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希希;陈日新;张波;吴梅珍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组和针刺组(各29例),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6%,针刺组72.4% (P <0.05).结论: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希希;陈日新;张波;吴梅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傅杰英教授擅长从调体的思路运用针药治疗损美性疾病,并结合天地气候、性格心理等作为治疗的参考,在治疗瘀血体质相关的损美性疾病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汪慧平;林培挺;傅杰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中药内服及硬化剂注射的52例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缓解率为94.23%.结论:中药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友彬;林炳国;刘懿;杨中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中医发展过程中,引入形式逻辑,是质疑求证并且武装中医理论规律的基础,是临床运用、甑别真伪、分清主次、推导中医新知识的工具,又是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溶剂,还是检验事实、阐述严密观点的有力保障.用形式逻辑武装思维,将使中医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刘佳鑫;杨玉婷;黄仙保;陈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滇南本草》是一部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为明代滇省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先生所著.本文对兰茂先生《滇南本草》中的养生经验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探讨了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特色.
作者:张明;夏丽;杨胜林;张晓琳;张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案:患者,女,74岁,2014年10月13日初诊.诉左侧胁肋部疼痛不适伴活动受限2d.患者于2d前因侧弯腰抬物不慎突发左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侧胁肋部放射,深呼吸受限,行走、咳嗽疼痛更甚,矢气后稍有缓解.卧床休息2d,敷贴膏药并热敷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刻下:面部表情痛苦,搀扶行走,左胁肋处疼痛难忍,无红肿,轻触即痛,疼痛部位在第7-12肋间并连及左侧胸腹部.
作者:毕诺;陈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沈祖法,主任中医师,有4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获益匪浅,在此介绍沈老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些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邓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严重多发伤是急诊科的常见急症,是指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严重创伤.其临床特点是:病情复杂、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现将我院急诊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12例严重多发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传统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江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收集了20个批次的“江栀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样品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用栀子对照药材制备标准指纹图谱,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商权法计算待测样品与标准模式的相似度.结果:与标准模式比较,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0.95.结论:本法为“江栀子”道地性识别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参考,扩展了指纹图谱的应用领域.
作者:吴璐;黎晓丽;刘婧;方建和;杨华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江西的吁江流域是我国戏曲和喉科成长的摇篮,“戏曲”一词早由盱江流域南丰人刘埙(宋代)提出,我国早的喉科医生范叔清(元代)以及著名戏曲大家汤显祖(明代)就诞生在盱江流域临川,盱江流域戏曲和喉科的繁荣亦促进医家对艺人声病(艺术声病、艺术嗓音病)防治的积极探索,也由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目前中医诊治声病仍停留在对声喑(喉喑)的声嘶、声哑的辨治上,缺乏更为精确的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笔者发掘和传承盱江医学喉科流派诊治艺人声病的经验,倡导盱江喉科的艺术声病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对声怯、声弱、声暗、声疲、声涩、声亢、声断、声窄、声塌、声散、声瓮、声破、声毛、声沙、声嘶、声哑等16种艺术声病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整理,形成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声病分类辨识和分证辨治方法,冀希为临床诊治职业性声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作者:谢强;卢嫏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本文从涩脉的源流及姚梅龄教授对涩脉的再认识两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涩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姚教授认为临床通常有“往来难”与“去速”的两类涩脉,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常见原因为湿滞气机、饮郁气机、瘀血凝滞、阴血枯竭、气结于内.
作者:王飞;章莹;刘志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总结外用温通止痛贴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通止痛贴剂组)和对照组(复方南星止痛膏组)各30例,观察组贴敷温通止痛贴膏,对照组贴敷复方南星止痛膏,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止痛贴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秋敏;王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康复新液结合中药辨证治疗)和对照组42例(西医抗感染治疗),两组均做牙周基础.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和69.0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康复新液结合中药辨证治疗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聂斐;刘静;熊国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病、难治病,随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病近年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卢玉燕;易昀敏;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澳洲茄碱及其水解苷元澳洲茄胺对肺癌细胞抑制的构效关系.方法:MTT法检测澳洲茄碱及澳洲茄胺对A549和LLC细胞抑制作用;以20μ g/mL的澳洲茄碱和8μg/mL澳洲茄胺分别处理A549细胞24h,观察细胞形态,并经定量PCR检测p53靶基因Bax和Puma表达水平.结果:对A549和LLC细胞,澳洲茄胺的24h IC50大约都为7.5 μg/mL,澳洲茄碱的大约都为19μg/mL.形态学观察表明澳洲茄胺和澳洲茄碱处理的A549细胞都呈现细胞膜皱缩的垂死形态.定量PCR数据显示,与溶媒相比澳洲茄碱及澳洲茄胺都显著提高了p53通路Puma基因表达水平(P<0.001和P<0.05).结论:澳洲茄碱及澳洲茄胺对癌细胞抑制量效模式相同,有效部位是苷元,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死亡,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uma表达而激活p53信号通路.
作者:陈来;郭权;金德忠;张洁;李姗姗;黄云;罗小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组成,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血滞、脉络受阻之中风后遗症.笔者跟随中医耳鼻喉科专家陈小宁教授学习数年,陈教授运用该方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突发性耳聋、慢性喉炎,疗效确切,现报道其临证验案3则如下.
作者:李杰;陈小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大消风散是黄莺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慢性荨麻疹病程长,易反复,治疗棘手.黄莺教授以益气养阴、疏风清热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效如桴鼓.
作者:向联飞;张萨;张森茂;杨黎明;高静;唐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等6种疾病的经气活动出现率及类型分布的临床观察,探讨盱江当代名医谢强教授“通经接气”针灸理论的经气活动规律.方法:选取6种疾病共300例患者,按照疾病分组,每组各50例;另设立健康体检对照组50例,采用“谢氏通经接气针灸法”之灸法,以艾条悬灸法探查相关腧穴,结合热敏灸理论中灸感的观察方法,观察经气活动感觉的出现率与出现类型分布.结果:(1)观察组各病种的经气活动表现阳性病例及阳性穴位的出现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的出现率(P<0.05);(2)各病种间阳性病例和阳性穴位出现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各病种阳性穴位经气活动表现类型分布各有差异.结论:“谢氏通经接气针灸法”之灸法能够很好的激发经气感传,促进经气活动;经气活动表现的出现率与疾病密切相关,且表现类型呈现多样性,有助于气至病所,从而提高针灸疗效,体现了传统针灸术的精湛.
作者:张波;陈丹;谢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流感样病例的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探讨广州地区流感样病例湿证特点.方法:通过对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广州地区6 402例流感样疾病中医证候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及描述性分析,探讨广州地区流感样病例的中医证候分型与临床特点.结果:6 402例流感样病例分属风寒、风热、风寒夹湿、风热夹湿、暑湿、气阴两虚6个证型,其中风寒证751例,风热证890例,暑湿证2 368例,风热夹湿证1 374例,风寒夹湿证929例,气阴两虚证90例;有湿证者4 671例(占72.96%),无湿证者1731例(占27.04%);通过对流感样病例湿证患者分析,其主要症状为肌肉骨节酸痛、胸闷、咳嗽、恶寒、头痛、头晕、口渴、咽痛,次要症状为咽干、头重、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出汗等,舌质以淡白为主(占82.92%),舌苔以黄腻苔为主(占33.06%),脉象以弦滑脉为主(占33.06%).结论:广州地区流感样病例中湿证占了较大比例,其临床特点亦有一定规律性,可为该病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林俏丽;黄增婵;李际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妇人大全良方》是南宋陈自明集宋以前妇科大成之作,书分临床各科详加论述,理法方药俱全,对后世影响甚远.书中内容对情志相关论述散见诸篇,或以情志影响机体致病,或由病邪致情志改变,因而反恩情志养生之常,亦资女性养生借鉴.
作者:王河宝;薛小虎;曹征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