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献春
李明富教授临证40余年,学验俱丰,对多种疾病的中医诊治都有独到的见解,尤擅长诊治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遣方用药往往结合现代研究,自成一格,独具枢机.笔者有幸侍诊,每见其临证处方应手而效,深为折服.现仅将李师临床运用苦参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
作者:罗忠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伍炳彩为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西名中医,全国第三、第四批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教学、科研和临床实践40余年,精于辨证,活用经方,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用药灵活.兹将伍师治疗减肥后闭经的治疗经验简介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郑绍琴;刘梅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并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邓运明教授对本病有独到的经验,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nplasty, PKP)目前逐渐成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中骨水泥渗漏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渗漏后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神经受压,甚至瘫痪.我科自2007年7月起采用PKP术对45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里援;吴惠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笔者2003年2月-2009年12月采用减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3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并用东宝肝泰进行了对照,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易献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著名的医家皇甫谧精研《素问》、《灵枢》与《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综合整理书中有关针灸内容,并结合其自身的临床经验而成书.该书是我国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是针灸医学发展的里程碑.
作者:张春晓;张永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红管药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鉴别药材中的槲皮素和山奈素,用HPLC测定槲皮素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能检出槲皮素和山奈素,槲皮素的含量测定范围在0.0852 μg-1.704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对红管药所含槲皮素及山奈素可准确、快速地定性,并可对其中的槲皮素进行定量,可作为红管药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盛晓静;刘薇;梁斌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梁瑞宁是江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科研20余年,对妇科常见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性自然流产的治疗,方法独特,疗效显著.现将梁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自然流产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慧萍;陈振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对张国骏教授脾胃病的治疗经验进行简明阐述,并结合<伤寒论>相关内容辅以说明.
作者:温晶;朱子昭;张国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利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自2006年10月-2010年3月收治的29例(32足),跟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28例获得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随访中未见螺钉及钢板松动,按照Marg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本组优2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6.8%.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祖文;宋勇;金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国内文献报道腰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诊断该病,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年龄30-50岁的人群患病率高,男女比例2∶1.在25-55岁之间的病例,大约95%的椎间盘突出发生于下腰部脊柱(L4-5节段);高于这个节段的椎间盘突出多见于55岁以上的年龄.笔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综合疗法辨证分期治疗7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雄飞;匡饶;石玉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对红藤灌肠凝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均匀度实验优选水溶性凝胶基质及制备工艺;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凝胶剂项下的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标准研究.结果:水溶性基质为卡波姆934,润湿剂为甘油、pH调节剂为10%NaOH,防腐剂为苯甲酸钠;制备工艺为基质与药液混合制成凝胶;采用薄层鉴别法鉴别本品的生苦参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本品蒲公英的主要成分咖啡酸含量.结论:本制备工艺能大限度地使药材提取液充利用,制成的凝胶剂为综褐色均匀的、半透明凝胶,质地细腻;稠度、黏度适宜,易于涂布,不污染衣物.制定出的质量标准能有效地控制本品的质量.
作者:蔡庆顺;熊小菊;冯英萍;朱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非手术治疗与切复内固定结合韧带重建手术治疗Bennet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成人手部防腐固定标本的第1掌骨进行了解剖学观测.自2005年6月-2010年6月,对64例单侧Bennet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组41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韧带重建,男34例,女7例,年龄17-50岁,平均31岁.非手术组23例,采用闭合复位管型短臂石膏外固定,男15例,女8例,年龄23-51岁,平均37岁.结果:全部患者均获6-30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按照TAM系统标准对进行拇指功能评价:手术组,优35例,良4例,差2例.非手术组,优2例,良8例,差13例.优良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加韧带重建可靠、功能恢复好,是一种治疗Bennet骨折较好的方法.
作者:潘乘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大肠癌中药功效分类和药性特点.方法: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检索工具,检索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治疗性文献,分析每味药物的功效分类和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中药药性.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文献52篇,涉及中药206味,用药频次1 002次.补益类、清热类、祛湿类、活血化瘀类、理气类、止血类等药物使用频率较高;寒热温凉及平性等四气药物均常用;五味中以甘、苦、辛味使用频率较高;归经以归脾经药物使用频率高,其次依次为肝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和大肠经.结论:大肠癌以健脾温肾、清热解毒、化瘀止血、祛湿等为临床用药特点,以脏腑整体观念为辨治特色.
作者:王晓戎;袁孝兵;郜峦;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沈敏鹤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已2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恶性肿瘤.对结肠癌治疗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见解,诊治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不计其数.笔者有幸跟师随诊,现将这1年多来的学习心得进行归纳总结于下.
作者:李梦婷;沈敏鹤;阮善明;郑丽萍;林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结合术后中药治疗常见单纯女方因素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无男方不孕因素,辅助检查提示输卵管阻塞、积水或不通畅的不孕症妇女进行腹腔镜检查和相应治疗,统计不孕症的常见女性病因及治疗效果.364例腹腔镜手术中:输卵管一侧或两侧包裹积液或合并蒂扭转136例;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卵巢打孔39例;合并卵巢肿块78例(其中子宫内膜异位54例);行盆腔粘连松解、镜下输卵管通液及伞端造口共96例,子宫小肌瘤15例.结果:364例不孕症患者平均受孕率达71.1%.结论:PCOS及源于盆腔炎的不孕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手术创伤小、后遗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优于开腹手术.
作者:胡樱;蒋贵林;王晨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脾胃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阴阳、气血、升降的平衡失调,衡法是平调、平治中焦脾胃之法,包括燮理纳运、斡旋升降、权衡润燥、平衡阴阳、平调寒热、兼顾虚实、调畅气血、调和脏腑、调谐心身、调协内外等十个方面,根据中焦脾胃平衡理论,在古方基础上创立的十二首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何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穴位特异性的脑功能影像学研究是目前针刺效应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多靶点激活的响应模式使得穴位效应脑区的寻找显得愈发艰难.本文结合国内外针刺效应脑功能影像学的研究进展,拟就穴脑相关效应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林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及解剖关系,多数抗炎药物难以达到该处发挥作用,导致抗炎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有独特的优势.从病因病机研究,分型诊治研究和治疗对其进行系统回顾,总结和归纳了中医药治疗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丰富的临床经验,肯定了中医专方,中西医结合和针灸在治疗该病方面的疗效,并提出目前研究和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作者:吴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的一种.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根据新颁布的RomeⅢ标准[1]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西医对于FD的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认为与胃肠动力和内脏敏感性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学者运用传统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实践辨证施治,已凸显出其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现就近几年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作者:黄寻知;胡珂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