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疗效分析

潘晓芳

关键词:多西他赛, 顺铂, 联合化疗, 晚期乳腺癌
摘要: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32例晚期乳腺癌采用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1小时,d1,d8,d15,化疗前一天给予地塞米松7.5 mg/次,2次/日,连用3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d1-5.21天为1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按照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晚期乳腺癌32例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PR+CR)为75%.初治疗效结果显示高于复治.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可广泛应用.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癌症病人化学治疗的护理

    癌症是当今常见病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及人们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癌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由于早期不易被发现,故治疗时从纯局部观点转向重视周身性措施已成为当前趋势,化学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周身性治疗手段.由于抗肿瘤药物常伴有不良反应,因此护理工作对化疗病人的治疗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吴宇殊;王颖;张景兰;吴宇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和羟基喜树碱抑制膀胱癌佳组合的研究

    目的 从毗柔比星(THP)、羟基喜树碱(HCPT)和丝裂霉素C(MMC)三种药物中选出抑制膀胱癌有效的两药组合,并对此组合进行耐药性的研究.方法 采用如下组合:(1)单药;(2)三药两两组合应用,应用MTT法和原位凋亡检测试剂盒(TUNEL),筛选出抑制率和凋亡指数高的组合.应用此组合,对T-24细胞作用一段时间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中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及TUNEL显示,两药联合抑制率和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单药,其THP+HCPT为高.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经THP+HCPT作用后剩余的细胞有大量P-gp蛋白的表达.结论 在THP、HCPT、MMC三药中,以THP+HCPT组合对肿瘤的抑制效果佳.经THP+HCPT作用存活的部分肿瘤细胞可能是因MDR-1基因的表达产生的多药耐药导致的.

    作者:李彦生;李长福;陈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外周血细胞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与血清VEGF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未经任何治疗的SCLC患者血清VEGF浓度,常规检测外周血WBC、PLT和Hb含量.结果 SCLC患者血清VEGF的浓度是493±334.8 ng/L,将SCLC患者以血清VEGF平均浓度作临界值分成两组,发现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SCLC患者血清VEGF低水平组的生存期比高水平组明显要长,有显著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SCLC患者PLT计数和Hb含量分别与血清VEGF的浓度呈一定的相关性(r=0.464,P<0.05;r=-0.388,P<0.05).结论 SCLC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也许可以作为一预后因子,同时血清VEGF也与PLT计数、Hb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刘军;朱晓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引流方式的佳选择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几种常见的乳腺癌术后引流方式的疗效进而选择出一种佳的引流方式.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2007年2月的183例乳腺癌仿根治术患者引流方式进行横向对比研究.结果 双胃管腋窝胸骨旁环形引流+负压吸引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9.1%,皮瓣血运不良的发生率为8.2%;单胶管腋窝引流+负压吸引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为31.1%,皮瓣血运不良的发生率为22.2%;双胶管腋窝胸骨旁引流+负压吸引加压包扎组皮下积液发生率为21.4%,皮瓣血运不良的发生率为25%.结论 腋下胸骨旁双胶管引流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单纯腋下单管引流,有明显差异;单纯负压吸引组术后皮瓣血运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负压吸引+加压包扎组,有明显差异;双胃管引流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双胶管引流,但差异不显著.

    作者:于雪峰;崔滨滨;曲宏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以腹部肿块及腹水为首先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附文献复习

    急性白血病以贫血、发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白血病髓外组织浸润常引起肝、脾、淋巴结及睾丸肿大,眼眶及皮肤黏膜绿色瘤(粒细胞肉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等.由于对白血病髓外浸润细胞形态特征认识不足,极易出现误诊,特别是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的未经确诊的白血病.现报告1例以腹部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并附文献复习,以提高对髓外白血病的认识.

    作者:马俊霞;裴仁治;张丕胜;沙科娅;曹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T、B淋巴细胞浸润的研究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T、B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探讨肿瘤的局部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0例HCC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CD3、CD20染色,对阳性细胞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T、B淋巴细胞的数量在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癌旁有肝硬化组织高于无肝硬化组织(P<0.05);T淋巴细胞的数量在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高于B淋巴细胞(P<0.05);T或B淋巴细胞数量与HCC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否门静脉癌栓形成无关(P>0.05).结论 HCC局部以细胞免疫为主;淋巴细胞计数不能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陈淑勤;汪晓军;高凌云;袁芳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卵巢癌组织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FPI-2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β-actin基因为参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0例卵巢癌患者的肿瘤中心处癌组织、肿瘤边缘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中TFPI-2的表达.应用条带密度分析软件TotalLahv2.01,定量分析RT-PCR产物电泳带密度.结果 正常腺体组织中TFPI-2 mRNA的表达水平为0.44±0.10,明显高于肿瘤中心处癌组织(P<0.05);中心处癌组织中TFPI-2 mRNA的表达水平为0.60±0.11,明显高于肿瘤边缘处癌组织(P<0.05).TFPI-2 mRNA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t=2.71,P<0.05),而与患者年龄、癌肿的大小、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正常卵巢组织中TFPI-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卵巢癌组织,且肿瘤边缘处癌组织表达低,其表达下降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关.

    作者:张玉阳;帅茨霞;郑飞云;韩义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原癌基因eIF4E与bF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IF4E与bFGF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春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75例乳腺和12例乳腺良性病变中eIF4E与bFGF基因表达的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eIF4E与bFGF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9.3%和58.7%.乳腺癌中eIF4E与bFGF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组(P<0.05),与生存期成负相关.bFGF在有腋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腋淋巴结转移组(P<0.01),而eIF4E的表达与有无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两者均与患者年龄、肿块大小、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R、PR、CerbB-2表达状态无关(P>0.05).eIF4E与bFGF表达有相关性(P<0.01),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0.473).结论 eIF4E与bFGF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IF4E与bFGF的表达可以成为临床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吕红琼;张华;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颅内胶质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部分切除或未切除胶质瘤患者,行适形放射治疗或固定准直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探讨胶质瘤治疗的佳方式.方法 对数据完整的102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手术者57例,均为肿瘤部分切除,1-2级25例,3-4级32例,其余45例为未手术者,影像诊断分级为1-2级22例,3-4级23例,手术患者均在术后15-30天内行放射治疗,采用固定准直器多弧多床位旋转照射51例,三维定向适形放射治疗51例,部分结合化疗,计算2年内的生存的例数.结果 适形治疗组明显优于固定准直器治疗组,三维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化疗不低于手术部分切除结合放疗.结论 三维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结合化疗是颅内胶质瘤合适的治疗方式,手术部分切除不能提高肿瘤的放射治疗效果.

    作者:郭化东;姜秀玲;石磊;王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EGF-C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质量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乳腺癌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增高,并且具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对人类的危害越发显著.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淋巴结转移数目被列为判断预后的首位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是新发现的一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同源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主要作用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并增加淋巴管的通透性.在淋巴管的形成及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值得关注.

    作者:侯吉学;马辉;黄桂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例化疗后致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常发生于肿瘤增殖迅速及负荷较大而且对化疗较敏感的病人.由于肿瘤本身坏死或放疗化疗的应用引起肿瘤细胞崩解,大量细胞内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形成高尿酸血症,高钾血症,高磷血症及低钙血症等一系列危急的综合征,如处理不及时,患者死亡率极高.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除了迅速作出诊断外,还必须熟练地掌握各项抢救技能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我科室2006年收治1例回盲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术后患者,行BEOD方案化疗间歇第三天出现上述严重并发症.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情,汇报经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急救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周代蓉;林鹤;高淑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ath-D 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mRNA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65例MFH组织中Cath-D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选取10例正常纤维组织做对照.结果 在10例正常纤维组织中Cath-D mRNA均不表达;Cath-D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9.2%;Ⅰ-Ⅱ期阳性率为50.0%,Ⅲ-Ⅳ期阳性率为85.7%,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ath-D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化程度和生存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 Cath-D mRNA的过表达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浸润、转移相关,而且可能是预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刘贵秋;王玉学;郝克强;郝玢;李正民;高峥嵘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CD147的表达

    目的 探讨人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细胞黏附因子CD14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vision法检测42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MMP-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 42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和CD17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2.9%(39/42)和88.1(37/42),明显高于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15.0%和5.0%).MMP-2和CD147在中、低分化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1),Dukes分期C、D期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Dukes分期A、B期的强阳性率(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本组研究中MMP-2和CD147的表达一致率为89.7%(35/39),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大肠癌组织中MMP-2的表达和CD147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r=0.783,P<0.01).结论 MMP-2和CD147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学分级、侵润和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侵袭性的一个指标.

    作者:朱寿田;施红旗;刘庆伟;楼善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具有恶性潜能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研究进展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一种可发生于多部位的肿瘤,多发生于肾脏、肝脏,亦可发生于腹膜后、心脏、纵膈、肺、阴道等部位.既往认为肾AML是一种良性间叶源性错构瘤.主要由平滑肌、厚壁血管及脂肪组织三种成分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对其有了重新的认识.

    作者:刘晖;唐丽瓯;纪祥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与肿瘤的关系

    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1992年由Semenza等在低氧的肝细胞癌细胞株Hep3B的核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蛋白.它能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3'增强子序列结合,促进Epo转录等.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的一种转录因子,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的表达,是哺乳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氧稳态的关键性物质[1].目前,临床上已有证据表明,恶性肿瘤内存在乏氧细胞,使肿瘤更具有侵袭性,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原因主要是乏氧存在能使肿瘤细胞相关的基因和蛋白的合成或表达增加,包括氧调节蛋白(oxygen regulated proteins,ORP),如血红素加氧酶和糖酵解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o等,而在这个过程中HIF-1起中枢纽带作用[2-3].研究HIF-1与肿瘤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肿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的热点.

    作者:程林峰;杨向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B7分子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肿瘤是当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疾病.肿瘤是由多种因素参与引起的,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已认识到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缺陷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王仪麟;林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进一步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及脉冲多普勒(PW)在恶性滋养细胞疾病(MTD)的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恶性滋养细胞疾病患者、25例良性葡萄胎及40例正常早孕者行CDFI及PW检查,记录病灶区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并记录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结果 21例MTD患者中子宫肌壁回声增粗或可见低回声结节,血流丰富,阻力指数<0.5,血β-hCG增高;化疗取得疗效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β-HCG逐渐恢复正常,两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异常血流图像和脉冲多普勒检测RI低值是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重要指标,对监测化疗效果、选择治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CDFI及PW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质具有应用价值,与血β-hCG联合应用,既能提高符合率,又可作为评价化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马忠宇;徐曼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治疗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心理干预治疗对胃癌患者化疗后心理状态影响的临床观察.方法 将120例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接受一般入院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治疗组采用积极主动的心理干预治疗.采用SCL-90自测量表及Zung编制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测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治疗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癌患者在人际关系、对他人的态度,抑郁、焦虑,偏执等不良情绪方面,饮食方面,生活质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够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金玉彬;刘虹泽;刘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收集98例行新辅助化疗的Ⅰ b2-Ⅱ 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病例.分别采用CBP,IBP及TBP方案予以全身及介入化疗,并根据近期疗效予以进一步手术治疗或根治性放疗.结果 本组总有效率为69.38%.TBP方案具有理想的疗效(82.2%).98例中有80例获得手术治疗.其毒副反应:CBP以胃肠道反应明显,IBP以骨髓抑制明显,TBP以神经性反应明显,经对症处理均可恢复.结论 新辅助化疗关键对药物选择,同时以手术治疗为发展趋势.新辅助化疗对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切除率,消灭微转移灶,降低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敏;陈桂林;黄燕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肺积宁方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下调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肺积宁方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549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PI/Annexin V-FT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含量变化.结果 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逐渐增加;本方可以诱导A549细胞凋亡,当浓度达到1 100 mg/ml时,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8%:3.4%,P<0.01);各剂量组均可使VEGF表达下调,且中、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P<0.01).结论 肺积宁方能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VEGF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张巍;殷东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