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付勇;熊俊;周娟娟;吴娟妹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逐盘汤在产后胎盘残留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4例,米非司酮25 mg晨起顿服,配伍逐盘汤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服用7天;对照组24例,米非司酮75mg,晨起顿服,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胎盘完全排除例数、阴道出血干净时间、阴道出血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逐盘汤治疗胎盘残留明显提高了排出率,减轻了出血量,增加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喻佳;肖少芳;熊玲;熊八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毛发硫营养障碍( TTD,trichothiodystrophy )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遗传疾病,其特征为脆发及其他不同系统症状相关。半数TTD病患会因为核苷酸剪切修复障碍而出现光过敏现象,它是由于DNA修复转录因子TFIIH中编码XPB、XPD以及p8/TTDA(于2004年发现并命名)三个亚基基因突变而导致的。所以,研究TFIIH亚基突变有助于让我们了解毛发硫营养障碍。
作者:熊瑛;雷玲;张吉翔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伤寒论》原文第26条曰:“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对于本条的认识,众多先贤及当代学者均认为:太阳伤寒经误治等各种原因导致病邪不解转入阳明。而笔者认为,此证并非太阳伤寒引起,而是感受热邪。笔者就以下几点的不成立,做简要阐述。
作者:刘春香;于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主要介绍甘淳教授临床运用黄连温胆汤随证加减治疗痰热内郁诸证,每获良效,随笔举隅,以飨同道。
作者:吴旭涛;甘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滋阴补肾汤治疗肾阴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滋阴补肾汤治疗组30例,克罗米芬对照组3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临床疗效,同时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生长发育状况、测定血清内分泌激素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孕酮( P)、催乳激素( PRL)、睾酮( T)水平。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46.7%,对照组为26.7%,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E2、LH、FSH激素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卵泡直径平均值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增长,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补肾汤能提高E2、LH、FSH激素水平;促进卵泡发育、内膜增厚,调节内分泌,提高治愈率,对肾阴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罗娟珍;洪倩;唐帅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石蜡切片是组织学中应用为广泛的常规制片技术,是鉴定和研究中药材重要的环节,是药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要熟练掌握石蜡切片技术必须要对石蜡切片各个步骤要能做到精确把握,本文就石蜡切片中注意事项及存在的步骤改良加以总结,为能制作高效、合格的科研及教学用片奠定基础。
作者:邹江斌;卢建中;张娟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的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骼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蛋白,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骨痛、贫血、出血、肾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粘滞血症、感染、神经系统表现等。国内众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医药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显示出很大优势。笔者跟随吴维海、刘清池两位主任医师多年,获益匪浅,现将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振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患者,女,59岁,因左小腿红斑伴疼痛2天,于2012年7月3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左小腿水肿性红斑且局部皮温高,边界清楚,可触及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体检:T:38.0℃, P:92次/分钟;血常规:WBC:18.0×109/L, NE:90%。诊断为丹毒。给予注射用青霉素480万 U 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滴,经过7天的治疗后(未用其他药物),左小腿红斑已基本消退,局部无触痛且皮温正常,但右胸胁部出现条带状分布的红斑水泡丘疹,自诉局部感烧灼样阵发性疼痛,故增加诊断为带状疱疹。治疗上于上午8∶20输完注射用青霉素后,8∶54取注射用阿昔洛韦0.5g(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25 g,批号:国药准字H10900095)加入10mL注射用水中,充分摇匀成溶液后,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约8分钟后,患者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呼吸急促,且自诉胸闷,BP:68/48mmHg,P:135次/分钟,R:30次/分钟。立即停药,吸氧,给予地塞米松5 mg加入5%葡萄糖10 mL静推,之后予以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中静滴;同时给予10%的葡萄糖酸钙10 mL、VC 3.0 g加入5%葡萄糖100 mL中静滴,5分钟后不适症状逐渐缓解,3小时后测 BP:108/80mmHg,P:100次/分钟,R:20次/分钟。继续给予口服泼尼松40 mg/天(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口服VB12:50ug/天,以及外搽二味拔毒散(雄黄、枯矾各50 g ,碾末后加入100 mL的绿茶叶水中,充分搅拌成糊状后外搽患部水泡上),治疗10天后患者右胸胁部红斑、水泡基本消退。
作者:王军雄;徐亚萍;温艳;邱桂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南宁地区痤疮发病年龄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门诊病例调查方法,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诱因、饮食嗜好、伴随症状、皮损类型、病情分类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南宁地区痤疮患者体质发病趋势是湿热质发病多,气郁质次之。春季表现痰湿质为高峰,气郁质出现小高峰;夏秋季节湿热质与阴虚质发病或病情加重,呈现高峰;冬季气郁质表现为高峰,血瘀质由于观察例数过少,规律不明显。结论:湿热质是南宁地区痤疮发病的易发体质。不同体质痤疮加重或发病季节也不同,临床治疗上结合气候特点提供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和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晶晶;付兰兰;钟江;张秀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在综合性的ICU,危重病患者合并胃肠功能紊乱和肠功能衰竭的较多,并发腹胀的证候非常常见,腹胀的中医症状评分与腹内压之间均存在正相关[1],及时处理腹胀可以防治腹腔间(隔)室综合症的发生和进展。本文根据文献结合腹诊,针对ICU患者腹胀如何进行中医辨证做简要分析。
作者:彭炜;黎波;廖为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复方归芍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对复方归芍胶囊中当归、白芍、黄芪和柴胡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处方中阿魏酸的含量。以Agilent Extend C18(4.6mm ×250mm,5μm)柱为色谱柱;柱温为35℃;以甲醇-1%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分;检测波长为316 nm。结果:当归、白芍、黄芪和柴胡的TLC特征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阿魏酸在25.06-150.36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6.3353X-6.6305,相关系数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8.46%,RSD为1.85%(n=9)。结论:本方法可靠、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复方归芍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养学;谭志灿;李素梅;江洁怡;程青云;彭丽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维C泡腾片的方药组成及其制备工艺。方法:选择6种配方比例进行配制,并将6种粉末粘合压片后制成片剂,进行崩解时限及测酸测验,而后按照2种工艺制作后进行比较。结果:第6种剂量的配比和工艺方法1是制备维生素C泡腾片好的选择。结论:按照佳配方比例及工艺制作出的片剂质量好,品质优,并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中关于制药的要求及标准。
作者:李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许多疾病都是由多个原因综合作用产生的,其发病机制体现了多途径、多靶点的网络变化。因此,仅仅依靠以往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模式已不能满足复杂疾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为此,本文分析了中西药物的发展趋势,指出药物的组合应用是融合了中西药物的优势特征,是未来药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作者:郭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枳壳醇提物与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以Morris水迷宫试验进行行为学测试,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脑组织中AchE和S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枳壳醇提物高剂量组与葡萄内酯各剂量组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显著提高大鼠脑内SOD活性,抑制AchE的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枳壳醇提物高剂量与葡萄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的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AchE的活力,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性有关。
作者:李锦文;陈来;罗小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肝纤维化( hepatic fibrosis ,HF)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害所致的病理改变,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必经阶段。本文从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对已有的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同时探讨柴胡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已有的研究发现,柴胡皂苷可能是柴胡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成分,其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彭红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新生儿,稚阴稚阳,脏腑柔弱,形气未充,肌肤薄嫩。自脱离母体开始自主的呼吸和代谢循环,要适应新的外界环境,肌肤是人体的第一安全屏障。而新生儿肌肤柔嫩,风寒暑湿燥火易从腠理侵扰,药物也容易通过肌肤吸收,针对这一特点,古代医家通过浴法来调整新生儿体质、防治疾病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圣济总录》起编于北宋政和年间,全书200卷,分66门,阐述病因病理,详述治法方药,是北宋时期搜方较多的医学全书。其中对新生儿洗洗浴事项,有丰富的记载,兹整理简析如下。
作者:徐苗凤;曹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论述了鲁之俊对当代针灸学作出的三方面贡献:一是确定了针灸学的实用性价值;二是在探索针灸学科学化中,不仅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知识来整理针灸学著作,而且在西医学习中医、团结中西医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三是重视中医针灸学的国际交流,积极致力于针灸医学组织的建设。
作者:肖爱娇;欧阳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腹腔镜对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从多角度阐明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腹腔镜治疗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经腹腔镜术后诊断为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术后排卵前予丹术消异方治疗,排卵后予滋肾育胎丸治疗,对照组术后不追加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受孕率、流产率、复发率及血清8-iso-PGF2α与GSH-Px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受孕率、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复发率、8-iso-PGF2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联合腹腔镜对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受孕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述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综述了三七总皂苷的止血、促进血细胞合成、抗炎症等药理学作用以及防治心血管疾病、保护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肿瘤作用等,为临床使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朱静;谢燕飞;左爱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2012年2月,将300例颈椎病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其中经脉痹阻型75例、气滞血瘀型125例、肝阳上亢型100例)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治疗,在相应的治疗并获效后经行半年期随访。结果:总有效率100%,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临床可重复性高。
作者:李敏;许鸿照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