指标、多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对于砷中毒的监测、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作者:黄晓欣;张爱华;杨大平;洪峰;张碧霞;罗鹏;董学新;郭渝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目的了解海南省碘缺乏病(IDD)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回顾和分析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历史和现状.结果海南省碘盐推广普及困难,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处于全国落后状态,防治工作缺乏专业人员、基础设备和防治经费.缺少一个结构完善、运行良好的防治工作体系是海南省碘盐推广普及工作困难、IDD防治工作落后的原因.结论建立海南省IDD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普及IDD健康知识,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宣传,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病情监测,加强盐业生产和食盐市场的管理,改变海南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推动普及碘盐工作,在海南省实现碘缺乏病的可持续消除.

    作者:魏海春;杨斌;马永忠;冯礼明;韩彩轩;赵明;陈燕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96-2000年湖北省燃煤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及时了解改灶降氟措施落实后的防治效果,为制定地氟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氟中毒病情呈下降趋势,但大部份地区仍未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改变病区居民饮食结构,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降氟灶使用率等综合治理方法是防治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阳;李明健;熊培生;黄文耀;龚新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饮水加氟须慎重

    根据中国国情和氟安全性的研究进展,从6个方面阐述当前在我国还不适于开展水源氟化工作.

    作者:孙殿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氯化镓治疗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观察

    目的探讨镓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切除大鼠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经氯化镓治疗12周后,用单光子法测量骨密度;放免法检测相关血清学指标;测定骨病理形态学指标.结果氯化镓治疗组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小梁间距低于骨质疏松对照组,而骨密度和骨小梁宽度高于骨质疏松对照组.结论镓对去卵巢所致大鼠的骨质疏松有效.

    作者:王治伦;邸明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1年龙岩市碘缺乏病病情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龙岩市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评价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2年后的干预措施及防治效果,巩固碘缺乏病成果,我们于2001年对龙岩市各县(市、区)碘缺乏病病情进行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蓝永贵;蓝天水;陈建安;陈惠琴;张志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环境建设灭螺措施及对血吸虫病的影响

    总结江湖洲滩地区灭螺及对血吸虫病影响的有关研究资料,证明在有螺洲滩湿地采用环境建设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理可取得良好的灭螺及防治血吸虫病的效果.

    作者:彭惠玲;李才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砖茶含氟量综述

    综述国内外文献,砖茶含氟量显著高于一般茶叶,有92.4%的砖茶样品含氟量在500~800 mg/kg范围内.砖茶氟摄入量愈高,氟斑牙和氟骨症愈重,但受营养因素影响.饮砖茶水的少数民族,每人每日茶氟摄入6~16 mg,平均为12 mg左右.蒙族每人每日摄砖茶氟4.19 mg,可不发生氟骨症,6.62 mg可发生Ⅰ度氟骨症,大多数少数民族每人每年饮用砖茶5 kg,如果砖茶含氟量限制在300 mg/kg以下,平均每人每日摄氟量不超过4.1 mg,这样可以避免大多数人发生氟骨症.

    作者:孙殿军;孙玉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