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于天浩;陈平;董强;梁园
目的:观察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45例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皮肤针叩刺组(治疗组)23例,传统艾灸+皮肤针叩刺组(对照组)22例,2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临床愈显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69.5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症优于传统艾灸配合皮肤针叩刺疗法.
作者:曾玲;付勇;黄河;章海凤;吴娟妹;周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门法律》是清代学者喻嘉言所著的一本临床医著,为后世医家所推崇,书中所论咳嗽病机重内外合邪;创秋燥,治燥咳;述治咳六禁忌;谈用药以清轻顾脾胃原则,为治咳嗽所必尊,据此所创清燥救肺汤亦成为名方.
作者:徐超;李映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固本抑瘤法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组)与单纯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照组)对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2组均予以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固本抑瘤加减方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及中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方面均显著提高,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体液免疫方面取得了相似的结果.结论:固本抑瘤法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能提高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边士昌;洪亮;万红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测定黄柏提取液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选用GL Wondasil C18柱(250mm×4.6nm,5μm),乙腈-0.033mol/L KH2PO4溶液(40∶60)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分,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40℃.结果:回归方程为:Y=2×106X +375 618,R=0.999 9(n =5),线性范围为:1.745μg-8.725μg.平均回收率99.33%,RSD=1.66%.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具有简便、稳定、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黄柏提取液在化妆品中添加量的控制.
作者:周敬;于天浩;陈平;董强;梁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医学的通络法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寻求该特殊眼底血证的安全有效治疗办法;方法:以通络法组方煎服,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统计观察如下指标:视力、视野(平均敏度)血脂、血检指数,宣教健康生活方式;结果:平均视力由0.21提高到0.63,平均视敏度由15.1db提高到26.5db,平均甘油三酯由3.52降至1.91,平均血栓指数由28.5降至13.5,停药后1年,随访到86例,上述指标稍有反复,重新用药仍有效,无耐药现象.结论:该方对缺血视神经病变有明显疗效,具有降酯抗凝、降低血栓指数、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有待改进剂型,方便服用.
作者:单飞;沈斌;王丽娟;胡泓;邹丽;熊剑旭;余新林;单昇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对席汉氏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结合各家临床经验作一综述.
作者:何雪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盱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盱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盱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盱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作者:谢强;周思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伤寒论》条文的辨析,对太阴伤寒表证症状进行归纳,进一步完善太阴病病变的辨证.
作者:林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概述了中药材蔓剂子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蔓荆子进一步研究开发奠定基础.蔓荆子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平喘祛痰、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蔓荆子治疗头痛、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官扬;胡慧明;潘婷;官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草药治疗掌趾脓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4例辨证为湿热雍盛型的患者,给予口服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治疗2个月,每2、4、6、8周进行门诊随访复诊.结果:34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中途失访2例,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黄连解毒汤和三仁汤加减治疗掌趾脓疱病临床疗效好,使用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李振洁;林春生;钟金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从泄泻病证的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探寻其源流脉络.历代医家记载泄泻的病名,早确立于宋代,多与外感,饮食不节,情志失常,脏腑病变,痰饮,瘀血等病因病机相关.治疗中有祛湿止泻、健脾益气、疏肝理脾、固涩止泻、针刺温灸等方法.
作者:晁丹;齐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经腹腔镜手术后应用注射用血塞通对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120例,对其进行腹腔镜手术,术后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加用注射用血塞通,静滴5天;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处理,随访1年:统计2组的妊娠率.结果:治疗组妊娠率88.3%,对照组妊娠率66.67% (x2=8.076,P=0.004).结论:腹腔镜术后使用注射用血塞通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提高妊娠率.
作者:朱文翠;蒋贵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可同时由几种疾病引起,但是常见的病因主要是鼻后滴综合征(41%-50%),咳嗽变异性哮喘(24%-59%)和胃食管反流(21%-41%)[1]等.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并胃食管反流亦多见,机制可能与反流物刺激咳嗽反射感受器或吸入支气管产生炎症有关[2].导师薛汉荣教授认为肺胃相连,肺胃同病;肺部疾病与胃食管反流相关;和胃降逆为治疗咳喘的治疗环节[3];呃逆病机关键在胃气上逆动膈,但与肝气之条达密切相关[4].肺气以肃降为顺,肝气以升发为调,肝气郁结或升动太过会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5].
作者:喻强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临床验案,探讨中医治法中的八法在神经外科术后发热患者的灵活运用,为外科术后发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证思路.
作者:李铭;汤忠华;樊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灸对踝关节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抬高患肢及应用消肿、活血药物,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腧穴热敏灸,分别观察2组术后3、7天患肢肿胀消退情况.结果:术后3天实验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7天实验组肿胀消退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腧穴热敏灸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肿胀疗效好.
作者:肖红云;胡建华;钟发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优化人参养荣丸提取工艺.方法:以浸膏得率、提取液中的芍药苷、橙皮苷含量为指标,考察了水提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法、醇水双提法四种不同工艺提取.结果:确定了水提法作为人参养荣丸的佳提取方法.结论:通过研究可以为今后人参养荣丸的剂型改进奠定基础.
作者:周焘;饶小勇;罗晓健;杨世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血液系统疾病,西医治疗常有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缺点,张慧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耦以活血化瘀之药常可获良效.
作者:黄琳;李征峰;张慧;吴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接受一个疗程(4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8次为一个疗程、1次1小时、每周2次)和针刺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粉剂,每次1袋,每天2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做肌电图评估.结果:生物反馈训练配合针刺疗法和聚乙二醇粉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经生物反馈训练配合针刺和聚乙二醇口服治疗后,生物反馈训练配合针刺治疗肌电图改善明显.结论:生物反馈训练配合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且无创伤,操作方便,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
作者:安明伟;熊腊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华本草》是对历代中药的一次大集结,共收载药物8 980味,是本草学发展过程中一部跨时代的巨著.本文基于文献研究为临床服务的宗旨,以《中华本草》为资料源,运用传统文献学和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华本草》收载的8 980味药物中筛选出具有利水功效的禾本科药物(以下简称禾本科利水药物)共计40味,建立数据集,分析各项统计数据,从禾本科利水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找出禾本科利水药物的共性,以期能为利水药物的药性理论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作者:史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本文介绍傅贵平主任医师以补肾、清热利湿、利尿通淋及凉血止血等方法治疗石淋的经验.
作者:刘思美;傅贵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