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彬;张锡泉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腹膜后血肿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水清;严宇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中医文献中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个病名,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及癥瘕范畴.何嘉琳主任医师是何氏女科第四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妇科临床40余年,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有其独到的一面.
作者:邢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自2000~2006年对67例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满意,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7例,女20例,年龄63~91岁,平均74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7例.新鲜骨折51例,陈旧性骨折15例,病理骨折1例.
作者:朱炜;夏勇;宁锋;丁永佰;黄国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混合痔术后患者创口疼痛、出血、水肿、坠胀、创口愈合的影响与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用中药熏洗、浸泡,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结果:试验组在混合痔术后疼痛、坠胀、出血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黄丽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健脾疏肝法之中药治疗,对照组用脂必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B超体征改善程度经治疗后,两组体征均有较明显的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肝功能检查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谷氨酰转移酶(γ-GT),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较治疗前显著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TG与对照组比较还有组间显著性差异.结论:健脾疏肝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
作者:来丽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笔者近年来自拟养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6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6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均为阳性.
作者:陈立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灸对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患者,以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为主穴针灸,辅以辨证配穴,依虚证、实证选择补泻手法,观察部良性列腺增生症患者证素积分与IPss、QOL评分、膀胱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大尿流率等指标,进行针灸干预前后比较.结果:针灸可以干预证素积分,轻、中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除PV外,I-PSS、QOL评分、RU、Qmax等均有明显改善.提示针灸不仅能以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证候病理变化程度,而且客观指标也能得到改善.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针灸干预前后I-PSS、QOL评分、Ru、Qmax、PV等无明显改善.结论:针刺对本病轻、中度有效,证素积分作为中医疗效指标和证候转化量指标是可行的.
作者:范洪力;李灿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为探讨以针刺为主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进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总结概括,从头颈部取穴治疗、以体针为主治疗、头针与体针合用、局部取穴和综合疗法五方面对脑梗死的治疗进行阐述,从中可以知道针刺疗法作为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有肯定疗效,而且成本低廉,应用方便,安全性高.
作者:赵颖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因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某些人不耐承受,表现为一组以慢性过度疲劳为主的全身症候群.由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未明,现代医学目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红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桃红水动,柳绿风扬;莺歌燕舞,霞蒸日上.在这花团锦簇的春天,五万名江中学子,豪情满怀地迎来了母校五十周年庆诞.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针刺内麻点麻醉(以下简称针麻)应用于鼻腔手术,镇痛效果确切,后效应时间长,无麻药的毒副作用.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针麻产生的效果也有不同,所以,我们针对针刺麻醉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发现接受心理干预的病人针麻效果优于其他针麻病人.现将73例针麻麻醉手术病人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郑冬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急症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诊断技术的提高,多数患者可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且以药物保守治疗的治愈率高达90%左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未破裂宫外孕,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武;盛爱华;阮新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毒邪为独特致病因子,到目前为止尚无统一性的理论论述和确凿的定论.从近全国正规的大学教材上亦无对毒邪有一个明确的阐述和界定.笔者试对建立毒邪为因中医理论与临床作一浮浅构思,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作者:章新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鼻后滴漏综合征(postnasal drip syndrome,PNDS)系指后鼻道分泌物经鼻腔下滴,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症状.常表现为长期咳嗽或咳粘液痰,以晨起及入睡躺下时咳嗽为重,咳嗽多于体位变动时发作或加剧,常频繁清嗓,喉部发痒,咽异物感,灼热感,同时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鼻痒等症.据文献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慢性咳嗽的41%,与哮喘、胃食管反流成为导致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导致肺功能下降.
作者: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科从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观察Ⅳ期乳腺癌患者52例,其中金克槐耳颗粒治疗组24例,全身化疗组28例(对照组),比较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证候、生存质量、生存期、不良反应等指标,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乳腺癌患者52例,均为女性,年龄41~74岁,平均49岁,根据UICCTNM分期均为Ⅳ期,原发灶全部经过病理活检确定,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细胞ER、PR均为阴性.
作者:吴英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入组5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放疗并予PF方案同步化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d);观察两组患者骨髓、放疗皮肤损伤及口腔溃疡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治疗时间延长.结果:治疗组放疗皮肤损伤(Ⅱ+Ⅲ度)及口腔溃疡及白细胞减少(Ⅱ+Ⅲ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时间延长>1周及卡氏评分下降>10分者少于对照组(P<0.05).未见参芪扶正注射液所致的严重毒副作用.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在保护骨髓、减少放疗皮肤损伤及口腔溃疡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耐受性有明显提高.
作者:张鸿彬;张锡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芎芷石膏汤加减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芎芷石膏汤治疗痰热阻窍型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及鼻窦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32例符合鼻后滴流综合征诊断标准且证属痰热阻窍型患者中,治愈3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结论: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痰热阻窍型鼻后滴流综合征疗效满意.
作者:谢纬;陈生;高雪;熊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7~2008年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枢机散敷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100例,并与常规治疗5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军;王绍臣;高午;樊小东;李兴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从20C16年1月~2007年12月运用腰椎牵引、小针刀和骶管注射治疗等三联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且疗程短,复发率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40例患者为我院骨伤科门诊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CT或MRI)检查确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
作者:聂海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方法: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镇痛作用;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考察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抗炎作用;用钝铁杵自由落体制造大鼠非开放式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复方三七治伤胶囊的消肿作用.结果:复方三七治伤胶囊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明显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的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复方三七治伤胶囊有明显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
作者:宋小勇;张信岳;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