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转移癌基因 C-erbB2蛋白表达及DNA图像分析对照观察

王明耀

关键词: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C-erbB2表达, DNA图像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对56例乳腺癌术后原位石蜡包埋切片,应用计算机癌细胞DN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分析及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对照观察.结果在56例乳腺癌中术后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及内上象限淋巴结)转移的为39例,较非淋巴结转移的17例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原位肿瘤C-erbB2阳性表达率为84.6%(33/39);而17例乳腺癌非淋巴结转移原位肿瘤C-erbB2阳性表达率仅23.5%(4/17).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DNA图像定量分析,DNA质量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多而升高;DI指数在1.32~1.43之间,癌细胞周期中S期为61%~64.42%,G2/M期1%~4.8%,DNA图像直方图倍体为异倍体(或多倍体5C~7C),表明预后差.结论侵袭性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C-erbB2阳性过度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癌细胞DNA图像分析G2/M期细胞增高,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分析它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探讨临床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结果腹腔冲洗液中IL-8的含量在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脱落癌细胞及TNM分期等分组统计中,均显示统计学差别,特别是在不同的浆膜类型组差别十分显著(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冲洗液中IL-8在多项指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IL-8的高表达很可能作为一种提示物预测肿瘤的播散和转移.

    作者:张剑军;徐惠绵;赵宜良;张涛;赵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90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Hsp90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14/36).(2)Hsp90α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以及组织学分级之间均不具相关性.(3)Hsp90α阴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Hsp90α阳性表达组(P=0.0079及P=0.0008).(4)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sp90α表达及TNM分期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相关;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发现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Hsp90α表达、肿瘤大小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相关,而TNM分期末进入Cox回归模型.Hsp90α表达有减少生存时间的危险.结论 Hsp90α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表达,Hsp90α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敏;陈伟;王树滨;陈亦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鼻咽癌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误诊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7例罕见鼻咽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首诊均误诊,后行鼻咽活检明确为鼻咽癌.结论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江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CD62P与肿瘤转移的研究新进展

    恶性肿瘤的转移和复发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它是一个多环节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进入血循环是一个关键步骤,细胞黏附分子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荣;陈曦海;唐丽萍;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及预后指导意义

    目的评价乳腺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资料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PCNA指数,随访率62.5%(50/80),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价值.结果组织学分级低及有淋巴结转移,其PCNA指数高,PCNA对预后有价值.结论 PCNA指数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物大直径无关,PCNA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预后价值高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

    作者:黄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转移癌基因 C-erbB2蛋白表达及DNA图像分析对照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指标.方法对56例乳腺癌术后原位石蜡包埋切片,应用计算机癌细胞DN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定量分析及癌基因C-erbB2蛋白表达对照观察.结果在56例乳腺癌中术后病理诊断,前哨淋巴结(腋下淋巴结及内上象限淋巴结)转移的为39例,较非淋巴结转移的17例C-erbB2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原位肿瘤C-erbB2阳性表达率为84.6%(33/39);而17例乳腺癌非淋巴结转移原位肿瘤C-erbB2阳性表达率仅23.5%(4/17).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DNA图像定量分析,DNA质量随淋巴结转移数的增多而升高;DI指数在1.32~1.43之间,癌细胞周期中S期为61%~64.42%,G2/M期1%~4.8%,DNA图像直方图倍体为异倍体(或多倍体5C~7C),表明预后差.结论侵袭性乳腺癌有淋巴结转移C-erbB2阳性过度表达具有重要意义,癌细胞DNA图像分析G2/M期细胞增高,可能是更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作者:王明耀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0例大肠腺瘤,60例大肠癌组织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TIMP-2的表达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表达与大肠癌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隔脏器转移及生存期均有关(P<0.05).结论 TIMP-2的检测可以成为临床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陶雅军;陈英杰;任新;温冬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 667例肺癌外科治疗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肺癌外科治疗多种相关预后因素,以提高肺癌的规范治疗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91年至2000年手术治疗的1667例肺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422例NSCLC中,497例Ⅰ期的5年生存率为55.03%,298例Ⅱ期为41.24%,582例Ⅲ期为19.23%,45例Ⅳ期肺癌为4.36%.789例N0肺癌的5年生存率49.97%,302例N1的23.18%,549例N2的18.44%,27例N3无5年生存,1年生存率仅21.82%.916例鳞癌的5年生存率为42.97%.403例腺癌的26.32%,差异显著(P<0.01).结论分期因素、N因素和病理类型是肺癌预后的重要相关因素,综合治疗尤其是新辅助化疗有新的前景.

    作者:刘顺寿;魏峰;罗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蜈蚣组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对蜈蚣提取物的初步分析,探讨蜈蚣组织中的抗癌活性.方法蜈蚣组织经粉碎、超声、萃取后提取的物质,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蜈蚣提取物进行初步化学分析,应用MTT法对蜈蚣组织提取物进行胃癌细胞株(胃癌-823)肝癌细胞株(肝癌-H22)的细胞毒作用的检测.结果薄层层析分析显示,蜈蚣组织提取物中含有类组胺物质,与对照物标准组胺在相应位置显示荧光斑点,细胞毒实验表明蜈蚣组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初步分析表明蜈蚣提取物中含有类组胺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曲爱兵;赵维诚;梁良;崔赵;陶虹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8例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进一步提高对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同时要加强对胆管癌与其它疾病相鉴别.方法晨起空腹,对大便干燥、腹胀者应在检查前一天服缓泻剂.检查前饮水500~800ml,以排除腹腔内气体的干扰.结果胆管癌声像图有以下几种表现,(1)管壁增厚型表现为胆管有局限或弥漫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2)乳头状型肿瘤组织沿管壁向腔内突起.(3)扩张胆管型表现为胆管明显扩张,肿瘤组织显示在末端或不清.(4)肝门胆管肿块型左右肝管扩张,肝左右叶之间有不规则的结节状块.另外还有一种表现为胰头区肿块型,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结论要掌握好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做好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对病人的治疗及愈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粱凯;那丽莉;时平;邓元;孙忠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的抑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gene),隐性癌基因(recessive oncogene).研究表明几乎一半人类肿瘤都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见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亚武;张有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目的评价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21例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3.0FSP导管进行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后1个月进行生化指标及影像学复查.结果 21例病人共采用3.0FSP导管进行化疗栓塞治疗27次,其中成功率82.19%.治疗后肿瘤区域碘油沉积良好,2例病人肿瘤亚段栓塞并达到肿瘤内科切除的效果.病灶缩小50%以上者28.6%;病灶缩小50%以下、25%以上42.9%;病灶缩小25%以下者28.6%.结论经微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发症少,有相当的应用价值.

    作者:于韬;罗娅红;华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A-NK/IL-2抗肿瘤作用的新研究

    目的研究A-NK/IL-2在完全培养基(CM)和无血清培养基(AIMV)中体外扩增及杀伤肿瘤细胞作用.同时探讨IL-12对于A-NK/IL-2治疗的辅助作用.方法用MIT法比较不同培养条件下的A-N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并测定细胞体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通过做扫描和透射电镜,对A-N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的A-NK细胞均可在短期内大量扩增(P>0.05),且均有很强的杀伤肿瘤的活性(P>0.05).被A-NK细胞杀伤的肿瘤细胞的死亡形式是溶解坏死(necrosis)和凋零坏死(apoptosis).结论 AIMV可替代CM用于A-NK细胞的培养.联合应用IL-12激活A-NK细胞可降低IL-2的使用剂量,从而避免IL-2带来的副作用.本研究为A-NK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张彦;张春艳;王志华;吴长有;李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全麻应激反应的研究

    目的用尼卡地平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方法选择老年肿瘤病人,拟行肿瘤切除者40例,随机分为Ⅰ组(对照组)、Ⅱ组(实验组).Ⅱ组全麻拔管前静注尼卡地平0.04mg@kg-1,Ⅰ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5分钟后拔管.记录入室、术毕前的SBP、DBP、HR及RPP,ECG等.结果实验组拔管后1分、5分的SBP、DBP及RPP与拔管前比较下降(P<0.01),HR减慢(P<0.05).实验组拔管后1分、5分的SBP、DBP、HR、RPP均低于对照组的相同时点(P<0.01).对照组出现1例心肌缺血,2例频发室性早搏改变,实验组ECG无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改变.结论尼卡地平能有效地抑制老年肿瘤病人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应激反应,改善心肌供氧.

    作者:王泓波;石钟萍;王雅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女,36岁,体检发现右上肺肿物3个月.自发现肿物后偶尔咳嗽,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发热,有时胸痛,无明显体重下降.未行任何治疗.查体没有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阳性结果出现.

    作者:伊焕忻;罗娅红;段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库肯勃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库肯勃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库肯勃瘤的病人,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被膜、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腹水,内部及周边血流.结果库肯勃瘤具有较为特殊的声像图特点,本组40例患者中26例超声诊断为库肯勃瘤,定性诊断符合率65%.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诊断库肯勃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绍春;周显礼;刘爱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恶性实体瘤伴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EPO,150u/kg@次,3次/周,皮下注射,连续用药8周.同时口服硫酸亚铁100mg,3次/日.对照组不给予EPO,仅同剂量口服硫酸亚铁.观察EPO对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平均提高21g/L;对照组治疗后反而下降8.6gL(P<0.001).②治疗组治疗后两周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值提高4.1%(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③应用EPO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应用EPO不仅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副反应少,值得我们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莉;李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AFP、AFU、GGT、AL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观察

    目的探讨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的价值.根据应用的目的,选择相关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试验,以提高肝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比色法测定a-L-岩藻糖苷酶(AFU)、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共检测肝脏占位病变者194例,其中,146例为原发与继发性肝癌(病例组),对照组包括肝硬化结节和其他肝病等48例.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FP均数t检验P<0.01,差异非常显著.4种标志物单项对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依次为GGT>ALP>AFP>AFU,特异性依次为AFP>AFU>ALP>GGT.AFP与其它3种血清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度均有所提高,AFP与其它3种血清标志物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度均显著提高.结论 AFP、AFU、GGT、ALP进行联合试验对肝癌诊断有意义,平行试验可提高敏感度,适用于高危人群的肝癌筛检;系列试验可显著提高特异度,有利于临床诊断工作.

    作者:王洋;余宪;张旭;石学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近年研究证明恶性肿瘤的死亡原因关键是癌组织的浸润与转移,是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相互作用的结果.

    作者:张雪梅;于丽娟;王静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清肝消癥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清肝消癞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作用,探讨抗癌机制.方法分别将清肝消癥丹以6g/kg、3g/kg、1g/kg和替加氟片(FT-207)0.1g/kg,生理盐水0.2ml/10g,连续灌胃给药10天,停药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肿瘤称重量,测量肿瘤体积,并取小块肿瘤组织以10%甲醛固定,作HE染色.结果清肝消癥丹组肿瘤重量抑制率为31.29%~53.80%;肿瘤体积抑制率为29.90%~51.96%,每个高倍视野的瘤细胞核分裂数为2.97±0.543个至3.46±0.72个,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清肝消癥丹各用药组肿瘤切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结论清肝消癥丹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抑制移植性肝癌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作者:陈林香;戴馨仪;周岱翰;陈雪馨;陈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