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目的:观察消斑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血清hs-CRP、MMP-8、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消斑胶囊,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8、TIMP-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8、TIM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MMP-8水平均较前降低、TIMP-1水平均较前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变化更明显,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斑胶囊可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MMP-8水平,增高血清TIMP-1水平,表明消斑胶囊具有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杨道海;王兵;蒋同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患者李某,女,46岁,干部,于2015年1月10日初诊。主诉:口干、多饮、多尿1年余。曾服用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症为口干,烦渴多饮,小便频数,浑浊如膏,夜尿5~6次,腰膝发软,舌红少苔,脉沉细。查:空腹血糖9.5mmol/L,餐后2h血糖17.3mmol/L,尿糖50mg/dL。西诊断为“2型糖尿病”;中医诊为“消渴”(津伤燥热兼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针灸处方:列缺、照海为主穴,配以尺泽、太渊、肾俞、太溪、关元等腧穴。列缺采用迎随补泻之补法,照海采用捻转补泻之补法。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每日针刺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口渴多饮缓解,夜尿减2~3次,空腹血糖降至7.6mmol/L,餐后2h血糖降至10.2mmol/L。继续针刺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精神转佳,空腹血糖4.8mmol/L,餐后2h血糖7.1mmol/L,尿糖转阴;又针刺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并嘱患者严格控制饮食,至今情况良好。
作者:邓陈英;刘建武;郑佳;黄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本文从脾肾着手论述心衰的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提出治法治则。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气阳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病位在心,与脾、肾密切相关。“补肾启枢”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治法。通过补肾启枢、扶正祛邪,调节和维持机体阴阳平衡,以减少发病。本文旨在论述补肾启枢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认为补肾启枢治疗心衰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阳效强;刘中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从高血压性眩晕(以痰浊为主要病因)的中医理论基础、部分眩晕症状鉴别、高血压性眩晕的治法三个方面对高血压性眩晕的理论内涵做了剖析,指出临床上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值得重视。
作者:杨红梅;刘中勇;罗嗣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慢性肾炎一般多从脾、肾论治,导师王茂泓基于对“风为百病之长”及厥阴病、伏风的认识,结合临证经验,提出风邪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善于从“风”论治。
作者:王慧;王茂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中“阳微结”一证的病机病位观点迥异,为进一步理解把握阳微结的病机病位,通过查阅文献明确阳微结的病机为:邪束经脉致阳气郁而微结,经气不能随经而散,病位在少阳经系。“少阳经系”当包含手足少阳经经脉循行地带与三焦腑和胆腑及其佈于肢体的外应组织器官以及循行于这些部位的生命活性物质。并且三焦是一有形之腑,是人体周身之膜络系统,外达肌腠内至脏器包膜。
作者:姚巧娜;刘英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肾性血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球的血尿,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者血尿伴蛋白尿。目前,对于肾性血尿,西医一般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医药对肾性血尿能够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现有文献对肾性血尿目前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彭璘;朱蓓;宋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近年来,妇女孕前的健康状况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孕前保健。本文从中医关于孕前保健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总结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法。
作者:周尹婷;蒋力生;蒋维晏;谢双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热利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从《伤寒论》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入手,探析热利的辨证施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朱治铭;蒋小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在围绝经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付志红结合中医经典著作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肾虚,心火偏亢,水火不相济,治疗上主张平补肾之阴阳,清热滋心,临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作者:阮露露;付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三七联合导升明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导升明口服,治疗组给予三七联合导升明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视力和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七联合导升明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可以推广。
作者:姚永科;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治疗癌症相关性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癌性相关性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在佳支持治疗及中医辨证给予口服汤药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加上耳穴压豆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HAMD减分率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3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生活质量(P=0.033)及免疫功能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医症状疗效总有效率76.7%,对照组4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3)。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豆能减轻癌症相关性抑郁,同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全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吴辉渊;郭红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优选青钱柳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青钱柳粗多糖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青钱柳粗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并对佳提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青钱柳粗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8.5倍、提取时间2.0 h、提取次数3次。结论:在此条件下,青钱柳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4.5%,与理论预测值4.7%的相对误差为2.17%。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青钱柳粗多糖提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作者:吕素方;魏慧珍;张春来;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金黄膏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门诊接诊的众多毒虫咬伤致局部肿痛患者中,选取40例就诊时间为0~12h且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用金黄膏调合新癀片粉末外敷;对照组用紫金锭研末水调外敷,观察其消肿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主要集中在前4d;对照组消肿时间主要集中在第3-6d,故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金黄膏调合新癀片粉末对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疗效可靠,可缩短治疗时间,且操作便捷。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中医体质的角度为中医药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并行C14呼气试验。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湿热质H.pylori阳性率高,与其他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质、湿热质对H.pylori有一定的易感性。
作者:潘艳;曾志聪;宋银枝;邹科文;刘镇;李阳;张元贵;吴子君;黎钊宾;刘晓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全建峰副主任医师认为肺肾阴虚是小细胞肺癌的基本病机,主张用润肺滋肾、育阴生津之法治疗。临证灵活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治疗小细胞肺癌伴胸腔积液。现行文将全老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经验总结并汇报如下。
作者:白小娜;王奇;全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青年人眩晕病方面的改进和调整,推进中医治疗理念发展。方法:总结病案2例,分别为瘀血阻络和痰湿中阻两种证型,结合病情加减用药。结果:两方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可在临床获得显著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方可持续提升。
作者:武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肾养血调膜汤治疗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雌、孕激素周期疗法;观察组于术后第2天服用中药益肾养血调膜汤。两组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恢复及宫腔粘连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但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月经恢复疗效方面,两组轻、中度均有较明显的疗效,两组重度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粘连恢复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分离术后中药观察组在修复子宫内膜及改善月经量两方面的治疗效果与西药对照组相当,在宫腔粘连恢复方面疗效较好,表明对于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患者,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可以起到修复损伤的内膜,增加经量,预防宫腔再粘连的作用。
作者:周丽娟;潘丽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门诊寒凝血瘀型闭经患者30例,予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煎服,3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宇;胡樱;黎波;黄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浊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其迁延难愈又变化多端的特性,导致它成为内伤杂病顽疾难治的关键。从概念、成因、特性等方面,叙述古代及现代中医对“浊邪”的认识理解,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浊邪兼夹证。充分认识浊邪,对疑难病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豫;罗嗣卿;张光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