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根
《伤寒论》中咽痛方证,有少阴阴虚、虚热上扰之猪肤汤证,有邪热客于少阴经脉之甘草汤或桔梗汤证,有痰热闭阻少阴经脉、咽伤生疮之苦酒汤证,有风寒兼痰湿闭阻少阴经脉之半夏散及汤证,其病因病机不尽相同.本文试举半夏散及汤临床运用1例,为学习和实践《伤寒论》提供借鉴意义.
作者:肖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从病因病机的认识、立方依据和组方分析、经典病例介绍等方面对曹绍法老中医自拟方“复胃煎”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用药经验进行分析总结.
作者:宋可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消风散与针刺疗法配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消风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消风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敏;邹卫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苗药组方雾化剂的效果,并比较各种雾化方式对染矽尘大鼠FasLmRNA表达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0)的影响.方法:采用WST-1法检测SOD抑制率、一步法测试NO含量及RT-PCR技术检测FasL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染矽尘组相比,苗药组方雾化组大鼠血清中SOD抑制率明显高于染矽尘组(P<0.05),苗药组方雾化组大鼠血清中NO含量和肺组织FasLL基因表达明显低于染矽尘组(P<0.05),激素雾化组、苗药组方雾化剂合中药组具有相同作用.结论:苗药组方雾化组能提升染矽尘大鼠血清SOD抑制率,减少染矽尘大鼠血清NO含量,能显著降低染矽尘大鼠肺组织FasL基因表达,中药配合苗药组方雾化剂雾化组效果更好.
作者:黄高;何光志;宋贵喜;王昆;刘霞;王文佳;杨长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氯霉素炉甘石洗剂的质量标准.方法:以氯霉素及氧化锌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霉素及氧化锌的含量,并作为控制此制剂质量的指标.结果:三批样品中氯霉素含量均达到90%以上,回收率为100.27%,RSD为2.6%,氧化锌含量均在20g/瓶以上,回收率为100.27%,RSD为2.6%.结论:此两种方法简便可行,可以作为控制此制剂的质量指标.
作者:聂秀霞;何婉敏;应雪;陈焕梅;邱玉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介绍了以大柴补汤、薯蓣丸、灸甘草汤、太和汤以及其它经方合用调治胃癌术后、膀胱癌术后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期等患者的临床体会.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消荨汤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5mg口服,1次/日.两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78%,对照组显愈率为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国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80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路径组8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依那普利、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路径组在采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结果: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取材方便,副作用小,适宜基层和社区医院运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旭;杜彩明;张红君;李玲;程潇寒;吴清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0%-65%[1],指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而产生的一个症状.其发生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且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其他并发症[2],延缓患者康复的进程,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因此积极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俊建;王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有毒中草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与其有效成分并存,可通过炮制加工,还可通过配伍使其减毒.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合理配伍可以起到减毒或(和)增效的作用.结合中医古方、经方、名方以及验方中与有毒中药相配伍应用的药物情况,开展有毒中药的配伍减毒研究,不仅对阐释有毒中药的毒性,而且对满足有毒中药临床安全有效应用的需求,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就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配伍减毒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
作者:马国海;赵琳;于军;傅连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黄帝内经》托名“黄帝”的原因,历代研究者多遵从《淮南子·修务篇》:“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作为托古思维的完整解读.然而由于学科分化的原因,相关著述主要从认识论的宏观角度对托古之风进行阐释,但对于其深层原因,比如托名与当时政治、祖先崇拜等因素的关系却未阐述.由此,本文从黄帝与皇帝、《黄帝内经》与政治、天与帝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论述《黄帝内经》托名“黄帝”之因.
作者:许铮;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柴芍安神解都颗粒的制备工艺,确定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筛选法和正交设计法,进行提取工艺和成型工艺优选.结果:佳工艺为香附、石菖蒲、郁金等提取挥发油后,药渣与其余药材加8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0(60℃)的清膏,喷雾干燥成细粉,加入适量麦芽糊精和甜菊素,干压制粒,喷入挥发油,混匀即得.结论:所选工艺科学合理,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李智勇;王洛临;施之琪;徐文杰;陈雪婷;陈朋;曾文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水丹加减治疗白芍总苷胶囊引起的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分水丹加减治疗(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口服思密达治疗(3g,3次/日),两组均3日为1疗程,用药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治愈11例,好转11例,无效8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水丹加减对治疗白芍总苷胶囊引起的腹泻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玲;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影响中风复发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新发中风病例682例,其中中风复发114例,对114例复发中风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断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烟酒嗜好、体质肥胖、情志不调、过度劳累等因素与中风复发相关.50-69岁复发率较高,50岁以下与70岁以上复发率相对较低.结论:中断治疗、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烟酒嗜好、体质肥胖、情志不调、过度劳累均为中风复发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明;裘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肺汤加减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溶液(联力克)10mL,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肺汤加减,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55%,对照组治愈率为74.1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肺汤加减能明显提高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各种原因导致血清泌乳激素(PRL)异常升高,大于1.14nmol/L(25up/L),称为高泌乳素血症(HP).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之一,临床可见闭经、月经稀少、不孕、溢乳等症状.现有针刺合热敏灸疗法治愈HP1例,报道如下:1病案涂某,女,41岁,因双乳胀痛两年于2013年8月2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3年育一女后,双乳开始溢乳,2008年因“浆细胞性乳腺炎”于南昌市第三医院行左乳腺部分切除术.
作者:刘灵枢;徐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分型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97例CAG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6组,观察各组HP感染情况及8周中医对症治疗后各组HP阳性组与阴性组疗效情况.结果:各组HP感染率为脾胃湿热证82.3%,肝胃郁热证76.9%,肝胃气滞证65.0%,胃络瘀血证53.3%,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证40.9%,胃阴不足证40.0%.各组感染率有差异(P<0.05).8周治疗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证中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无差异(P>0.05);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证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有差异(P<0.05),且HP(-)组前后症状评分差值大于HP(+)组.结论:HP感染在CAG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且对CAG治疗有影响.
作者:杨洋;刘华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镜面舌的特点是舌体表面的舌苔褪去,舌面光洁如镜.传统中医认为镜面舌的形成主要因胃气阴伤和瘀血阻络所致;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医源性、药源性因素或者是某些手术也同样可导致镜面舌的产生;另外大剂量使用活血化瘀药或温补壮阳药也是原因之一.因此临床上一旦遇到镜面舌时应及时探寻病因,合理诊治,防止其带来的潜在威胁.
作者:张清;丁成华;陈璐;石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和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及青蒿琥酯体外抑制人肺癌细胞和宫颈癌细胞的活性.结果:双氢青蒿素及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72h的IC50为27.97 μg/mL、43.90μg/mL;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及青蒿琥酯对Hela细胞72h的IC50分别为48.10 μg/mL、15.94μg/mL、34.60 μg/mL.结论:青蒿素、双氢青蒿素及青蒿琥酯对2株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青蒿素类药物中,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抗肿瘤作用较好.
作者:郑绍琴;宋健平;王琪;刘亚军;叶俏波;裴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并造成极大的困扰.中医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大优势,并且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告.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