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学武;陈淑英
目的观察125Ⅰ放射性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以及用于局部复发结节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25Ⅰ放射性粒子于乳腺癌手术中、手术后植入到局部靶组织,以及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结节和乳腺癌术后转移淋巴结中,3年中共应用29例(双侧1例),125Ⅰ放射性粒子全组共行31次植入术,共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868粒,平均每例每次植入28粒.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长4年,短1年,本组应用于预防局部复发的25例病例中,无1例局部复发,本组应用于局部复发结节治疗的3例中,2例局部复发结节植入后消失,1例局部复发结节无变化.应用于乳腺癌术后对侧腋下淋巴结转移治疗的1例,转移肿大淋巴结缩小1/3.125Ⅰ粒子永久性植入治疗乳腺癌局部控制有效率为96.77%.结论125Ⅰ放射性粒子用于乳腺癌术后预防局部复发,以及局部复发结节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作者:沈卫达;林俊生;孟莉;陈泓;戴宝琴;谢大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肿瘤的发生是一种古老的生物学现象,本文从近现代进化论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综述并探讨这种现象.
作者:蒋宇光;林洪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病人系膜淋巴结中CK-20(cytokertin-20)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我院2004年7月~2005年7月所收治的86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直肠癌标本其系膜内淋巴结110枚,检测CK-20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在86例直肠癌病人中,免疫组化染色转移淋巴结中CK-20表达程度强于癌组织表达(P<0.01).HE染色阴性的32例病人中,免疫组化CK-20阳性12例,110枚淋巴结中微转移阳性12枚(10.91%).结论CK-20在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呈正相关,免疫组化染色检查较常规HE染色诊断淋巴结微转移敏感,CK-20在直肠癌细胞内的表达与病人年龄及性别无关.
作者:王斌;宋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与吗啡等效剂量及1.5倍等效剂量的曲马多,用于开胸术后PCIA的镇痛效价与副作用.方法择期开胸手术老年病人108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6例.T1组:曲马多1 000 mg;T2组:曲马多1500mg;M组:吗啡100mg.3组泵内均加入氟哌利多5mg+格拉司琼3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结果术后镇痛24 h用药量及PCA按压次数(D1)和实际有效次数(D2)、术后48 h改变给药条件及总体满意度T1组与T2组、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2组和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M组副作用发生率高于T1、T2组.结论曲马多用于老年人开胸术后PCIA其镇痛效果与用药剂量相关.与吗啡比较,等效剂量应该在15:1,虽镇痛效能较吗啡稍低,但足量应用曲马多可获得近似吗啡的镇痛放果、且副作用少于吗啡.
作者:师颖;张久利;杨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MCT)恶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卵巢MCT恶变10例,对其病理分型、临床特点进行讨论.结果卵巢MCT恶变占良性MCT的1.7%,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基底细胞癌1例,腺癌1例.临床多表现为下腹部肿物,8例局限于卵巢,2例侵犯宫旁、盆壁及直肠.2例死亡,其余8例均无瘤生存.结论卵巢MCT恶变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以鳞癌为多;当卵巢MCT囊壁较厚时,病理检查需细致,警惕其恶变.治疗以手术为主;肿瘤局限于卵巢者预后较好,已侵犯其它部位者预后差.
作者:田学武;陈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化疗是一种对人体伤害较大的治疗方法,通过整体护理使病人能够减少痛苦,延长生命.方法通过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骨髓抑制护理、粘膜、皮肤反应、泌尿系毒性反应等方面的护理,及时为其解除痛苦,使其树立信心并坚持全程治疗.结果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解除思想顾虑,更好的配合治疗.结论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完成化疗计划的基础保证.
作者:吴宇殊;吴宇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血蓝蛋白(Hemocyanin)是在软体动物和贝类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呼吸色素蛋白质,这些和血红蛋白有着相同作用的物质有很强的抗原性,而从南加利福尼亚海域的腹足软体壳类动物Megaiura crenulata的血淋巴中提取的钥孔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1]不仅有强的抗原性,被应用到血吸虫病的诊断、药物分析、抗炎抗病毒、研究细胞表面受体及其他分子的分布等领域,还可以作为蛋白载体携带肿瘤抗原、激活DC细胞,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里我们对其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尹心宝;黄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我院于2001年6月~2004年6月,采用盖诺(NVB)与顺铂(DDP)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42例;足叶乙甙(VP-16)与顺铂(DDP)联合治疗26例,并对其疗效和毒副反应分析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於伟民;李廷;江锦红;徐晓勇;徐益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近二十年来我院共收治阑尾类癌15例,现就对该病的诊治经过做一详细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彦;尤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TEN、p27kipl及cyclinE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9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p27kipl及cyclinE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IEN在癌旁组织阳性率96.61%(51/59)显著高于胃癌组织中阳性率50.85%(30/59)(P<0.05),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腺癌PTEN阳性率78.75%(15/19)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37.5%(9/24)与胃黏液癌37.5%(6/16)(P<0.05),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27kipl在癌旁组织阳性率84.75%(50/59)显著高于胃癌组织中阳性率47.46%(28/59)(P<0.05),胃癌组织中高中分化腺癌p27kipl阳性率73.68%(14/19),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37.5%(9/24)与胃黏液癌31.25%(5/16)(P<0.05),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E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55.93%(33/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0.68%(24/59)(P<0.05),胃癌组织中黏液癌阳性率68.75%(11/16)和胃低分化腺癌阳性率66.67%(16/24)显著高于胃高中分化腺癌阳性率31.58%(6/19)(P<0.05),前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TEN、p27kip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下降、cyclinE表达升高,随着病理分化程度降低PTEN、p27kipl表达降低,cyclinE表达升高,提示PTEN、p27kipl、cyclinE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王梅;刘丽娜;吕申;周庆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多烯紫杉醇对在体和离体SMMC-7721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将SMMC-7721肝癌细胞种植于培养皿,贴壁后给予不同浓度的多烯紫杉醇作用24小时,10天后观察多烯紫杉醇对集落形成率的抑制作用;(2)多烯紫杉醇作用于SMMC-7721肝癌细胞24小时后,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3)制备SMMC-7721肝癌荷瘤鼠模型,观察多烯紫杉醇诱导对在体SMMC-7721肝癌生长曲线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1)多烯紫杉醇对离体和在体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存在剂量依赖性;(2)多烯紫杉醇可以通过将肝癌细胞阻滞于G2-M期来发挥抗癌作用.结论多烯紫杉醇通过将肝癌细胞阻滞于G2-M期并且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来发挥抗癌作用,是很有潜力的抗肝癌药物.
作者:雷景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1996年~2005年收治的25例膀胱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20例,脐尿管腺癌5例.原发性膀胱腺癌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术7例,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7例.脐尿管腺癌患者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2例.结果17例获得随访,1年生存率52.9%(9例),2年生存率41.2%(7例),5年生存率17.6%(3例).结论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脐尿管腺癌的主要手术方式,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综合性治疗有助于复发、转移患者的总体疗效及预后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旭东;孙光;李成文;郭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不宜或不能手术的转移性肝癌患者40例行RFA(A组),38例行TACE(B组).观察缓解率、半年、1年、2年生存率.结果A组缓解率、半年、1年、2年生存率为65%、87.5%、70%、22.5%.B组缓解率、半年、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8.9%、94.7%、78.9%、39.5%.结论对肝转移癌患者TACE术疗效优于RFA.
作者:马国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胚胎性神经元肿瘤,起源于神经胚胎细胞,为高度恶性肿瘤.病人多为婴幼儿,肿瘤可发生于中枢或周围神经,以周围神经多见,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或腹部交感神经节.我院自1990年~2003年共收治48例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病人,均采用手术、化疗和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综合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吕春梅;程淑萍;李淑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自1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从小鼠淋巴结中分离出一类与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具有抗原呈递功能,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作者:周娟;徐立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197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进行组织学分类研究并做临床分析.结果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癌,组织学形态明显不同,其临床预后亦不同.结论不同类型的肺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不同.
作者:梁超群;毛晓燕;刘晖;孟云霄;丛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DNA倍体分析对恶性胸腔积液及腹水的诊断价值.方法以57例患者的胸水或腹水作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和脱落细胞学检测,比较二者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FCM、脱落细胞学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67%,62.96%;3.33%,48.15%.二种方法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CM、脱落细胞学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或腹水中敏感性分别为62.96%,48.15%,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分别为93.33%,96.67%,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胸腔积液及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霄峰;陈文芬;林明增;杨清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由于人类寿命延长,老龄患者愈来愈多,大肠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乃至世界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是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但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仍无明显提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为广大医护人员所接受.
作者:毛银玲;于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肿瘤发生过程中,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功能丧失、以及一些修饰基因功能改变等起了重要作用.对抑癌基因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肿瘤研究领域内的一个热点.近年在染色体3p区域新发现的脆性组氨酸三体(FHIT)基因是将脆性位点与肿瘤基因的变异联系起来的抑癌基因.它在人类许多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表现为高频率缺失和异常转录.肝癌中FHIT基因缺失与表达异常国内外报道不多,对其在肝癌发生和演化中所起作用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现就FHIT基因与肝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齐明;陈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胰腺癌是一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上升趋势.近30年来发病率已增长3~7倍,美国的发病率达10/10万,已超过胃癌发病率,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1].胰腺癌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多与环境中致癌物质和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有关.
作者:李玉莲;隋广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