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癌疼痛的研究与探讨

牛静;傅萍

关键词:肿瘤疼痛, 外敷法, 剂型
摘要:肝癌在早期可无疼痛,当肿瘤长至一定程度,阻塞,压迫或侵犯了有关组织时,可产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肿瘤疼痛的缓解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中药外敷因其独特的优势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试从近年来治疗肝癌疼痛的外敷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粒径木香粉体对有效成分溶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木香粉体中去氢木香内酯的溶出度,探讨粒径对粉体有效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桨法进行体外溶出试验,HPLC法测定不同粒径木香粉体中去氢木香内酯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计算其累积溶出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木香细粉的溶出率高,普通粉体次之,超微粉体低.结论:对于具有挥发性的药材,适当的粉碎粒度会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但粒径过小反而会使溶出度降低.

    作者:年娟娟;史亚军;焦璇;王媚;郭东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瓜子金苦味物质矫味研究

    目的:筛选复方瓜子金苦味来源,并对其进行矫味,改善复方瓜子金含片口感.方法:对处方进行苦味溯源研究,确定苦味来源;以口感为指标,对苦味物质提取物的矫味方法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优选其工艺参数.结果:复方瓜子金含片的苦味主要来源于野菊花,采用包合法对其矫味效果良好,其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与浸膏粉的比例(g∶g)=8∶1,加水量为β-环糊精:水(g∶mL)=1∶1,包合时间为60min.结论:包合法能够有效改善复方瓜子金含片口感,该制剂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何华山;刘旭海;余银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毫火针治疗网球肘93例

    目的:观察以毫火针为主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症患者186例,随机分成毫火针观察组93例及普通针刺对照组93例,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McGill疼痛积分.结果:毫火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毫火针组治疗后疼痛积分明显降低(P<0.01),且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毫火针治疗网球肘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议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取穴原则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临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针灸治疗的有效病种.合谷穴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之一,尤其是合谷穴的远道治疗作用,“面口合谷收”即为对其广泛应用的高度概括,因而合谷也成为临床治疗面瘫的必用穴之一.但是在有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中,取哪侧合谷穴的论述却不甚统一,就此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作者:李梦甜;李志道;吕福全;焦娟娟;许阳阳;王文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试论《医古文》教学中的医德教育

    医德医风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提高医学生医德素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医古文》作为中医药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在提升医学生的医德素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入挖掘《医古文》中的传统医德理论、医德案例、医德榜样群像等医德教育资源,运用传统诵读教学法、经典案例交流探讨法、现代影像视听观摩法等教学方法,加强《医古文》课程内涵建设,培养医学生良好的人格,传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作者:段鸣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30例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炎琥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炎琥宁针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龙胆泻肝汤,7天为一疗程,两组均观察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明显.结论:龙胆泻肝汤合炎琥宁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封彦蕾;吴延涛;张建新;梁月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穴位贴敷胆囊区治疗急性胆囊炎30例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胆囊区(右上腹压痛点)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方法: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胆囊区中药穴位贴敷;结果:观察组在总有效率及3日内缓解疼痛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对于辅助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作者:严容;张美云;窦英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旴江名医涂绅《百代医宗》喉病辨治思想初探

    明代江西旴江著名医学家涂绅,善于总结,发微创新,所撰《百代医宗》由太医院颁行.是书悉涉各科,有论有方,方论兼重,极富实用,在明代即誉为“医学之指南,百代之宗主”.书中设有《百代医宗·卷七·咽喉论》专篇,详论喉病,辨治风格独特.其辨识喉病详列十八症,辨识声病有“失声哑声不同论”,提倡针药并治及内外合治,急则患部放血和吹药以祛痰消肿,缓则推《内经》从治以制火利喉,所论系统而详明.涂氏鲜明和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风格,对后世旴江医学喉科流派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作者:李思宏;谢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乙归藏汤加减治疗不寐体会

    甲乙归藏汤出自晚清名医费伯雄.笔者临证时,对不寐者多从肝、从心论治,治以疏肝解郁、平肝潜阳、养血安神法,方用甲乙归藏汤加减,收效满意.

    作者:吉康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产后胃下垂1例

    2014年7月我院收治产后胃下垂1例,经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段某,女,33岁,公司职员.患者素来体质不佳,28岁时剖腹产下一女后渐渐开始反复出现饮食后腹胀、下坠感,偶有嗳气、恶心、反酸(晨起时明显)等不适,腹中水振声响,饮水后明显加重,伴咽喉异物感,便秘,2 ~3d一次,夜寐一般.

    作者:刘连;徐杨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栀子毒性研究进展

    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肾毒性、肝毒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推广与应用.本文从栀子毒性的古今述要、栀子主要成分、毒性、影响栀子毒性的因素等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对栀子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方文娟;苗琦;罗光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实施自我管理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实施自我管理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2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利用中医体质辨识分型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并予以中西医结合干预(包括定期随访、定期健康教育讲座、中医食疗、健身运动指导).观察时间为1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的各指标评分及血糖控制状况.结果:1年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等多个方面(包括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的管理实践、与医务人员沟通)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糖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中医体质辨识分型针对性地实施自我管理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助改善血糖控制.

    作者:关洁明;邹光锋;游敏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外敷法治疗肝癌疼痛的研究与探讨

    肝癌在早期可无疼痛,当肿瘤长至一定程度,阻塞,压迫或侵犯了有关组织时,可产生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肿瘤疼痛的缓解仍是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中药外敷因其独特的优势愈来愈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试从近年来治疗肝癌疼痛的外敷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牛静;傅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五味子粉末饮片颗粒度适宜性研究

    目的:探讨醋制五味子经粉碎分级处理后,颗粒大小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醋制五味子粉碎成不同粗细的粉末,分别用15倍水量回流提取30min,以有效成分五味子醇甲和五味子甲素提取率、HPLC指纹图谱及总浸出物量为指标,考查粉碎度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粉碎度在50 ~ 65目时五味子醇甲提取率高(平均4.47mg/g),是粉碎前(平均1.27mg/g)的3倍以上,其次是65~80目(平均3.39 mg/g)和80 ~ 100目(平均3.45 mg/g);粉碎度在65 ~ 80目时五味子甲素提取率大(平均0.098mg/g),是粉碎前(平均0.028 mg/g)的3倍以上,其次80~ 100目(平均0.085mg/g)和50 ~65目(平均0.073mg/g).HPLC指纹图谱分析发现,粉碎度在65~80目时总体峰面积达大值,其次是80 ~ 100目和50 ~65目.总浸出物测定结果显示,65~80目时达到总浸出物多(9.85%),其次是50 ~65目(9.59%).结论:五味子并不是粉碎得越细越好,而是在50 ~80目时佳.对五味子粉末饮片颗粒度进行适宜性研究,旨在提高其临床疗效、节约药材资源,可为五味子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作者:陆晓晖;唐芳瑞;马志林;邵峰;黄慧莲;刘荣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肥胖与郁证的关系

    对肥胖的病因病机进行论述,认为脾肝功能失职易致肥胖,探讨肥胖与郁证之间的关系,为肥胖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张星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骨会”大杼之辨析

    “骨会”大杼为八会穴之一,但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极少用该穴治疗与骨有关病证.从历代文献记载、“骨会”腧穴特性以及“骨会”腧穴治疗作用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对“骨会”大杼提出质疑,认为“骨会”为“大椎”更合适.

    作者:邓陈英;刘建武;魏鹏辉;游旭宇;郑佳;黄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脾温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128例

    目的:观察健脾温肾汤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服用健脾温肾汤.结果:128例中,服药短者1周,长者8周,治愈107例,占83.59%;好转13例,占10.15%;无效8例,占6.25%;总有效率占93.75%.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有独到的优势,且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作者:刘睿;皮鹰;李拥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雷公藤甲素(Tri)又称雷公藤内酯、雷公藤内酯醇,是从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中分离的二萜内酯化合物,具有较为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用药后能明显感觉关节肿痛减轻,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其对细胞因子、免疫淋巴细胞、酶类、对核内转录因子NF-B、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以及对炎症介质的作用.

    作者:李清宋;邓晓霞;林色奇;刘红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优化炒栀子中试工艺

    目的:优化炒栀子的中试工艺,考察炒栀子中试炮制工艺过程中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变化.方法:分别对炮制工艺参数炒制时间、炒制温度、药机转速、投料量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以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结果分析进行评价,通过数据模拟及验证方法对栀子饮片中试工艺进行工艺确认.结果:根据分析得到优中试炮制工艺条件为:炒制温度为184.6℃,炒制时间15 min,药机转速20r/min,该药机单次佳投料20kg;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含量的预测值分别为40.36,6.26、0.80mg/g,本研究预测值通过中试放大生产得到了良好的验证,且在炮制品色泽方面均符合药典规定要求.结论:本研究优化结果为栀子饮片炮制中试工艺提供指导性实验依据.

    作者:马志林;梅玲华;沈丽琴;杜育华;胡浩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50例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脂肪肝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可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姗;罗莎;梁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