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头翁汤临床应用概况

王洪杰;吕冠华

关键词:白头翁汤, 湿热诸证, 临床应用, 综述
摘要:白头翁汤为治湿热之经方,特别是对脾胃病的治疗,因其能治湿热诸疾,现今在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被更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

    从高血压性眩晕(以痰浊为主要病因)的中医理论基础、部分眩晕症状鉴别、高血压性眩晕的治法三个方面对高血压性眩晕的理论内涵做了剖析,指出临床上从痰浊论治高血压性眩晕值得重视。

    作者:杨红梅;刘中勇;罗嗣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伤寒论》中热利三方的辨证施治

    热利是中医临床常见疾病,笔者从《伤寒论》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证、黄芩汤证和白头翁汤证的病因、病机及病位入手,探析热利的辨证施治,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朱治铭;蒋小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肾性血尿的中医药治疗初探

    肾性血尿是指来源于肾小球的血尿,临床上表现为单纯性血尿或者血尿伴蛋白尿。目前,对于肾性血尿,西医一般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疗效水平参差不齐,而中医药对肾性血尿能够辨证施治,疗效显著,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旨在通过现有文献对肾性血尿目前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彭璘;朱蓓;宋卫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响应面法优化青钱柳粗多糖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青钱柳粗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青钱柳粗多糖为评价指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青钱柳粗多糖的佳提取工艺,并对佳提取工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青钱柳粗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8.5倍、提取时间2.0 h、提取次数3次。结论:在此条件下,青钱柳粗多糖的提取率可达到4.5%,与理论预测值4.7%的相对误差为2.17%。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青钱柳粗多糖提取的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

    作者:吕素方;魏慧珍;张春来;龚建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热敏灸治疗妊娠早期尿潴留症1例

    妊娠早期尿潴留,是伴随着妊娠早期保胎而出现的早孕期尿潴留。属于妊娠期间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于胎盘、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在卵巢、胎盘产生的HCG、E、P激素作用下神经内分泌改变,母体泌尿生殖系统也发生相应的改变[1]。在妇科疾病中较为少见,若不予及时处理,则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中医学将之归属为“癃闭”范畴,因外邪侵袭、饮食不节、体虚久病等导致膀胱气化失调。其临床表现不一,治疗方法众多。

    作者:刘祖琴;王万里;张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风”论治慢性肾炎

    慢性肾炎一般多从脾、肾论治,导师王茂泓基于对“风为百病之长”及厥阴病、伏风的认识,结合临证经验,提出风邪是慢性肾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善于从“风”论治。

    作者:王慧;王茂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三七联合导升明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三七联合导升明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干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确诊为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导升明口服,治疗组给予三七联合导升明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视力和眼底病变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三七联合导升明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可以推广。

    作者:姚永科;尚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耳穴压豆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30例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我院门诊寒凝血瘀型闭经患者30例,予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加味煎服,3周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1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耳穴压豆疗法合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凝血瘀型闭经疗效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石宇;胡樱;黎波;黄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交设计优选半枝莲总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半枝莲总多酚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对半枝莲总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优选的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量65%乙醇提取2次,每次45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作者:谭梅英;孙冬梅;李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浅析浊邪及其证候特征

    浊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其迁延难愈又变化多端的特性,导致它成为内伤杂病顽疾难治的关键。从概念、成因、特性等方面,叙述古代及现代中医对“浊邪”的认识理解,并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浊邪兼夹证。充分认识浊邪,对疑难病症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豫;罗嗣卿;张光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江医家炼脐法的历史溯源和现代应用

    炼脐法是在神阙穴填以某些药物后施灸的一种隔药灸法,是脐疗法的一种,也是一种特殊的灸法,其目的是防治疾病。文章试从旴江医家炼脐历史渊源及学术特点、炼脐法作用机理及现代应用进行阐述,以激发对炼脐法学术价值及临床运用的探讨。

    作者:潘毅;付勇;章海凤;黄超;冒姣娜;何晓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李燕梅酸枣芎归汤治疗头痛

    李燕梅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名誉主任,研究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头痛研究所所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头痛分会主任委员,从事脑病临床科研工作30余载,李师熟谙中医经典,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德艺双馨,擅长治疗脑病及疑难杂症等,验识俱丰,造诣颇深,尤其是在治疗头痛方面匠心独运,疗效卓著。头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它既可作为主病主症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兼症存在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随着头痛发病的普遍性,其发作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成为制约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病、多发病。现将李师应用酸枣芎归汤治疗头痛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作者:刘洪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治疗青年人眩晕病案分析

    目的:简要总结分析单纯运用中药制剂在治疗青年人眩晕病方面的改进和调整,推进中医治疗理念发展。方法:总结病案2例,分别为瘀血阻络和痰湿中阻两种证型,结合病情加减用药。结果:两方根据病情辨证加减可在临床获得显著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审时度势,方可持续提升。

    作者:武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孕前保健的现代研究综述

    近年来,妇女孕前的健康状况被普遍认为是影响妊娠过程及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孕前保健。本文从中医关于孕前保健的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总结了相关的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法。

    作者:周尹婷;蒋力生;蒋维晏;谢双峥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白头翁汤临床应用概况

    白头翁汤为治湿热之经方,特别是对脾胃病的治疗,因其能治湿热诸疾,现今在辨证基础上灵活加减,被更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作者:王洪杰;吕冠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金黄膏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20例

    目的:探讨金黄膏合新癀片外敷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门诊接诊的众多毒虫咬伤致局部肿痛患者中,选取40例就诊时间为0~12h且心肌酶谱无明显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用金黄膏调合新癀片粉末外敷;对照组用紫金锭研末水调外敷,观察其消肿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主要集中在前4d;对照组消肿时间主要集中在第3-6d,故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金黄膏调合新癀片粉末对治疗毒虫咬伤早期局部肿痛疗效可靠,可缩短治疗时间,且操作便捷。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槐定碱对ALI模型鼠肺组织TGF-b和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槐定碱对急性肺损伤(ALI)模型鼠肺组织TGF-b和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槐定碱组、正常组。腹腔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4h后,各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药6d,槐定碱组给药5 mg/kg,其余两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用药前后的变化,应用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内TGF-b1、Smad3、Smad7mRNA表达;应用ELISA、Westo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内TGF-b1、Smad3、Smad7蛋白表达。结果:槐定碱组小鼠的TGF-b、Smad3、Smad7的表达均低于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肺组织TGF-b、Smad3、Smad7的表达是槐定碱治疗ALI模型小鼠机制之一。

    作者:余雄英;杨晓金;田真真;付艳丽;万红娇;杨翠萍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灸治愈动眼神经麻痹1例

    动眼神经麻痹不属于临床常见病范畴,要及早正确诊断并予治疗。西医对于本病,多治疗效果欠佳,中医针灸现已成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1例动眼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说明针灸在治疗动眼神经麻痹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应予以推广。

    作者:桑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伤寒论》阳微结证之理义探析

    历代医家对于《伤寒论》中“阳微结”一证的病机病位观点迥异,为进一步理解把握阳微结的病机病位,通过查阅文献明确阳微结的病机为:邪束经脉致阳气郁而微结,经气不能随经而散,病位在少阳经系。“少阳经系”当包含手足少阳经经脉循行地带与三焦腑和胆腑及其佈于肢体的外应组织器官以及循行于这些部位的生命活性物质。并且三焦是一有形之腑,是人体周身之膜络系统,外达肌腠内至脏器包膜。

    作者:姚巧娜;刘英锋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从中医体质的角度为中医药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调查,并行C14呼气试验。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湿热质H.pylori阳性率高,与其他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体质类型与H.pylori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质、湿热质对H.pylori有一定的易感性。

    作者:潘艳;曾志聪;宋银枝;邹科文;刘镇;李阳;张元贵;吴子君;黎钊宾;刘晓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