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灵枢;徐杨青
活血化瘀法为中医临床治疗大法之一,在现代妇产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经查阅医籍文献资料发现,古代医家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妇产科疾病已多有论述,涉及经、带、孕、产、杂病等病种病证,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供同道临床中参考.
作者:许金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活血补髓汤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三组参照贺式造模方法造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治疗组给予活血补髓汤,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给药8周后测定血清中BGP、IL-6和血管内皮四项含量,动物处死后取股骨头进行光镜观察.结果:实验研究显示模型组股骨头有明显坏死改变,血清BGP、NO、血浆PGI2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IL-6、血浆ET、TXA2明显升高.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补髓汤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BGP、降低血清IL-6、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血浆ET、升高血浆PGI2及降低血浆TXA2水平有关.
作者:刘国岩;徐琬梨;张世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笔者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对麻黄类方的应用比较熟练.本文例举了葛根汤、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麻黄细辛附子汤、桂枝麻黄各半汤的临床应用验案,并对每案的应用加以分析,明确临床应用指征,对临床选方用药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作者:宋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80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125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路径组8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辛伐他汀、依那普利、胞磷胆碱等药物治疗;路径组在采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结果:路径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取材方便,副作用小,适宜基层和社区医院运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旭;杜彩明;张红君;李玲;程潇寒;吴清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肺汤加减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愈酚伪麻待因口服溶液(联力克)10mL,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补肺汤加减,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6.55%,对照组治愈率为74.13%.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肺汤加减能明显提高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并造成极大的困扰.中医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较大优势,并且在临床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告.
作者:梁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笔者2012年10月-2013年8月应用疏凿饮子加减治疗早期恶性腹腔积液患者6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组织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可见恶性细胞;初见胸腔积液,病程<4个月;经B超诊断有中至大量腹腔积液;临床可见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下肢水肿、纳差、尿少等症状.
作者:侯公瑾;蒋益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方法:HPLC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桔梗皂苷D分离良好,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9%,13批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占药材量的平均含量为0.21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桔梗中桔梗皂苷D的定量,为桔梗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洪玮;罗娟敏;郭磊;樊海燕;索卫国;黄卫东;蔡继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介绍了以大柴补汤、薯蓣丸、灸甘草汤、太和汤以及其它经方合用调治胃癌术后、膀胱癌术后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化疗期等患者的临床体会.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味消风散与针刺疗法配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加味消风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消风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比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敏;邹卫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分型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97例CAG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6组,观察各组HP感染情况及8周中医对症治疗后各组HP阳性组与阴性组疗效情况.结果:各组HP感染率为脾胃湿热证82.3%,肝胃郁热证76.9%,肝胃气滞证65.0%,胃络瘀血证53.3%,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证40.9%,胃阴不足证40.0%.各组感染率有差异(P<0.05).8周治疗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证中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无差异(P>0.05);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证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有差异(P<0.05),且HP(-)组前后症状评分差值大于HP(+)组.结论:HP感染在CAG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规律,且对CAG治疗有影响.
作者:杨洋;刘华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镜面舌的特点是舌体表面的舌苔褪去,舌面光洁如镜.传统中医认为镜面舌的形成主要因胃气阴伤和瘀血阻络所致;但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很多医源性、药源性因素或者是某些手术也同样可导致镜面舌的产生;另外大剂量使用活血化瘀药或温补壮阳药也是原因之一.因此临床上一旦遇到镜面舌时应及时探寻病因,合理诊治,防止其带来的潜在威胁.
作者:张清;丁成华;陈璐;石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旋覆花配方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旋覆花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旋覆花配方颗粒中的绿原酸进行测定,并对旋覆花配方颗粒各项指标进行检查.结果:TLC中旋覆花配方颗粒在与旋覆花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绿原酸线性范围为0.0864-0.5184g,平均回收率为102.71%(RSD =2.44%,n=6),旋覆花配方颗粒水分、溶化性、粒度均符合要求.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旋覆花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徐东婷;闫炳雄;韩玉惠;董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黄帝内经》托名“黄帝”的原因,历代研究者多遵从《淮南子·修务篇》:“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作为托古思维的完整解读.然而由于学科分化的原因,相关著述主要从认识论的宏观角度对托古之风进行阐释,但对于其深层原因,比如托名与当时政治、祖先崇拜等因素的关系却未阐述.由此,本文从黄帝与皇帝、《黄帝内经》与政治、天与帝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论述《黄帝内经》托名“黄帝”之因.
作者:许铮;王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水丹加减治疗白芍总苷胶囊引起的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用分水丹加减治疗(早晚分服);对照组30例,口服思密达治疗(3g,3次/日),两组均3日为1疗程,用药1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对照组总治愈11例,好转11例,无效8例.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水丹加减对治疗白芍总苷胶囊引起的腹泻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玲;李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吞咽障碍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达30%-65%[1],指食物从口腔经咽、食管向胃运送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而产生的一个症状.其发生影响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且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其他并发症[2],延缓患者康复的进程,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3],是脑梗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因此积极治疗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宋俊建;王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王清任在临床上特别重视对气虚证的辨治,总结出60种气虚证,其中半身不遂内有40种气亏之证,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证.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半身不遂之气虚,可保立苏汤治疗小儿抽风之气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者:陈华;胡素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验方银杏降脂饮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包括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治疗组(银杏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对照组以口服血脂康作为主要药物治疗高脂血症,动态观察患者血浆脂质成分、转氨酶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2组病例的选择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进行,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转氨酶及血脂成分等实验室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结论:银杏降脂饮治疗高脂蛋白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消荨汤合热敏灸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5mg口服,1次/日.两组均治疗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为78%,对照组显愈率为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用消荨汤合热敏灸治疗血虚风燥型荨麻疹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等特点,明显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国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各种原因导致血清泌乳激素(PRL)异常升高,大于1.14nmol/L(25up/L),称为高泌乳素血症(HP).本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的疾病之一,临床可见闭经、月经稀少、不孕、溢乳等症状.现有针刺合热敏灸疗法治愈HP1例,报道如下:1病案涂某,女,41岁,因双乳胀痛两年于2013年8月29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3年育一女后,双乳开始溢乳,2008年因“浆细胞性乳腺炎”于南昌市第三医院行左乳腺部分切除术.
作者:刘灵枢;徐杨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