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诺;陈兴华
本文从涩脉的源流及姚梅龄教授对涩脉的再认识两方面入手,系统阐述了涩脉的脉象特征及临床意义.姚教授认为临床通常有“往来难”与“去速”的两类涩脉,多因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常见原因为湿滞气机、饮郁气机、瘀血凝滞、阴血枯竭、气结于内.
作者:王飞;章莹;刘志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中药内服及硬化剂注射的52例会阴下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便秘症状缓解率为94.23%.结论:中药结合硬化剂注射治疗会阴下降综合征方法简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友彬;林炳国;刘懿;杨中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伍炳彩教授认为肝失疏泄,痰湿郁热,气血运行不畅为慢性肝病发病的机理,以疏肝利胆,清热除湿为治疗大法,用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痰湿郁热型慢性肝病,疗效颇佳.
作者:邹鹏飞;钟蕾;蒋小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外科名家赵尚华教授创制的阳和通脉汤是治疗脉络寒凝型“脱疽”的名方,目前应用仍局限于“脱疽”的治疗.本文阐述了在临床辨证基础上,将此方扩展运用于“脉痹”、“股肿”的体会.
作者:陈红;曾本强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病、难治病,随着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药物治疗也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对该病近年的中西医治疗概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卢玉燕;易昀敏;洪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等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胸痹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有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阐述胸痹的病机在于“脉不通”.当今临床胸痹的辨证多在于辨别虚实.郭利平教授在胸痹的辨证上有自己的特点,他认为辨证是治疗的根本和核心,临床上胸痹的证型多为虚实夹杂,可分为实中夹虚和虚中有实两种,现举其临证验案2则加以说明.
作者:齐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澳洲茄碱及其水解苷元澳洲茄胺对肺癌细胞抑制的构效关系.方法:MTT法检测澳洲茄碱及澳洲茄胺对A549和LLC细胞抑制作用;以20μ g/mL的澳洲茄碱和8μg/mL澳洲茄胺分别处理A549细胞24h,观察细胞形态,并经定量PCR检测p53靶基因Bax和Puma表达水平.结果:对A549和LLC细胞,澳洲茄胺的24h IC50大约都为7.5 μg/mL,澳洲茄碱的大约都为19μg/mL.形态学观察表明澳洲茄胺和澳洲茄碱处理的A549细胞都呈现细胞膜皱缩的垂死形态.定量PCR数据显示,与溶媒相比澳洲茄碱及澳洲茄胺都显著提高了p53通路Puma基因表达水平(P<0.001和P<0.05).结论:澳洲茄碱及澳洲茄胺对癌细胞抑制量效模式相同,有效部位是苷元,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死亡,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uma表达而激活p53信号通路.
作者:陈来;郭权;金德忠;张洁;李姗姗;黄云;罗小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应用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糖皮质激素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IgG4相关性胆管炎(immunoglobulin G4 associated cholangitis,IAC)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IAC的临床价值,为IAC的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并诊断IAC的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8例.口服糖皮质激素作为两组患者的基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同一天,另给予中药方剂茵陈蒿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口服,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相关血清学指标,评估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和统计学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全部按预定周期完成全部疗程.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ALP、GGT、TBIL、IgG4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指标降低程度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 VS83.3%).结论: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IAC的基本措施,联合应用中药疗效将更加显著,并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治疗效果更加稳定.
作者:马悦茗;尚龙华;陈惠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病案:患者,女,74岁,2014年10月13日初诊.诉左侧胁肋部疼痛不适伴活动受限2d.患者于2d前因侧弯腰抬物不慎突发左侧腰背部剧烈疼痛,并向左侧胁肋部放射,深呼吸受限,行走、咳嗽疼痛更甚,矢气后稍有缓解.卧床休息2d,敷贴膏药并热敷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刻下:面部表情痛苦,搀扶行走,左胁肋处疼痛难忍,无红肿,轻触即痛,疼痛部位在第7-12肋间并连及左侧胸腹部.
作者:毕诺;陈兴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综述近年中医关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法、经典方治疗、自拟方治疗、文献回顾性研究.
作者:梁启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传统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方法进行改进,研究“江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收集了20个批次的“江栀子”药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样品指纹图谱,确定了11个共有峰,用栀子对照药材制备标准指纹图谱,利用本研究开发的商权法计算待测样品与标准模式的相似度.结果:与标准模式比较,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高于0.95.结论:本法为“江栀子”道地性识别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参考,扩展了指纹图谱的应用领域.
作者:吴璐;黎晓丽;刘婧;方建和;杨华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阿是穴、脾肾俞穴及艾灸太溪、足三里、神阙为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肾阳虚证)40例,与西药治疗者38例作疗效比较.结果:针灸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脾肾阳虚证)效果显著,能从本论治,改善患者体质,达到治疗效果.
作者:聂斐;刘静;邵益森;熊国展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大消风散是黄莺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经验方.慢性荨麻疹病程长,易反复,治疗棘手.黄莺教授以益气养阴、疏风清热法治疗慢性荨麻疹效如桴鼓.
作者:向联飞;张萨;张森茂;杨黎明;高静;唐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从杏香兔耳风中分离得到的木犀草素、木犀草苷、绿原酸、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3,5-DCQA)和4,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4,5-DCQA)5种中药单体对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中细胞内NO含量的影响,从而初步筛选出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药单体.方法:以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采用木犀草素等5种不同中药单体预处理细胞,另设正常对照组及LPS单独处理组,采用Griess试剂法分别测定各组NO生成含量.结果:5种单体均能降低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下RAW264.7细胞内NO的生成,且与各单体的浓度相关.结论:杏香兔耳风中5种单体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作者:谢斌;吴蓓;欧阳辉;黎田儿;李艳;张武岗;杨世林;冯育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沈祖法,主任中医师,有4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师,获益匪浅,在此介绍沈老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些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邓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滇南本草》是一部很有特色和价值的地方性本草学专著,为明代滇省著名的医药学家兰茂先生所著.本文对兰茂先生《滇南本草》中的养生经验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探讨了其中有关养生方面的特色.
作者:张明;夏丽;杨胜林;张晓琳;张建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组和针刺组(各29例),1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6.6%,针刺组72.4% (P <0.05).结论:力敏腧穴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廖希希;陈日新;张波;吴梅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剥管术在低位肛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随机抽取江西省中医院肛肠科低位肛瘘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剥管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8例中,其中治愈77例,占98.72%;显效1例,占1.28%.有效率100%.住院时间7~15d,平均9d.创面完全愈合时间24±3d.结论:在治疗低位肛瘘时,肛瘘剥管术治疗疗效显著,能较好减少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出血等常见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祝愿;封志兵;赵昂之;周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在中医发展过程中,引入形式逻辑,是质疑求证并且武装中医理论规律的基础,是临床运用、甑别真伪、分清主次、推导中医新知识的工具,又是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溶剂,还是检验事实、阐述严密观点的有力保障.用形式逻辑武装思维,将使中医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刘佳鑫;杨玉婷;黄仙保;陈俊杰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和总结外用温通止痛贴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肱骨外上髁炎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温通止痛贴剂组)和对照组(复方南星止痛膏组)各30例,观察组贴敷温通止痛贴膏,对照组贴敷复方南星止痛膏,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通止痛贴膏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秋敏;王力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