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燕;何雪云;郑俊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经手术和病理复诊明确结果的18例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资科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位年龄40.8岁.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进行乳腺叶状肿瘤分级,良性13例.交界性4例,恶性1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VIM均表达在肿瘤问质细胞(++),SMA亦表达间质细胞(+),p53及Ki-67定位于细胞核,阳性表达于恶性叶状肿瘤(+).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病理学形态分为三类.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免疫组织化学对恶性叶状肿瘤有一定表达.治疗上首选手术.不主张作单纯的肿物摘除术,往往由于切缘较近而导致较高的复发率.
作者:黄斌;孙丽君;仇玲玲;洪亮;金利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通过回顾资料分析210例子宫内膜癌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准确记录肿瘤所处子宫腔化置、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分期、病理类型、细胞学分级、切除淋巴结位置、总数及阳性情况.分析盆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手术范围.结果 肿瘤位于子宫底部、子宫体部和累及宫颈的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20.0%、20.5%和35.8%,以髂外淋巴结为常见转移部位.病灶局限于宫底、官体部者以髂外、闭孔淋巴结转移为常见,累及官颈者以髂总淋巴结转移为常见.前者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25%,后者为63.1%.两者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与临床分期、肿瘤侵犯程度、病理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等有关.结论 淋巴结转移规律与肿瘤部位有密切关系,位于宫体部的肿瘤可直接或由宫颈转移至髂外淋巴结,宫颈受侵犯时易发生髂总和髂外淋巴结转移.病灶累及宫颈时,髂总淋巴结可作为腹主动脉淋巴结的前哨淋巴结.因而手术范围的判断对深肌层浸润,累及宫颈部位及组织学类型分级在G2以上的、病理类型为腺鳞癌、透明细胞痛、乳头状腺癌患者均应行广泛性子官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肿瘤仅浸润内膜或浅肌层及组织学类型分级在G1的患者,一般表现无淋巴结转移.仪行全子宫切除即可.
作者:王敏;陈桂林;黄燕玲;陈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及胃肠道外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良恶性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方法 用CD117和CD34等抗体,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发生于胃肠道、腹腔内的间叶源性肿瘤进行研究,确诊68例间质瘤.对其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按肿瘤发病部位分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组和胃肠道外GIST型组.GIST组54例CD117阳性表达率为92.6%,CD34的阳性表达率为77.8%;胃肠道外GIST型组14例CD117阳性表达率为85.7%,CD34阳性表达率为71.4%;Actin与S-100阳性瘤细胞大部分为散在或小灶状分布,Dcsmin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确诊间质瘤有诊断价值的依据,间质瘤良、恶性诊断上仍需结合肿瘤的大体、组织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等综合考虑.
作者:周振川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Maspin蛋白,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结肠癌和2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aspin蛋白,uPA的表达,并对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分期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正常结肠黏膜、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组织中.Maspin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下降,而uPA表达的阳性率逐渐上升.Maspin蛋白和uP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两者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结肠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可能和Maspin蛋白表达下调及uPA表达上调密切相关,它们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联合检测可作为一组有效的结肠癌肿瘤标记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黄秋实;史成章;王红建;秦先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LA)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择期妇科腹腔镜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三组,Ⅰ组高乌甲素0.15 mg/kg,Ⅱ组高乌甲索0.10 mg/kg,Ⅲ组空白对照.每组药液均为20 ml,气腹开始时以1 ml/min持续静脉泵入.术后0、2、4、8、12、24小时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内脏、肩部、腹壁切口和咳嗽时的镇痛效果,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价镇静效果,并记录各生命体征的变化,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术后止痛剂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0、2、4、8、12小时内脏,腹壁切口,咳嗽时的VAS评分Ⅰ组低于Ⅱ组,Ⅱ组低于Ⅲ组(P<0.05或P<0.01).术后24小时VAS评分Ⅰ、Ⅱ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低于Ⅲ组(P<0.05).肩部痛:术后8、12、24小时Ⅰ组显著低于Ⅱ组,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1).Ⅰ组比Ⅱ、Ⅲ组下床活动时间早(P<0.01),且没有增加不良反应(P>0.05).结论 两组LA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是安全有效的,且大剂量组镇痛效果更好.
作者:高彩燕;齐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近年来肝癌发病率明显上升,在我国消化道肿瘤中占第二位[1].肝癌病人手术切除是一种重要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临床上有许多病人无手术指征,常规全身化疗效果差.为此介入治疗是首选的非手术治疗方法[2].随着医学科学由生物基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作用日益得到重视,研究表明肝癌病人相对其它消化道癌症病人而言,生理、社会方面的问题更多、生命质量更差,这与肝癌诊断时大多为晚期、预后差、治疗反应大(特别是进行介入治疗)有关[3].为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病人思想情绪观察,了解心理状态化,针对病人不同心态,采取相应对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作者:董志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关系,系统评估其预后因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各因素间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宫颈受累情况、腹腔细胞学情况、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淋巴结处理、术后辅助治疗、附件转移、淋巴管转移情况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情况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宫颈受累情况、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邹果芳;胡红波;胡卫忠;邓雪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内镜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选择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胃癌病人96例.按年龄分组:21例(≤40岁)胃癌患者为青年组、75例(≥60岁)胃癌患者为老年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病程、内镜下Borrmann分型、病变部位、病理类型、手术结果及预后.结果 青年组胃癌女性多发,男女之比1:2;老年组男性多发.男女之比2.8:1;腹痛腹胀为其主要的消化道症状.青年人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老年组症状较突出(P<0.05);老年组贫血例数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病程:青年组病程≤3个月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内镜下胃癌分型:青年组以BⅢ型、Ⅳ型为主.老年组多为BorrmannI Ⅰ型、Ⅱ型(P<0.05);青年组胃癌以胃窦为主,老年组以胃高位癌多见(P<0.05);病理组织学显示青年组以低分化癌及印戒细胞癌为主,老年组以高分化居多(P<0.05).随访结果:一年生存率青年组明显低于老年组.结论 青年人胃癌较老年人胃癌相比,其恶性程度高、分化程度低、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及警惕性.
作者:王领娣;王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性激素替代疗法在年轻宫颈鳞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放免法分别检测利维爱组、倍美力组及安慰剂组血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生化仪检测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三组冶疗前后腰椎L2-4;侧位骨密度(BMD).结果 用药后利维爱组、倍美力组E2及BMD较安慰剂组显著升高,而FSH、HL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利维爱组TC、TG明显低于安慰剂组.结论 性激素替代疗法有效改善年轻官颈鳞癌术后患者绝经综合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传统雌激素相比,利维爱具有独特优点.
作者:刘若梅;刘运铎;徐冶;娄阁;陈秀玮;黄可金;高颖;马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PTEN和HER-2/neu的表达与肿瘤行为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158例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蛋白和HER-2/neu的表达.结果 卵巢癌组织PTEN阳性率(34.18%)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90.00%)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80.00%).卵巢癌组织HER-2/neu过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P<0.01).卵巢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强度与HER-2/neu过表达强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TEN、HER-2/neu阳性率与卵巢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有关.结论 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和HER-2/neu过表达可能导致细胞增殖失控,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孙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体外诱导和扩增肾癌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肾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诱导树突状细胞,用rhGM-CSF和rhIL-4刺激活化,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 从肾癌患者外周血中成功诱导树突状细胞.镜下观察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成特征.结论 从肾癌患者外周血中可诱导和扩增树突状细胞,为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在肾癌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作者:黄孙卉;王晓民;王新玲;张月桂;苏宇;王科亮;徐万海;肖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放疗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继手术之后的第二大治疗手段,约7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放疗.对早期头颈部癌和鼻咽癌、喉癌、口咽癌、下咽癌等,单独放疗可取得和根治术同样的效果,同时又完整地保存了患者的组织、器官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多数中晚期头劲肿瘤患者,通过与手术综合治疗如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机会,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作者:刘武;闫文娴;莫膨涛;张建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佳方法以减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息肉采用高频电圈套、热活检钳摘除、尼龙绳套扎或圈套联合尼龙绳套扎方法进行内镜下切除.结果 1057枚息肉中,783枚息肉使用热活检钳方法切除.236枚息肉使用圈套器切除,35枚息肉使用圈套联合尼龙绳套扎方法切除,3枚息肉单纯使用尼龙绳套扎方法切除.4例病人术后4-6天发生出血,均予内镜下止血成功,无一例穿孔.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的息肉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和降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婷;刘长浩;赵莹;朱佳;邢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擦讨CA19-9、CEA、CA242、CA125和CA153等5种肿瘤标记物水平与晚期结肠癌化疗疗效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前瞻性监测接受FOLFOX4方案的联合化疗的结直肠癌减瘤术后42例患者的CA19-9、CEA、CA242、CA125和CA153等肿瘤标记物.化疗均为1疗程/月,共6疗程.在第1次化疗前,化疗结束时和化疗结束后6个月监测,共3次.化疗结束时按wH0疗效评估标准评估分组.全部结果由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CA19-9、CA242、CA125和CEA在化疗结束时有明显下降(幅度在30%-55%,P<0.01);化疗获益组的此4项标记物明显低于化疗未获益组(P<0.01);CA19-9、CA242和CEA化疗结束后6个月时又趋明显上升.其中CA19-9、CA242明显高于化疗前的水平(P<0.01),CEA与化疗前的水平相当,CA125升高并不明显(P>0.05);CA153在整个观察期变化不显著,化疗获益组的CA153未显著低于化疗未获益组(均P>0.05).结论 CA19-9、CEA、CA242、CA125是结直肠癌的诊断和疗效判断有效指标;CEA、CA19-9和CA242可作为结直肠癌的病情监测的有效指标;CA153对结直肠癌的疗效与病情监测价值不大.
作者:季柏林;王雪春;赵建刚;康云平;杨关根;黄常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绝经后ER和/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8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72.5%;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苯氧胺,起效时间更短且不受CerbB-2的影响.结论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来曲唑疗效优于三苯氧胺.
作者:王利霞;施红旗;朱寿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鼠脑胶质瘤致缺血性脑梗塞后环氧合酶-2(COX-2)、TGF-β和脑梗死体积的关系.方法 Sprague-Dawleg纯系大鼠40只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梗塞后6 h组、梗塞后12 h组、梗塞后24 h组、梗塞后72 h组.结果 梗塞组COX-2蛋白表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动态演变过程为6 h开始表达,12 h达高峰,持续至72 h;TGF-β在梗塞组表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演变过程为:6 h开始表达,24 h达高峰,持续至72 h;COX-2和TGF-β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COX-2、TGF-β可能启动并参与脑胶质瘤致缺血性脑梗死后脑部损伤过程.
作者:王玉春;王玖飞;郑著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综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优越性.方法 86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宫颈局部肿瘤直径>4 cm,Ⅰ b2期5例,Ⅱ a期39例,Ⅱb期39例,Ⅲa期3例.组织学分型:鳞状细胞癌72例,病理分级:高分化5例,中分化49例,低分化18例;腺癌14例.人院病人随机分为动脉化疗组(A)32例,根治性放疗组(B)27例,同步放化疗组(C)27例.结果 三种不同治疗方法术后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A组:19.35%(6/31);B组:45%(9/20);C组:18.5%(5/27),经统计学处理,A组及C组相比无显著差异,C组与A组及B组相比,χ2值分别是3.86、4.61,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手术切除率分别是96.9%、74%、100%,3年及5年生存率A组和C组相近,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能明显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切除率,并不增加远期并发症,同步放化疗能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及5年生存率,年轻患者可优先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综合手术的治疗方案.
作者:魏毅利;方建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 对我院2002年7月-2007年7月经内镜确诊99例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痈的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特点及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以二原发癌多见,占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发病率的81.82%,发病的高峰年龄为41-60岁,占本组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痛的65%,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以食管下段多见,食管中段其次,组织病理学类型以鳞癌多见,镜下表现以溃疡型多见.结论 对于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临床医生应提高认识,常规采用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如X线钡透、CT、内镜检查,内镜医生在内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食管全程,除典型病变外,对局限性充血糜烂、小溃疡、小隆起、局限性增厚、局限性变硬等病灶进行多部位多块取活检,以提高同时性食管多发癌的检出率.
作者:宋丽杰;吴华星;付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恶性淋巴瘤(ML)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已占第8位,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例,在过去的三十年里,非霍奇金淋巴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几乎增长了一倍,已达20/10万.人口老龄化、HIV感染和环境污染可能是其发病率增长的原因.
作者:黄嶷波;张育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CNA的表达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PC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组(P<0.01);PCNA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组织学分型及颈淋巴结有无转移存在相关性.结论 PCNA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何晓燕;何雪云;郑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