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张红霞;陈云富;李龙男;曲丽英

关键词:脑 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分析15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156例脑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普通扫描93例,增强扫描33例,普通扫描后行增强扫描30例.结果转移瘤单发67例,多发89例.498枚瘤体表现为结节状,134枚瘤体表现为环状,其中16枚瘤体见内壁结节.13例为室管膜下转移瘤,4例增强扫描后瘤灶数目增多.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与转移瘤的部位相关.结论脑转移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5-Fu不同应用方式对大白鼠骨髓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静脉注射5-Fu对wistar大白鼠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影响变化,为制定适合我国患者的5-Fu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将大白鼠分为三大组,每大组分为三小组,应用恒速静脉输液泵恒速静滴5-Fu,三大组剂量分别为10mg/(kg·d)、20mg/(kg·d)、30mg/(kg·d),每大组分为三小组,静滴时间分别为10分钟、2小时、4小时,连续用5天,处死大白鼠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情况.结果第一组无论时间的长短均未发现骨髓抑制,第二组短时间用药骨髓抑制明显,第三组无论时间长短均有骨髓抑制,并且时间越短抑制越明显.结论 5-Fu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骨髓抑制并且加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骨髓抑制减轻,佳的剂量为20mg/(kg·d),佳的用药时间应不小于4小时.

    作者:薛英威;孙迷离;刘秀华;刘立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s的干预的基础上,观测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PGE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PGE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分泌,其可能在COX-2参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胄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33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进行p53、PCNA检测.结果 p53、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6%,93.9%;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67.7%;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表达与PCNA强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p53和PCNA对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趋势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姚伟明;王桂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15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156例脑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普通扫描93例,增强扫描33例,普通扫描后行增强扫描30例.结果转移瘤单发67例,多发89例.498枚瘤体表现为结节状,134枚瘤体表现为环状,其中16枚瘤体见内壁结节.13例为室管膜下转移瘤,4例增强扫描后瘤灶数目增多.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与转移瘤的部位相关.结论脑转移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红霞;陈云富;李龙男;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喉癌Ki-67抗原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Ki-67抗原在喉癌的表达及与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测定45例喉癌手术标本蜡块的常现病理切片中Ki-67抗原的表达,并取9例正常喉粘膜组织和7例喉良性病变作对照.结果 Ki-67抗原在喉癌组织的表达远高于正常喉粘膜组织、喉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P<0.05).在有临床转移者与无临床转移者之间及死亡与未死亡病例间未见明显差异(P>0.25;P>0.25).结论 Ki-67抗原表达的阳性率对诊断喉部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但尚不能判断喉癌的转移和预后.

    作者:刘伟松;程慧;贾深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1例报告

    患者,男,40岁,工人.三月前无诱因出现间歇性头痛,未做特殊处理,40余天前出现双下肢麻木,进行性加重,无肢体疼痛,当地医院给VitB1肌注无改善.

    作者:关建民;李志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我科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权;张海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蜈蚣组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对蜈蚣提取物的初步分析,探讨蜈蚣组织中的抗癌活性.方法蜈蚣组织经粉碎、超声、萃取后提取的物质,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蜈蚣提取物进行初步化学分析,应用MTT法对蜈蚣组织提取物进行胃癌细胞株(胃癌-823)肝癌细胞株(肝癌-H22)的细胞毒作用的检测.结果薄层层析分析显示,蜈蚣组织提取物中含有类组胺物质,与对照物标准组胺在相应位置显示荧光斑点,细胞毒实验表明蜈蚣组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初步分析表明蜈蚣提取物中含有类组胺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曲爱兵;赵维诚;梁良;崔赵;陶虹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恶性实体瘤伴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EPO,150u/kg@次,3次/周,皮下注射,连续用药8周.同时口服硫酸亚铁100mg,3次/日.对照组不给予EPO,仅同剂量口服硫酸亚铁.观察EPO对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平均提高21g/L;对照组治疗后反而下降8.6gL(P<0.001).②治疗组治疗后两周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值提高4.1%(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③应用EPO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应用EPO不仅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副反应少,值得我们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莉;李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4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2例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将其分为三个亚型:普通型、粘液型及纤维肉瘤型.结果 DFSP无明显性别差异;20~50岁多见;好发于躯干;病程为3个月~35年:肿物多为隆起于皮肤的单个结节,瘤体大小为1cm~11cm;瘤组织位于真皮层,典型形态为梭形细胞呈车辐状排列.结论由于DFSP为交界性肿瘤,复发率高,故手术切除距肿瘤边缘要在3cm以上;因纤维肉瘤型DFSP复发率高达73%~89%,故在病理诊断时要注明亚型.

    作者:朱忠尧;陈路;胡余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MUC-5AC核粘蛋白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胃正常粘膜、不典型增生以及早期胃癌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状态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人正常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人正常胃粘膜中浅表1/3范围内广泛分布MUC-5AC核粘蛋白(100%).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和41.7%.早期胃癌中MUC-5AC核粘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物的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异型度及癌旁肠化生和癌旁淋巴反应无关(P>0.05).但与Laurem's分型(肠型、胃型、混合型)密切相关,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MUC-5AC核粘蛋白在胃粘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早期阶段即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整个过程呈下调趋势.且与Lauren's分型密切相关.

    作者:冯美燕;程慧;王静芬;李春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05例食管癌单纯外照射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食管癌单纯外照射的疗效.方法本组205例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体外照射,通过临床各因素与生存率的关系做综合分析.结果随访5年以上食管癌单纯外照射,病变愈短,生存率愈高,且放疗剂量以60~70Gy/6~7W佳,不宜过分高剂量,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采用等中心三野照射疗效好.结论食管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与复发,本组在死因明确的病例中局部复发占66%,因此控制原发灶是食管癌治疗成败的关键.

    作者:张旭红;韩秀媛;王慧涵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2例报告

    病例1:男患,60岁.于2000年4月8日发现左侧乳房增大,并有压痛.10天后又发现右侧乳房增大伴压痛.皮肤表面正常.1个月后出现咳嗽,咳少量粘痰,同时伴有左胸痛、消瘦,无咳血.

    作者:朱嘉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评价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3.0FSP导管进行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生化指标及影像学复查.结果 21例病人共采用3.0FSP导管进行化疗栓塞治疗27次,其中成功率82.19%.治疗后肿瘤区域碘油沉积良好,2例病人肿瘤亚段栓塞并达到肿瘤内科切除的效果.病灶缩小50%以上者28.6%;病灶缩小50%以下、25%以上42.9%;病灶缩小25%以下者28.6%.结论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华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及预后指导意义

    目的评价乳腺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资料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PCNA指数,随访率62.5%(50/80),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价值.结果组织学分级低及有淋巴结转移,其PCNA指数高,PCNA对预后有价值.结论 PCNA指数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物大直径无关,PCNA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预后价值高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

    作者:黄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库肯勃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库肯勃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库肯勃瘤的病人,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被膜、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腹水,内部及周边血流.结果库肯勃瘤具有较为特殊的声像图特点,本组40例患者中26例超声诊断为库肯勃瘤,定性诊断符合率65%.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诊断库肯勃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绍春;周显礼;刘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鼻咽癌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误诊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7例罕见鼻咽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首诊均误诊,后行鼻咽活检明确为鼻咽癌.结论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江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HSVtk/GCV系统体外杀伤大肠癌LoVo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系统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并研究其作用机理.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SVtk基因转染LoVo细胞获得阳性克隆HSVtk+/LoVo细胞,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情况及GGV对HSVtk+/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经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死亡情况.结果 HSVtk+/LoVo细胞体外生长良好.GCV对HSVtk+/LoVo细胞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到细胞的凋亡.结论 HSVtk+/GCV系统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细胞调亡有关.

    作者:钱伟峰;黄宗海;赵玲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全麻应激反应的研究

    目的用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方法选择老年肿瘤病人,拟行肿瘤切除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实验组).Ⅱ组全麻拔管前静注尼卡地平0.04mg@kg-1,Ⅰ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5分钟后拔管.记录入室、术毕前的SBP、DBP、HR及RPP,ECG等.结果实验组拔管后1分、5分的SBP、DBP及RPP与拔管前比较下降(P<0.01),HR减慢(P<0.05).实验组拔管后1分、5分的SBP、DBP、HR、RPP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同时点(P<0.01).对照组出现1例心肌缺血,2例频发室性早搏改变,实验组ECG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改变.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地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改善心肌供氧.

    作者:王泓波;石钟萍;王雅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分析它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探讨临床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结果腹腔冲洗液中IL-8的含量在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脱落癌细胞及TNM分期等分组统计中,均显示统计学差别,特别是在不同的浆膜类型组差别十分显著(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冲洗液中IL-8在多项指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IL-8的高表达很可能作为一种提示物预测肿瘤的播散和转移.

    作者:张剑军;徐惠绵;赵宜良;张涛;赵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