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叶耀辉;郑红梅;张博文;马越兴;张恩慧
肾性血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球的血尿,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者血尿伴蛋白尿。目前,对于肾性血尿,西医一般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医药对肾性血尿能够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现有文献对肾性血尿目前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彭璘;朱蓓;宋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李某,女,46岁,干部,于2015年1月10日初诊。主诉:口干、多饮、多尿1年余。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症为口干,烦渴多饮,小便频数,浑浊如膏,夜尿5~6次,腰膝发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查:空腹血糖9.5mmol/L,餐后2h血糖17.3mmol/L,尿糖50mg/dL。西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诊为“消渴”(津伤燥热兼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针灸处方:列缺、照海为主穴,配以尺泽、太渊、肾俞、太溪、关元等腧穴。列缺采用迎随补泻之补法,照海采用捻转补泻之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口渴多饮缓解,夜尿减2~3次,空腹血糖降至7.6mmol/L,餐后2h血糖降至10.2mmol/L。继续针刺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精神转佳,空腹血糖4.8mmol/L,餐后2h血糖7.1mmol/L,尿糖转阴;又针刺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至今情况良好。
作者:邓陈英;刘建武;郑佳;黄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七联合导升明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导升明口服,治疗组给予三七联合导升明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视力和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七联合导升明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可以推广。
作者:姚永科;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黄膏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门诊接诊的众多毒虫咬伤致局部肿痛患者中,选取40例就诊时间为0~12h且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用金黄膏调合新癀片粉末外敷;对照组用紫金锭研末水调外敷,观察其消肿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主要集中在前4d;对照组消肿时间主要集中在第3-6d,故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金黄膏调合新癀片粉末对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疗效可靠,可缩短治疗时间,且操作便捷。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全建峰副主任医师认为肺肾阴虚是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主张用润肺滋肾、育阴生津之法治疗。临证灵活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小细胞肺癌伴胸腔积液。现行文将全老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经验总结并汇报如下。
作者:白小娜;王奇;全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浊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其迁延难愈又变化多端的特性,导致它成为内伤杂病顽疾难治的关键。从概念、成因、特性等方面,叙述古代及现代中医对“浊邪”的认识理解,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浊邪兼夹证。充分认识浊邪,对疑难病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豫;罗嗣卿;张光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优化半枝莲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半枝莲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的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量65%乙醇提取2次,每次45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谭梅英;孙冬梅;李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妊娠早期尿潴留,是伴随着妊娠早期保胎而出现的早孕期尿潴留。属于妊娠期间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于胎盘、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卵巢、胎盘产生的HCG、E、P激素作用下神经内分泌改变,母体泌尿生殖系统也发生相应的改变[1]。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少见,若不予及时处理,则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中医学将之归属为“癃闭”范畴,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体虚久病等导致膀胱气化失调。其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方法众多。
作者:刘祖琴;王万里;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青年人眩晕病方面的改进和调整,推进中医治疗理念发展。方法:总结病案2例,分别为瘀血阻络和痰湿中阻两种证型,结合病情加减用药。结果:两方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可在临床获得显著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方可持续提升。
作者:武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罗元恺教授是岭南罗氏妇科的奠基人,他提出的“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起指导性作用,其创制的滋肾育胎丸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使用与好评,疗效卓著。罗老提出不孕症的病机是“肾气不足,冲任气血失调”,病位在冲任、胞宫是共识,治疗上强调“调补肾肝脾、调畅冲任、温养督脉”。而《内经》提出:“督脉为病,女子不孕”一论,要求我们从病因、病机、病位、诊治方面再认识“不孕症”。本文将从督脉功能及其与脏腑冲任之间的关系简要叙述“督脉为病、女子不孕”的机理,及其基本证治原则,从另一个角度再认识岭南罗氏妇科治疗不孕症“温、补、通”的特色。
作者:杨晓婵;曾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中医体质的角度为中医药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并行C14呼气试验。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湿热质H.pylori阳性率高,与其他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质、湿热质对H.pylori有一定的易感性。
作者:潘艳;曾志聪;宋银枝;邹科文;刘镇;李阳;张元贵;吴子君;黎钊宾;刘晓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热利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从《伤寒论》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入手,探析热利的辨证施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朱治铭;蒋小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门诊寒凝血瘀型闭经患者30例,予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煎服,3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宇;胡樱;黎波;黄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张宗礼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外感风热、湿热蕴结、瘀血内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分肾阴亏虚、脾肾两虚、外感风热、湿热蕴结、气阴两虚、气滞血瘀6型。治疗上主张治病求本,补益脾肾;维护气阴,忌用温燥;活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注重湿热之邪致病;时时顾护胃气;注重饮食与调护。
作者:张新辉;张宗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白头翁汤为治湿热之经方,特别是对脾胃病的治疗,因其能治湿热诸疾,现今在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被更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作者:王洪杰;吕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主任,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头痛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头痛分会主任委员,从事脑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李师熟谙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德艺双馨,擅长治疗脑病及疑难杂症等,验识俱丰,造诣颇深,尤其是在治疗头痛方面匠心独运,疗效卓著。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它既可作为主病主症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兼症存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随着头痛发病的普遍性,其发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制约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将李师应用酸枣芎归汤治疗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作者:刘洪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动眼神经麻痹不属于临床常见病范畴,要及早正确诊断并予治疗。西医对于本病,多治疗效果欠佳,中医针灸现已成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说明针灸在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应予以推广。
作者: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对布洛芬凝胶透皮吸收接受液进行筛选,以图谱峰形及累积渗透量为指标,建立一个可靠的检测方法,为布洛芬凝胶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将磷酸盐缓冲液(pH=7.4)、生理盐水、10%乙醇磷酸盐缓冲液(pH=7.4)分别作为接受液进行透皮,用HPLC法对接受液样品与皮肤样品进行色谱检测,并对该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以生理盐水作为接受液进行透皮实验图谱的峰形对称性、分离度均较好,累积渗透量较多,在前期能较准确测量到接受液中的药物含量,该方法准确可行。结论:布洛芬凝胶作为外用制剂可减少布洛芬口服的毒副作用,科学的透皮吸收方法学将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陈丹;余世平;聂鹤云;陈丽华;管咏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妇女孕前的健康状况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孕前保健。本文从中医关于孕前保健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总结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法。
作者:周尹婷;蒋力生;蒋维晏;谢双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高血压性眩晕(以痰浊为主要病因)的中医理论基础、部分眩晕症状鉴别、高血压性眩晕的治法三个方面对高血压性眩晕的理论内涵做了剖析,指出临床上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值得重视。
作者:杨红梅;刘中勇;罗嗣卿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