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目的研究A-NK/IL-2在完全培养基(CM)和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体外扩增及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同时探讨IL-12对于A-NK/IL-2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用MIT法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的A-N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并测定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通过做扫描和透射电镜,对A-N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的A-NK细胞均可在短期内大量扩增(P>0.05),且均有很强的杀伤肿瘤的活性(P>0.05).被A-N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形式是溶解坏死(necrosis)和凋零坏死(apoptosis).结论 AIMV可替代CM用于A-NK细胞的培养.联合应用IL-12激活A-NK细胞可降低IL-2的使用剂量,从而避免IL-2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为A-NK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彦;张春艳;王志华;吴长有;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40岁,工人.三月前无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未做特殊处理,40余天前出现双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无肢体疼痛,当地医院给VitB1肌注无改善.
作者:关建民;李志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食管癌单纯外照射的疗效.方法本组205例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通过临床各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做综合分析.结果随访5年以上食管癌单纯外照射,病变愈短,生存率愈高,且放疗剂量以60~70Gy/6~7W佳,不宜过分高剂量,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采用等中心三野照射疗效好.结论食管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与复发,本组在死因明确的病例中局部复发占66%,因此控制原发灶是食管癌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旭红;韩秀媛;王慧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2例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将其分为三个亚型:普通型、粘液型及纤维肉瘤型.结果 DFSP无明显性别差异;20~50岁多见;好发于躯干;病程为3个月~35年:肿物多为隆起于皮肤的单个结节,瘤体大小为1cm~11cm;瘤组织位于真皮层,典型形态为梭形细胞呈车辐状排列.结论由于DFSP为交界性肿瘤,复发率高,故手术切除距肿瘤边缘要在3cm以上;因纤维肉瘤型DFSP复发率高达73%~89%,故在病理诊断时要注明亚型.
作者:朱忠尧;陈路;胡余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系统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tk基因转染LoVo细胞获得阳性克隆HSVtk+/LoVo细胞,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及GGV对HSVtk+/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经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结果 HSVtk+/LoVo细胞体外生长良好.GCV对HSVtk+/LoVo细胞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到细胞的凋亡.结论 HSVtk+/GCV系统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细胞调亡有关.
作者:钱伟峰;黄宗海;赵玲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s的干预的基础上,观测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PGE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PGE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分泌,其可能在COX-2参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库肯勃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库肯勃瘤的病人,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被膜、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腹水,内部及周边血流.结果库肯勃瘤具有较为特殊的声像图特点,本组40例患者中26例超声诊断为库肯勃瘤,定性诊断符合率65%.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诊断库肯勃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绍春;周显礼;刘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女,41岁,已婚,丹东市公汽公司,工人.于1999年2月18日因发烧、周身乏力1周而入院.入院时查体: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睑结膜苍白,中度贫血貌,心肺正常,双侧乳房正常,胸骨无压痛,肝脾未及.
作者:兰学晶;王淑荣;李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进一步提高对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同时要加强对胆管癌与其它疾病相鉴别.方法晨起空腹,对大便干燥、腹胀者应在检查前一天服缓泻剂.检查前饮水500~800ml,以排除腹腔内气体的干扰.结果胆管癌声像图有以下几种表现,(1)管壁增厚型表现为胆管有局限或弥漫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2)乳头状型肿瘤组织沿管壁向腔内突起.(3)扩张胆管型表现为胆管明显扩张,肿瘤组织显示在末端或不清.(4)肝门胆管肿块型左右肝管扩张,肝左右叶之间有不规则的结节状块.另外还有一种表现为胰头区肿块型,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结论要掌握好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做好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对病人的治疗及愈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粱凯;那丽莉;时平;邓元;孙忠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分割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治疗对鼻咽癌局部残存和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5例鼻咽癌残存和复发患者给予两耳前野(6cm×5cm)及鼻前品字野超分割外照射,放疗后5~7天给予后装腔内治疗,并与35例条件相似但仅做常规分割放疗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的比较.结果综合组患者CR达62.8%(22/35),有效率为100%(35/35);而常规组CR为31.4%(11/35),有效率为91.4%(32/35),二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综合组CR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分割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治疗可提高鼻咽癌局部残存和复发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作者:葛晓峰;胡洪涛;郭汝涛;王瑞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早在公元前,我国的一些书籍如<周礼天官>、<黄帝内经>中已记述一些肿瘤的病状和治疗方法.
作者:于雁;隋广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初步探讨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与传统的mile's手术疗效比较.方法取我科1998~1999年二年3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比较同期mile's手术病例30例,分析其术后的生活质量及无瘤生存率.结果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患者在生活质量及无瘤生存率方面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严格掌握保肛适应症,应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概念及低位吻合器手术,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无瘤生存率.
作者:陈晓耕;陈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胄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p53、PCNA检测.结果 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3.9%;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67.7%;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PCNA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53和PCNA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伟明;王桂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Hsp90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14/36).(2)Hsp90α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以及组织学分级之间均不具相关性.(3)Hsp90α阴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Hsp90α阳性表达组(P=0.0079及P=0.0008).(4)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sp90α表达及TNM分期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相关;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发现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Hsp90α表达、肿瘤大小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相关,而TNM分期末进入Cox回归模型.Hsp90α表达有减少生存时间的危险.结论 Hsp90α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表达,Hsp90α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敏;陈伟;王树滨;陈亦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15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156例脑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普通扫描93例,增强扫描33例,普通扫描后行增强扫描30例.结果转移瘤单发67例,多发89例.498枚瘤体表现为结节状,134枚瘤体表现为环状,其中16枚瘤体见内壁结节.13例为室管膜下转移瘤,4例增强扫描后瘤灶数目增多.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与转移瘤的部位相关.结论脑转移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红霞;陈云富;李龙男;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探讨其组织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SH组织的标本进行CK、EMA、Vimentin、CD34、Syn、CgA标记.结果 SH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等四种结构,瘤细胞主要由表面立方细胞和圆形、多角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二种细胞均表达EMA,立方细胞表达CK;多角形细胞表达Vimentin.仅2例多角形细胞表达CgA,而Syn、CD34在两种细胞中未见表达.结论 SH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免疫标记对SH的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应与其他肺疾病尤其是肺癌相鉴别.
作者:刘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病例1:男患,60岁.于2000年4月8日发现左侧乳房增大,并有压痛.10天后又发现右侧乳房增大伴压痛.皮肤表面正常.1个月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粘痰,同时伴有左胸痛、消瘦,无咳血.
作者:朱嘉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对56例乳腺癌术后原位石蜡包埋切片,应用计算机癌细胞DN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分析及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对照观察.结果在56例乳腺癌中术后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及内上象限淋巴结)转移的为39例,较非淋巴结转移的17例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原位肿瘤C-erbB2阳性表达率为84.6%(33/39);而17例乳腺癌非淋巴结转移原位肿瘤C-erbB2阳性表达率仅23.5%(4/17).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DNA图像定量分析,DNA质量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多而升高;DI指数在1.32~1.43之间,癌细胞周期中S期为61%~64.42%,G2/M期1%~4.8%,DNA图像直方图倍体为异倍体(或多倍体5C~7C),表明预后差.结论侵袭性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C-erbB2阳性过度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癌细胞DNA图像分析G2/M期细胞增高,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作者:王明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60例大肠癌组织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TIMP-2的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及生存期均有关(P<0.05).结论 TIMP-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陶雅军;陈英杰;任新;温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与p53、bcl-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宫颈癌病人20例为实验对象,搜集分割放疗前后宫颈癌组织标本,用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宫颈癌放疗前后,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5%和0.11%、75%和2.8%,放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2)放疗后p5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bcl-2蛋白无显著变化;(3)放疗前后,p53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有意义的相关性变化.结论放射治疗诱导了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与凋亡调节基因p53及其表达呈间接有关.
作者:邢丽娜;董广璐;马景光;刘晓滨;马艳伟;郑淑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