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艳;陈公琰
目的 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选择和组合.方法 对病理学诊断明确的67例恶性和22例良性体腔积液标本采用石蜡细胞块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13种抗体.单因素方法分析每个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抗体组合对良、恶性体腔积液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检测体腔积液内肿瘤细胞敏感性高的抗体是E-cadherin,为85.1%.其次是BerEP4和CK7,敏感性分别为82.1%和80.6%.检测肿瘤细胞特异性强的抗体是E-cadherin、BerEP4和CK20,特异性均达到100%.Calretin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5.5%,Desmin检测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和1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lretinin是统计学上判断良、恶性体腔积液佳的单个抗体,Calretinin和E-cadherin是区分良、恶性体腔积液有效率的抗体组合.结论 结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我们推荐E-cadherin、BerEP4、Calretinin和Desmin作为日常免疫细胞化学鉴别良、恶性体腔积液的抗体组合.
作者:邬万新;唐正英;张燕萍;钱建育;王振;温晓伟;陆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鼻咽癌的肿瘤位置较深而隐蔽,难以外科手术彻底切除,又因其癌细胞分化程度低,对放射线较敏感,所以放疗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1].但该疗法带来的不良反应却严重影响着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疗程的顺利进行,个别病人因痛苦难当要求中止放疗时有发生.因此,放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而单靠临床护理又难以达到对放疗反应较好的防护.
作者:张慧娟;王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其影响.方法 对2005年3月-8月在我科行TACE的肝癌患者于治疗前1天、治疗后1周和2周分别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治疗前比较.结果 治疗前CD3+、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1周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周CB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结论 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ACE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随着肿瘤负荷减小,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作者:侯恩存;王新;练祖平;陆运鑫;白广德;关莹;黄丁平;秦冰;陈小梅;刘敏;黄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ST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STR在40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40例子宫内膜癌中SSTR各亚型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SSTR175%、SSTR2 15%、SSTR3 20%、SSTR422.5%、SSTR517.5%.本组除SSTR4的表达在中高分化组明显高于低分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余SSTR各亚型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等无关.结论 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着SSTR各亚型的表达,相应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可望为SSTR阳性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的诊治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黄素真;黄种心;黄双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216例女性患者术前进行二维超声检查,了解肿块的形态、边界、包膜及内部回声、有无钙化、组织浸润、纵横比等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血流特点,将肿块分为良、恶性,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良性符合率92.1%,恶性符合率为95.2%.结论 根据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测,可提高术前超声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符合率.
作者:佟凌霞;刘永红;陈忠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活化血小板测定值的差别及使用阿司匹林防治血栓的效果.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3例肿瘤患者和30例非肿瘤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以及服用阿司匹林后的变化.结果 肿瘤患者外周血的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P<0.05),有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外周血的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血栓形成的肿瘤患者(P<0.05),有血栓的肿瘤患者的活化血小板经过阿司匹林干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 测定活化血小板可以预测肿瘤患者存在高凝状态风险性的大小.同时,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可以降低外周血活化血小板CD62p和CD63的值.
作者:张武;郑维锷;陈文俊;刘凌云;林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抑癌基因PTEN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唯一具有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基因,即脂质磷酸酶活性和蛋白磷酸酶活性.该基因的变异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本文就PTEN的研究进展及其与前列腺癌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沈静侠;姜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我国人均寿命有了很大提高,高龄胃癌患者也随着增多.据上海市市区1998年各年龄组胃癌发病率显示,一般随年龄而增高,男性75岁,女性80岁以后有所降低.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超高龄胃癌共84例,本文就其围手术期处理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小康;王锦宏;蒋阳平;孙洪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和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卵巢上皮性癌3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8例和良性卵巢囊腺瘤15例中的LYVE-1和CD31的表达,计数LYVE-1的阳性淋巴管数即MLC和CD31的微脉管密度即MVD.结果 卵巢上皮性癌LYVE-1和CD31的表达即MLC和MVD显著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P<0.01).卵巢上皮性癌中组织学分级G3患者的MLC和MVD显著高于G1-G2(MLC,P<0.05;MVD,P<0.01);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MLC和MVD显著高于Ⅰ-Ⅱ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MLC和M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卵巢上皮性癌MLC和MVD在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YVE-1和CD3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说明肿瘤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它们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LC和MVD可作为肿瘤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并且对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高丽丽;纪新强;高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表阿霉素(EPI)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NVB 25 mg/m2 d1-d8,EPI25 mg/m2 d1-d8.结果 结果全组32例,CR 3例,PR 19例,SD 6例,PD 4例,总有效率(CR+PD)为68.75%,中位TTP 14.5个月,MST 19.3个月.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结论 NVB+EPI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樊天生;尹必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羟基喜树碱术中粘膜下注射对高危浅表性膀胱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T1G3膀胱癌,其中73例接受羟基喜树碱术中膀胱粘膜下注射,89例未行粘膜下注射.结果 观察组随访2年总的复发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37.1%的总复发率(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病例中只有1例随访期内接受了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而对照组中有8例在随访期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羟基喜树碱术中粘膜下注射能有效降低高危膀胱癌术后复发率,减少复发后膀胱全切的比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质量.
作者:付成;付水;黄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006年4月我科收治了2例肝细胞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临床资料如表1和表2.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梗阻性黄疸,上腹部疼痛,食欲下降等.
作者:盛庆丰;李强;张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 mCi-1.0 mCi的放射性粒子,12-60颗.结果 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出血,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CR 22.58%、PR 61.29%、SD 12.9%、PD 3.2%.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王玉君;崔亚利;余红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抗凋亡基因bc.l-2、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以及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4例宫颈鳞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bcl-2、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 bcl-2、c-erbB2在宫颈鳞癌、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5%(18/24)、58.3%(14/24);60%(12/20)、40%(8/20);20%(2/10)、0%(0/10).bcl-2在鳞癌、CIN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0 1),而鳞癌组与CIN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在鳞癌、CIN中的表达与正常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bcl-2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c-erbB2表达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在宫颈上皮癌早期可能发生bcl-2的过表达,c-erbB2的过表达是细胞恶变的标志之一.
作者:高源;丁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肺栓塞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因对其认识不够,临床上常致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外科疾病并发肺栓塞误诊和漏诊率较高.我院近成功抢救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蔚;张家敏;吴荣进;许龙堂;郑樟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单纯吸球引流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伤口的影响.方法 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实施乳腺癌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者124例,均采用Stewart横切口,随机采用2种伤口处理方式:(1)单纯吸球引流组(A组)71例;(2)吸球引流结合胸壁加压包扎组(B组)53例.比较单纯吸球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瓣和伤口积液的影响.结果 A组发生皮瓣坏死共9例(9/71),均经换药治疗后痊愈,B组发生皮瓣坏死16例(16/53),其中3例需要植皮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发生皮下积液5例(5/71),B组发生皮下积液4例(4/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单纯吸球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伤口处理方法,绷带加压包扎不仅无益于皮下积液的减少,还有增加皮瓣坏死,尤其是大面积皮瓣坏死的风险.
作者:刘海;符勇;杨文龙;杨湘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LA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LAC细胞为研究对象,运用ELISA法检测VEGF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三氧化二砷处理后,LAC细胞VEGF基因表达减弱.结论 三氧化二砷抗肺癌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基因的表达来抑制LAC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作者:叶小卫;程程;陈瑶;陈林香;陈雪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对3例乳腺血管肉瘤进行观察.结果 临床表现不典型,组织学显示肿瘤由弥漫增生的异常血管组成,但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变化大.免疫组化示3例均表达CD31、CD34和Ki-67.目前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少见,预后与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翟梅娟;赵再秋;黄雅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致力于提高化疗效果,并且使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在化学治疗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在所有的因素中,与治疗效果直接相关的是药物对杀伤癌细胞的靶向能力和尽可能对正常细胞的影响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终的预期寿命的程度与治疗的靶向能力直接相关.近年来针对这一方向的研究包括对可控给药剂量和途径的载体开发,发现新的化疗靶点如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系统和对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使化疗在有效的同时更具有特异性[1].本综述将主要阐述纳米药物输送的新方法及新的研究进展,着重于探讨与纳米粒子组成相关的具有特异性肿瘤靶向的纳米粒子的应用前景.
作者:汤庆超;王锡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p27kip1与Cyclin D1在膀胱癌中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以探讨两者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70例标本进行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27kip1,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其中正常组织28例,膀胱癌组织52例.结果 P27kip1,Cyclin D1在正常膀胱组织中的表达率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27蛋白在低分化组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分化组(P<0.01)和中分化组(P<0.01),Cyclin D1表达水平在低分化组中显著高于高分化组(P<0.01),在中低分化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27kip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而Cyclin D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27kip1与Cyclin D1的相互关系呈负相关.
作者:李彬;周峰;赵晖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