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品良;卢润生;黄秀深;刘婷婷;王帅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之一,曾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过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古代汉语、天文、历法等知识的衰弱,其亦为医学界所尘封,深奥理论难以发扬,甚至被认为是玄学而到了一度要被废除的地步.作者认为运气学说内涵丰富,其理论对于中医理法方药的发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药方论>为引子,对运气学制方理论做了阐述,初步探讨了运气学说四气五味配伍方法以及君臣佐使配伍结构的由来及其价值,以期与同道共同学习.
作者:倪卫东;张宁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脂灵片对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将血脂异常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口服血脂灵和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疗程8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并观察降脂及临床症候变化,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TC、TG、 LDL-C下降,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6.67%,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血脂灵与他汀类药物一样,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作用,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血脂异常长期、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王庆军;朱贵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十几年来,我科以补肾软坚为主治疗泌尿系结石234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34例中,男性102例,女性132例,年龄19~76岁,病程2天~7年;肾结石162例(左肾58例,右肾56例,双肾48例)、输尿管结石72例;兼用体外振波碎石36例.
作者:李俊玉;杨守光;高忠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叶橘泉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药大家,其临床经验极为丰富,在虚弱儿童的体质调理上,根据对患儿的体质状态常用小柴胡汤、桂枝汤、小建中汤来改正患儿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作者:管仕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预防四肢手术后早期感染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五味消毒饮,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术后应用抗生素.结果:治疗组仅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1例;对照组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3例,有脓性分泌物1例,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例,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1例.结论:五味消毒饮预防四肢手术后早期感染疗效确切.
作者:黄崇林;陈久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除湿法对气虚痰浊内阻型2型糖尿病抵抗患者在降血糖、调血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方面的治疗作用.方法:入选病例为2型糖尿病伴胰岛素抵抗、中医辨证属气虚痰湿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益气化浊除湿的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服用罗格列酮片.8周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益气化浊除湿方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明显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起到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作者:范文东;章浩军;陈益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即宫颈不典型增生(轻度-中度-重度)-原位癌-早期浸润癌的系列变化,各级CIN均有发展为浸润癌的趋向,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就越多[1].病因学研究表明,生殖道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是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2].统计资料显示,HPV感染在正常人小于4%,但99.8%宫颈癌患者中检测到HPV DNA[3].对 CIN 及时、合理的治疗是阻断其癌变的有力措施.近年来,CIN的中医药治疗报道越来越多,并且逐渐显示出了优势.
作者:王晶;卢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温肾填精方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温肾填精方配合小剂量甲状腺素片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6例,疗程2个月.结果:36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4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86.11%,总有效率为97.22%;治疗后,T3和T4含量明显升高(P<0.01),TSH明显降低(P<0.01).结论:温肾填精方治疗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有显著疗效.
作者:封赛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草珊瑚中主要成分异美五针松二氢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persil ODS(4.6 mm×200 m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四氢呋喃-水(35∶10∶55);检测波长:287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44%,1.85% (n=5).结论:提供了对草珊瑚质量控制的方法.
作者:匡蕾;李琴;陈美兰;黄璐琦;罗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慢性传染病.自从1944年抗结核特效药相继问世之后,人们对它的警惕性有所下降.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结核杆菌的耐药性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近它又被WHO宣布为威胁全人类的两大疾病之一,因为一旦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人们将再次面临结核病无药可治的局面.国家已将其列入重大疾病研究项目之一,并已经意识到中医治疗结核病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作者:叶品良;卢润生;黄秀深;刘婷婷;王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王一方先生推出了新作<医学是科学吗>,这是一部围绕着医学人文的系列对话录,读来令人沉思.此前,王先生策划出版过<柳叶刀译丛>,并著有<敬畏生命>、<医学人文十五讲>、<人的医学>等专著.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高热与意识障碍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分组法将100例有高热与意识障碍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方法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结果:治疗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高热及意识障碍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季宪晚;王晓勇;叶辉;叶强;申屠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平衡火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采用平衡火罐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口服肠炎宁片治疗.20天后观察二组治疗前后症状、结肠镜检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愈率45.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治愈率22.2%,总有效率75.0%,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IgM、IgG有明显改善.结论:平衡火罐治疗UC疗效显著.
作者:罗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王耀光老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业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不仅擅长于肾病治疗,并且对内科疑难杂病的治疗也颇有心得.现介绍医案3则与读者共享.
作者:黄芸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心力衰竭是临床为常见的危重病,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循证医学试验证实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临床实际收效并不理想,其住院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笔者自2006年12月~2007年9月对28例住院患者,在心力衰竭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辨证分型加用中药进行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铁甲;王芳;成向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对黄疸辨治内容,更多是对黄疸病因辨证诊断和治法方药的阐述,本文则重点从病位、临床拓展应用方面进行发挥,加深和拓展黄疸治疗的理法方药应用,从而为临床治疗黄疸及其他杂病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作者:田熹海;龚婕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其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0%以上.由于胃癌早期诊断率较低,经确诊的胃癌患者绝大多数已属中晚期,故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即使是经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仍然需要配合化疗及其他疗法,以防止转移和复发.20多年来,化疗方案虽然有所进展,但临床有效率仍然没有显著变化.同时化疗过程中出现的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消化道毒副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肾毒性等,也严重制约了化疗的使用.因此,临床上常配合中医药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就近年来文献所报道的中医药对胃癌临床研究情况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曹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汤高位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术后肠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1月~2007年8月各种手术术后出现肠麻痹的99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大黄佐治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大黄佐治组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生大黄汤高位保留灌肠治疗各种手术后出现的肠麻痹有明显效果,可作为治疗肠麻痹的常规治疗手段,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盛;伍方红;廖晓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笔者导师张志芳教授,从2006年10月~2008年5月,应用自拟益气解毒方治疗放射性肺炎30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0~74岁,平均59岁;病程为放疗后1个月~半年.来诊者均接受过放射治疗,其中肺癌13例,食道癌10例,纵隔肿瘤7例.均经CT或MRI证实为放射性肺炎.临床症状:刺激性干咳、气促,活动后加剧,胸痛,伴或不伴有发热,以低热多见.
作者:唐剑兰;张志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中为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以肠道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并常伴有全身性神经官能症表现.我院沈玉明老中医采用自拟愈肠汤治疗本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红根;沈玉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