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法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28例

钟万珠;李陕华;张启明

关键词:儿童, 髋关节滑膜嵌顿, 手法整复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方法:对28例临床诊断为髋关节滑膜嵌顿症的患儿使用特定手法进行整复治疗,并总结分析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手法整复在儿童髋关节滑膜嵌顿症治疗中有着较为显著的疗效,正确掌握手法整复对于此病的临床治疗有帮助.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灸配合耳穴治疗颈椎病100例

    颈椎病按其临床表现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颈型、交感型及椎动脉型,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针灸配合耳穴治疗本病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选取2006年8月-2010年8月诊治的100例患者中门诊95例,住院5例;男45例,女55例;年龄21-82岁;病程30天-30年;神经根型50例,脊髓型18例,颈型15例,椎动脉型12例,交感型5例.

    作者:郭志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医心方》中新生儿护理思想分析

    《医心方》[1],综合性医著,共三十卷,日本丹波康赖撰于982年.本书辑录整理了我国唐代以前多种医书.就其总体内容而言,是一部颇具“类书”性质的医学方书.但它又与一般单纯性方书有所不同,除广收临证各科验方之外,还包括针灸俞穴、本草食疗、服石辟谷、房中养性,以及相当于“医学总论”范畴的医德修养、治疗原则、服药方法等内容.在当时来讲,可称得上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综合性医著.其中对新生儿的护理,有良多论述,现整理分析如下:

    作者:徐苗凤;曹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在高血压前期干预中的应用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在高血压前期应用“治未病”进行干预,希望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有所裨益.

    作者:刘丽华;李林;方家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形神合一”与老年保健初探

    人类健康与长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命课题.早在2000多年前,《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见,发掘中医养生学中的宝贵思想,对我们今天开展老年保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改良的肱骨后侧入路治疗肱骨远端2/3骨折

    肱骨后侧入路由Henry于1925年首先描述,但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肱骨干骨折却并不广泛[1,2].笔者于2005年1月-2012年1月利用该入路并进行改良治疗肱骨远端2/3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祖文;金帅;余际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16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A及对照组B.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HP转阴率93%.对照组A有效率68%,HP转阴率64%;对照组B有效率78%,HP转阴率4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感染相关性慢性胃炎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或单纯采用中医药治疗.

    作者:姜小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柴连建中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目的:探讨中药柴连建中汤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柴连建中汤兰索拉唑治疗,14天为一疗程,总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兰索拉唑治疗,疗程同研究组.根据溃疡的愈合情况以及其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而言柴连建中汤联合兰索拉唑的效果较单用兰索拉唑单药治疗要佳,其能显著促进消化性溃疡症的愈合,稳固疗效,标本兼治,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晏肃霜;邹厚文;易琰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针刺重子、重仙为主迅速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40例

    目的:研究针刺重子、重仙穴配伍肩井穴缓解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症状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重子、重仙组(治疗组)和针刺夹脊穴组(对照组)退各40例.2组均以1次治疗的效果作为观察对象.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治疗前后(VAS)疼痛积分.结果:针刺重子、重仙组和针刺夹脊穴组都可以起到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治疗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的疗效优于针刺夹脊穴组(P<0.01).

    作者:陈杰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趋于年轻化,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高.由于地区的差异,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也有所不同.X线、CT及MRI的检查各有侧重,表现多以椎间孔的狭窄、钩突关节增生以及椎间盘突出所致神经根卡压为主.颈椎病的疗效评价量表间各有优势,现多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和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治疗上本文综述了中医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口服、外用、注射疗法、同时配合物理治疗等不同方式,并对药物分类及作用进行简要分析.中医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在方法学的研究和评定上,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夏烨;许金海;马俊明;叶洁;邬学群;莫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胸椎化脓性脊柱炎的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化脓性脊柱炎包括脊椎骨髓炎及椎间盘炎,占骨关节化脓性炎症的5%,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对于胸椎化脓性脊柱炎,因为其症状较为隐匿,与其他关节或者骨的化脓性感染相比,不容易诊断.同时近年来结核发病率的上升,也为其诊断上带来很大的困难.对于化脓性脊柱炎,除疼痛、发热、骨质破坏等一般骨骼感染临床表现外,由于毗邻脊髓,还可出现迟发性后凸畸形、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致残率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大,有必要早期明确诊断,开展积极有效地治疗.

    作者:龚飞鹏;龙智生;陈钢;潘应桥;李宇旭;李建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论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对中医特色的选择

    学界就中医药现代化的具体内涵及发展目标等相关命题的探讨已持续多年,却未达成共识.但无论“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与目标如何界定、具体实践如何展开,都强调保留中医特色.而中医特色是什么,是否能够被保留,是否与给定的中医药现代化具体内涵相适,是否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等问题却鲜有论及.若这些问题含糊不清,势必影响甚至阻碍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黄柯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30例

    目的:观察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CRF)非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RF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服用肾衰方,对照组30例服用尿毒清颗粒,2组患者服药1个月,服药前、后都检测微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白蛋白(ALB)及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治疗后治疗组SCr、CCr、TNF-α、IL-6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后比较BUN、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方能有效改善CRF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

    作者:李罗德;晏子友;蓝家荣;谢家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研究进展

    中医体质类型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体质具有可调性.本文通过对健康人群、体重指数异常人群和“三高”人群(即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了解不同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为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提供依据.

    作者:殷玉婷;李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中药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每日进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口服中药汤剂,观察对比2个月后2组患者的疗效和Hp感染阴性率,并将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个疗程后2组患者的消化性溃疡症状均有改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 (46/50),其中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4/50),其中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感染阴性率方面,观察组阴性率为62%,对照组为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促进溃疡的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和根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回顾性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在当地的发病特点

    目的:分析当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是否存在月份或季节性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三年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各月与各季发病人数.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人数在本地与月份及季节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环境气候能够影响脑卒中的发病,但对当地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影响并不突出.

    作者:刘桂凤;周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临床治验2则

    1 巴梅窜治疗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可归属中医学鼓胀范畴,一般鼓胀病人出现腹水时,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治疗比较困难,用常规的利水剂有时疗效甚微.笔者临证改用“巴梅窜”逐水消肿,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于下,与同道分享,还望高明赐教.

    作者:黄时金;黄磊晴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治未病思想内涵与应用初探

    “治未病”早见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具影响和有特色的学说思想之一.后世所说“治未病”,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是未病先防,防患未然;二是既病防变,防微杜渐.治未病思想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对于其内涵的理解及临床应用,众多学者各抒已见,见仁见智.现仅就个人陋见,略申于次,以供同道们参考.

    作者:陈士伟;郭建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内经》“木郁达之”理论在疑难病中运用体会

    现实社会竞争激烈、环境压力等因素导致人们七情过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血逆乱,阴阳失衡,其它脏腑功能失调,诸病丛生.笔者临证据《内经》“木郁达之”理论以疏肝解郁、宣泄气血、调和脏腑为法治疗疑难病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盛全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张从正脘腹痛证治理论探析

    张从正(公元1156-1228年),字子和,号戴人.金朝睢州考城(今河南兰考县人),是继刘完素之后以自己独创理论轰动金元医学界的人物之一,力主汗、吐、下三法,为“攻邪派”的代表,在其著作《儒门事亲》中,不仅主要阐述了“攻邪论”的学术思想,也对邪气所致主要病症之一脘腹痛进行了讨论,现对张从正关于脘腹痛的证治理论进行整理归纳如下.

    作者:王礼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69例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133例符合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与对照组64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保留灌肠方,睡前保留灌肠;对照组用美洛沙星及替硝唑静滴.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完成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3%;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作者:赵祖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