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中热利三方的辨证施治

朱治铭;蒋小敏

关键词:《伤寒论》, 热利, 葛根黄芩黄连汤证, 黄芩汤证, 白头翁汤证
摘要:热利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从《伤寒论》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入手,探析热利的辨证施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养血调膜汤治疗宫腔粘连术后月经过少34例

    目的:观察益肾养血调膜汤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观察组于术后第2天服用中药益肾养血调膜汤。两组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及宫腔粘连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月经恢复疗效方面,两组轻、中度均有较明显的疗效,两组重度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粘连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中药观察组在修复子宫内膜及改善月经量两方面的治疗效果与西药对照组相当,在宫腔粘连恢复方面疗效较好,表明对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起到修复损伤的内膜,增加经量,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作用。

    作者:周丽娟;潘丽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头翁汤临床应用概况

    白头翁汤为治湿热之经方,特别是对脾胃病的治疗,因其能治湿热诸疾,现今在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被更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作者:王洪杰;吕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模式

    “读经典做临床”是传统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中医成才的平均时间为17余年,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因此,笔者提出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药现代传承模式,将传统模式下一人完成的诊疗知识积累变为多人协同完成中医诊疗知识的积累,实现从“读经典”到中医经典知识管理、从“做临床”到中医医案知识管理的转变,从而大大提升中医人才传承培养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医现代传承平台功能的设想。

    作者:查青林;刘红宁;吕爱平;周晓华;林色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青年人眩晕病案分析

    目的: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青年人眩晕病方面的改进和调整,推进中医治疗理念发展。方法:总结病案2例,分别为瘀血阻络和痰湿中阻两种证型,结合病情加减用药。结果:两方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可在临床获得显著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方可持续提升。

    作者:武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肾启枢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理论探析

    本文从脾肾着手论述心衰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提出治法治则。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气阳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病位在心,与脾、肾密切相关。“补肾启枢”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通过补肾启枢、扶正祛邪,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减少发病。本文旨在论述补肾启枢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认为补肾启枢治疗心衰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效强;刘中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

    从高血压性眩晕(以痰浊为主要病因)的中医理论基础、部分眩晕症状鉴别、高血压性眩晕的治法三个方面对高血压性眩晕的理论内涵做了剖析,指出临床上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值得重视。

    作者:杨红梅;刘中勇;罗嗣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张宗礼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撷英

    张宗礼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外感风热、湿热蕴结、瘀血内阻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分肾阴亏虚、脾肾两虚、外感风热、湿热蕴结、气阴两虚、气滞血瘀6型。治疗上主张治病求本,补益脾肾;维护气阴,忌用温燥;活血化瘀,止血而不留瘀;注重湿热之邪致病;时时顾护胃气;注重饮食与调护。

    作者:张新辉;张宗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李燕梅酸枣芎归汤治疗头痛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主任,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头痛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头痛分会主任委员,从事脑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李师熟谙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德艺双馨,擅长治疗脑病及疑难杂症等,验识俱丰,造诣颇深,尤其是在治疗头痛方面匠心独运,疗效卓著。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它既可作为主病主症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兼症存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随着头痛发病的普遍性,其发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制约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将李师应用酸枣芎归汤治疗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作者:刘洪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七联合导升明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七联合导升明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导升明口服,治疗组给予三七联合导升明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视力和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七联合导升明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可以推广。

    作者:姚永科;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伤寒论》中热利三方的辨证施治

    热利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从《伤寒论》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入手,探析热利的辨证施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朱治铭;蒋小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伤寒论》阳微结证之理义探析

    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中“阳微结”一证的病机病位观点迥异,为进一步理解把握阳微结的病机病位,通过查阅文献明确阳微结的病机为:邪束经脉致阳气郁而微结,经气不能随经而散,病位在少阳经系。“少阳经系”当包含手足少阳经经脉循行地带与三焦腑和胆腑及其佈于肢体的外应组织器官以及循行于这些部位的生命活性物质。并且三焦是一有形之腑,是人体周身之膜络系统,外达肌腠内至脏器包膜。

    作者:姚巧娜;刘英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性血尿的中医药治疗初探

    肾性血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球的血尿,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者血尿伴蛋白尿。目前,对于肾性血尿,西医一般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医药对肾性血尿能够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现有文献对肾性血尿目前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彭璘;朱蓓;宋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响应面法优化青钱柳粗多糖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青钱柳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青钱柳粗多糖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青钱柳粗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并对佳提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青钱柳粗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8.5倍、提取时间2.0 h、提取次数3次。结论:在此条件下,青钱柳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4.5%,与理论预测值4.7%的相对误差为2.17%。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青钱柳粗多糖提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作者:吕素方;魏慧珍;张春来;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一般多从脾、肾论治,导师王茂泓基于对“风为百病之长”及厥阴病、伏风的认识,结合临证经验,提出风邪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善于从“风”论治。

    作者:王慧;王茂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江医家炼脐法的历史溯源和现代应用

    炼脐法是在神阙穴填以某些药物后施灸的一种隔药灸法,是脐疗法的一种,也是一种特殊的灸法,其目的是防治疾病。文章试从旴江医家炼脐历史渊源及学术特点、炼脐法作用机理及现代应用进行阐述,以激发对炼脐法学术价值及临床运用的探讨。

    作者:潘毅;付勇;章海凤;黄超;冒姣娜;何晓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江医学史考(元代·上)

    旴江医学,分布于江西旴江流域16个县市,从西汉迄民国有医家1012人、医籍70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通过对旴江医学史考证,旴江医学因方士修真炼丹而萌芽于先秦时期、因黄老修行施医而起源于秦代、因高道创教传医而兴起于汉晋时期、因高僧创教传医而弘扬于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因崇儒尚医而发展于宋元两代、因政治中心南移而繁盛于明清两代、因战乱诸因而停滞于民国、因当代政府重视而传扬于寰宇。元代,虽有宋末元初的战乱,但旴江流域的儒学及医学仍承宋发展之势不衰,名儒、名医叠出,有杜本、沙图穆苏、徐倓、范椁、严寿逸、姚宜仲、范叔清、危亦林、汤伯高、董超僧、杨用安、熊景先、李晞范、释法琳、释东明、徐慧、赵宜真等50位学养深厚的儒医相通大家,济世活人,学说纷呈,创新层出,著书蔚然,撰有《世医得效方》《瑞竹堂经验方》《医说》《脉诊指要》《伤寒生意》《内经指要》《刘河间直格论方》《保婴玉鉴》《仙传外科秘方》等医籍27种,代有传承,流传域外,谱写了一幅璀璨的“儒人达医”群芳谱,促进了旴江医学的大发展。

    作者:谢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补肾滋心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围绝经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付志红结合中医经典著作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肾虚,心火偏亢,水火不相济,治疗上主张平补肾之阴阳,清热滋心,临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阮露露;付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孕前保健的现代研究综述

    近年来,妇女孕前的健康状况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孕前保健。本文从中医关于孕前保健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总结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法。

    作者:周尹婷;蒋力生;蒋维晏;谢双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耳穴压豆改善癌症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癌症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癌性相关性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在佳支持治疗及中医辨证给予口服汤药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加上耳穴压豆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HAMD减分率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3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生活质量(P=0.033)及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76.7%,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豆能减轻癌症相关性抑郁,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辉渊;郭红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耳穴压豆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30例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门诊寒凝血瘀型闭经患者30例,予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煎服,3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宇;胡樱;黎波;黄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