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红玲;郭倩;黄光辉;廖文舟;刘敏勇
目的:以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中焦如沤”思想为指导,观察调畅中焦中药汤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患者1年内复发率及其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调畅中焦中药汤剂,治疗4周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随访1年,将死亡及再发缺血性血管病变记录为终点事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显效率(75%)均高于对照组(81.25%、5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5%)低于对照组(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畅中焦中药汤剂显著提高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可有效防止缺血性卒中复发.
作者:张桂睿;游佳华;邢亚静;姚建景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精制冠心片由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五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从精制冠心片中医适应症,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五味中药的药性特点,西医适应症,结合中医药理论以及精制冠心片中五味中药新的药理药效研究文献,探讨精制冠心片中丹参、川芎、赤芍、红花、降香五味中药的配伍机制,从而为精制冠心片的深入开发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李秀英;黄文华;涂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肺积方维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入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肺积方维持治疗,对照组随访观察,对照统计2组维持治疗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PFS分别为5.97个月和4.50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的PFS延长了1.47个月,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0.05);治疗组KPS评分增加稳定率80.00%,对照组为4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积方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延长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云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五汁饮源自清·吴塘《温病条辨》,其药物组成大多属果子药,选用天然果汁作为药料是温病立法一大特色.通过五汁饮对痤疮和小儿暑热用法的治疗体现温病学中食疗方的广泛运用.
作者:廖莉思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及切开指征.通过观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切开减压配合VSD引流治疗的效果,以寻找较传统“一期切开减压-术后换药-二期闭创”更为优越的治疗方案.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15例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切开减压配合威克引流治疗,术后维持负压引流,3-7天内作二期闭创.结果:患肢功能完全恢复,且较传统治疗方法感染率明显降低,二期闭创时间缩短,所有患者均二期一次性闭创.结论: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切开减压.且早期切开减压配合VSD引流治疗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较传统治疗手法具有感染率低、二期闭创时间短、护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夏雄智;林周胜;吴少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万方数据库中搜索针灸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临床报道,并按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所选穴位进行统计分析,为针灸治疗本病精选穴位提供理论依据,并促进其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高洁;张云杰;闵友江;崔峻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贺支支教授以肝经为本论述瘿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特点.
作者:贾龙睿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系统回顾了近年来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资料,认为二者有协同效应,有着肯定的临床疗效,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思路.
作者:韩振翔;褚立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刘敏勇,江西省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近40年的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针灸具有独特的理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临床针刺理念重视“取信调神”,针刺选穴以“精妙”著称,针刺手法中以“单针远道交刺”为专长.
作者:段红玲;郭倩;黄光辉;廖文舟;刘敏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6月于我院门诊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A西药对照组,B中药对照组,C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每组各27例患者,对A组给予单纯西药治疗,B组组给予单纯口服中药治疗,C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从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临床表现、伴随症状、疾病类型、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复发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西药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5例,复发5例,治疗有效率为81.48%,复发率为18.52%,中药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6例,复发4例,治疗有效率为77.78%,复发率为14.8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1例,复发2例,治疗有效率为96.30%,复发率为7.4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2对照组之间有效率较接近,中药治疗组稍低.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有效率,降低复发,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或中药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董双虎;赵红;饶品浪;周剑云;曾晓春;胡韶华;吕回;熊军辉;付平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潜阳封髓丹治疗阳虚火浮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潜阳封髓丹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硫酸锌片、复合维生素B片及盐酸左旋米唑片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0%,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但显效率达40%,明显高于对照组25%;在促进溃疡愈合、缓解疼痛、改善局部水方面的疗效方面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在课题周期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远期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潜阳封髓丹治疗阳虚火浮型复发性口疮疗效较西药对照组为优.
作者:熊国展;周文博;胡珂;熊文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简要阐述了灸法治病及灸材选择的起源问题.认为灸疗起源于先民用火取暖御寒,而非先前一些文献认为的偶然被火灼伤.
作者:鹿秀云;康明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筋骨痛消丸配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60例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筋骨痛消丸配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对照组不用筋骨痛消丸.统计2组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各条目积分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夜间疼痛或不适、晨僵或起床后痛加重、行走时疼痛或不适、从坐位站起时疼痛或不适、日常活动、登楼梯、下楼梯、下蹲或弯曲膝关节、在不平路面行走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大行走距离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积分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SF-36各维度积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筋骨痛消丸配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口服不仅显著改善KOA患者的症状体征,还明显提高KOA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作者:牛林;张金山;梁成名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本文以大量文献为基础,较详尽地论述了中药地黄的栽培历史,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地黄的应用由来已久,其人工栽培约始于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上,地黄常被作为贡品进贡宫廷,而其产区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衍变;如咸阳、彭城、历阳、同州等地,都曾是其主要产地;自明代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怀庆府为道地产区的药材品种——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的怀地黄.
作者:袁利;张瑞贤;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李明方先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其父陈瑞春系全国著名中医学家,祖父早年悬壶济世亦名誉江西),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临证30余载,屡起沉疴,学验俱丰,擅用经方治疗杂病.今随师从肝论治1例四肢指趾甲色发黄患者,疗效显著.现介绍李师从肝治疗此病经过及体会,以供同仁参考指正.
作者:周鑫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刘延龄先生系中医学徒出身,早年师承于扬州名医吴克谦、蒋颂南二位先生,从医已50余年.刘师熟谙中医经典著作,临床经验丰富,治疗急性热病得心应手,并多有独到的见解.笔者跟师侍诊期间,随师诊治温邪迫营化疹患者1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王文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文献的归纳,主要从该病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及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黄琳;张慧;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从醒神通督论治中风性失语的机理.方法:通过对中风性失语的病名病位、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进行分析,认为中风性失语发病部位在头颅(脑髓)、五官清窍;“脑髓损伤”、“神机失用”是导致中风性失语发生的病机关键;督脉闭阻、脉络不通为中风性失语发病的经络学基础.结论:从醒神通督论治中风性失语是治疗该病的重要途径.
作者:虞颖;何兴伟;胡宋锋;谢强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组成,具有补血调经功效,[1]是临床常用滋阴养血、活血祛瘀之方.笔者在临床跟随导师裴瑞霞主任医师学习期间,辨证应用四物汤加味治疗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案2则如下.1 皮肤瘙痒例1.王某,男,56岁.2012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12年前患2型糖尿病,既往血糖控制不佳,波动较大,现继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浑身皮肤瘙痒.经西医院多方诊疗效果均不佳,遂前来就诊.
作者:徐卓婧;裴瑞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拟育阴润珠颗粒剂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并分析.方法:观察我院眼科2011年7月-2012年6月诊治的36例(72眼)符合诊断标准干眼症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育阴润珠颗粒剂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6眼,显效28眼,好转12眼,无效6眼,总有效率91.67%.治疗后症状改善,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育阴润珠颗粒剂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确切,且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易坚持按疗程治疗;通过辨证施治还可调理全身机能,标本兼治,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干眼症的优势,增加泪液分泌,提高泪膜稳定性,治愈或改善干眼症状.
作者:陈小娟;刘彬彬;陈俊;马兰香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