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伊焕忻;罗娅红;段阳

关键词:原发性, 平滑肌肉瘤, 实验室检查, 阳性体征, 阳性结果, 体重下降, 临床资料, 肺肿物, 治疗, 胸痛, 体检, 咯血, 咳嗽, 发热, 查体, 病例
摘要:1临床资料病例女,36岁,体检发现右上肺肿物3个月.自发现肿物后偶尔咳嗽,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发热,有时胸痛,无明显体重下降.未行任何治疗.查体没有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阳性结果出现.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5-Fu不同应用方式对大白鼠骨髓影响的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静脉注射5-Fu对wistar大白鼠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的影响变化,为制定适合我国患者的5-Fu给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文将大白鼠分为三大组,每大组分为三小组,应用恒速静脉输液泵恒速静滴5-Fu,三大组剂量分别为10mg/(kg·d)、20mg/(kg·d)、30mg/(kg·d),每大组分为三小组,静滴时间分别为10分钟、2小时、4小时,连续用5天,处死大白鼠检测白细胞和血小板情况.结果第一组无论时间的长短均未发现骨髓抑制,第二组短时间用药骨髓抑制明显,第三组无论时间长短均有骨髓抑制,并且时间越短抑制越明显.结论 5-Fu随着剂量的增加出现骨髓抑制并且加重,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骨髓抑制减轻,佳的剂量为20mg/(kg·d),佳的用药时间应不小于4小时.

    作者:薛英威;孙迷离;刘秀华;刘立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PCNA蛋白表达及预后指导意义

    目的评价乳腺癌中PCNA蛋白表达与临床资料及预后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癌中PCNA指数,随访率62.5%(50/80),建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价值.结果组织学分级低及有淋巴结转移,其PCNA指数高,PCNA对预后有价值.结论 PCNA指数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物大直径无关,PCNA是独立的预后因素,预后价值高于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

    作者:黄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超分割加腔内放射治疗鼻咽癌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分割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治疗对鼻咽癌局部残存和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5例鼻咽癌残存和复发患者给予两耳前野(6cm×5cm)及鼻前品字野超分割外照射,放疗后5~7天给予后装腔内治疗,并与35例条件相似但仅做常规分割放疗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的比较.结果综合组患者CR达62.8%(22/35),有效率为100%(35/35);而常规组CR为31.4%(11/35),有效率为91.4%(32/35),二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综合组CR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超分割外照射加后装腔内治疗可提高鼻咽癌局部残存和复发的近期疗效,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作者:葛晓峰;胡洪涛;郭汝涛;王瑞芝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鼻咽癌的临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鼻咽癌误诊的临床表现.方法分析7例罕见鼻咽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首诊均误诊,后行鼻咽活检明确为鼻咽癌.结论鼻咽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

    作者:江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阴道镜检查

    目的总结我院阴道镜检查400例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50例的阴道镜下特征.方法采用TZ-YDJ数字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 CIN1级阴道镜下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平坦醋酸白色上皮,可有细镶嵌;CIN2级镜下为边界清楚的稍突起白色上皮,合并细镶嵌或点状血管;CIN3级可见边界明显的突起白色上皮,镶嵌、点状血管及多种构图.结论 阴道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结合镜下定位活检可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甄珍;程丽坤;郑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清肝消癥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中药清肝消癞丹对小鼠移植性肝癌的作用,探讨抗癌机制.方法分别将清肝消癥丹以6g/kg、3g/kg、1g/kg和替加氟片(FT-207)0.1g/kg,生理盐水0.2ml/10g,连续灌胃给药10天,停药后24小时处死小鼠,取肿瘤称重量,测量肿瘤体积,并取小块肿瘤组织以10%甲醛固定,作HE染色.结果清肝消癥丹组肿瘤重量抑制率为31.29%~53.80%;肿瘤体积抑制率为29.90%~51.96%,每个高倍视野的瘤细胞核分裂数为2.97±0.543个至3.46±0.72个,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清肝消癥丹各用药组肿瘤切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结论清肝消癥丹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高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抑制移植性肝癌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

    作者:陈林香;戴馨仪;周岱翰;陈雪馨;陈瑶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例女,36岁,体检发现右上肺肿物3个月.自发现肿物后偶尔咳嗽,无咯血及痰中带血,无发热,有时胸痛,无明显体重下降.未行任何治疗.查体没有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亦无阳性结果出现.

    作者:伊焕忻;罗娅红;段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53/bcl-2与放疗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过程中,放疗诱导的细胞凋亡与p53、bcl-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未经治疗的宫颈癌病人20例为实验对象,搜集分割放疗前后宫颈癌组织标本,用TDT-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方法检测凋亡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宫颈癌放疗前后,细胞凋亡阳性率和平均凋亡指数分别为25%和0.11%、75%和2.8%,放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2)放疗后p53蛋白表达显著减少,bcl-2蛋白无显著变化;(3)放疗前后,p53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有意义的相关性变化.结论放射治疗诱导了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发生,并与凋亡调节基因p53及其表达呈间接有关.

    作者:邢丽娜;董广璐;马景光;刘晓滨;马艳伟;郑淑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蜈蚣组织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通过对蜈蚣提取物的初步分析,探讨蜈蚣组织中的抗癌活性.方法蜈蚣组织经粉碎、超声、萃取后提取的物质,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蜈蚣提取物进行初步化学分析,应用MTT法对蜈蚣组织提取物进行胃癌细胞株(胃癌-823)肝癌细胞株(肝癌-H22)的细胞毒作用的检测.结果薄层层析分析显示,蜈蚣组织提取物中含有类组胺物质,与对照物标准组胺在相应位置显示荧光斑点,细胞毒实验表明蜈蚣组织提取物对胃癌细胞、肝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初步分析表明蜈蚣提取物中含有类组胺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曲爱兵;赵维诚;梁良;崔赵;陶虹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肿瘤化疗相关性贫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6例恶性实体瘤伴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EPO,150u/kg@次,3次/周,皮下注射,连续用药8周.同时口服硫酸亚铁100mg,3次/日.对照组不给予EPO,仅同剂量口服硫酸亚铁.观察EPO对血红蛋白(Hb)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平均提高21g/L;对照组治疗后反而下降8.6gL(P<0.001).②治疗组治疗后两周内网织红细胞计数均值提高4.1%(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变化.③应用EPO副反应少,安全性好.结论应用EPO不仅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副反应少,值得我们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莉;李琳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58例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进一步提高对胆管癌的诊断正确率,同时要加强对胆管癌与其它疾病相鉴别.方法晨起空腹,对大便干燥、腹胀者应在检查前一天服缓泻剂.检查前饮水500~800ml,以排除腹腔内气体的干扰.结果胆管癌声像图有以下几种表现,(1)管壁增厚型表现为胆管有局限或弥漫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2)乳头状型肿瘤组织沿管壁向腔内突起.(3)扩张胆管型表现为胆管明显扩张,肿瘤组织显示在末端或不清.(4)肝门胆管肿块型左右肝管扩张,肝左右叶之间有不规则的结节状块.另外还有一种表现为胰头区肿块型,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胰头区有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块或不均质肿块.结论要掌握好胆管癌的声像图特征,做好与其它疾病的鉴别诊断,对病人的治疗及愈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粱凯;那丽莉;时平;邓元;孙忠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脑转移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156例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 156例脑转移瘤均经病理证实,其中普通扫描93例,增强扫描33例,普通扫描后行增强扫描30例.结果转移瘤单发67例,多发89例.498枚瘤体表现为结节状,134枚瘤体表现为环状,其中16枚瘤体见内壁结节.13例为室管膜下转移瘤,4例增强扫描后瘤灶数目增多.转移瘤的瘤周水肿与转移瘤大小无关,与转移瘤的部位相关.结论脑转移瘤有比较典型的CT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其做出较为准确的定性诊断,可为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张红霞;陈云富;李龙男;曲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观察

    我科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权;张海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目的细胞中端粒(telomere)的长度与细胞寿命的调控密切相关,端粒长度的维持需要端粒酶(telomerase)的激活,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端粒酶的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本文研究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乳腺病变,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作为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elomera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来检测36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2例良性乳腺病变,6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6例乳腺癌组织中,有33例端粒酶表达阳性,其阳性率为91.7%,而且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的状态,临床分期有相关性.36例癌旁组织中,有2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5.6%.12例良性乳腺病变中,仅有1例端粒酶表达阳性,阳性率为8.3%.6例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表达均为阴性.结论乳腺癌组织中普遍存在端粒酶活性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潘立峰;王立华;周宝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膜假黏液瘤恶变为黏液腺癌1例报告

    患者:朱远峰,男,46岁,1998年10月2日入院,住院号:274280患者于入院前半年开始腹胀、腹痛、腹部渐进性膨隆、消瘦,半年体重减轻约10公斤.

    作者:吴瑾;白玉贤;孙秀威;王艳颖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热休克蛋白90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评估其在乳腺癌预后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组织中Hsp90α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Hsp90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9%(14/36).(2)Hsp90α表达与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以及组织学分级之间均不具相关性.(3)Hsp90α阴性表达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Hsp90α阳性表达组(P=0.0079及P=0.0008).(4)Cox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Hsp90α表达及TNM分期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均明显相关;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发现腋淋巴结转移个数、组织学分级、Hsp90α表达、肿瘤大小与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明显相关,而TNM分期末进入Cox回归模型.Hsp90α表达有减少生存时间的危险.结论 Hsp90α在乳腺癌中有一定的表达,Hsp90α有可能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敏;陈伟;王树滨;陈亦欣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胃癌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分析它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探讨临床对胃癌腹膜转移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结果腹腔冲洗液中IL-8的含量在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脱落癌细胞及TNM分期等分组统计中,均显示统计学差别,特别是在不同的浆膜类型组差别十分显著(P<0.01);结论进展期胃癌腹腔冲洗液中IL-8在多项指标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提示IL-8的高表达很可能作为一种提示物预测肿瘤的播散和转移.

    作者:张剑军;徐惠绵;赵宜良;张涛;赵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在选择性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Celebres的干预的基础上,观测PGE2对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PGE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表达,且表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 PGE2可上调胰腺癌PC-3细胞株VEGF的分泌,其可能在COX-2参与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作者:谢传高;王兴鹏;董育玮;杜勤;蔡建庭;钱可大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肝癌的抑癌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又称抗癌基因(antioncogene),肿瘤易感基因(tumor susceptibilitygene),隐性癌基因(recessive oncogene).研究表明几乎一半人类肿瘤都存在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见抑癌基因失活与肿瘤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亚武;张有成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SH)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探讨其组织来源,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6例SH组织的标本进行CK、EMA、Vimentin、CD34、Syn、CgA标记.结果 SH组织结构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等四种结构,瘤细胞主要由表面立方细胞和圆形、多角形细胞组成.免疫组化:二种细胞均表达EMA,立方细胞表达CK;多角形细胞表达Vimentin.仅2例多角形细胞表达CgA,而Syn、CD34在两种细胞中未见表达.结论 SH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未分化的呼吸道上皮细胞,免疫标记对SH的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应与其他肺疾病尤其是肺癌相鉴别.

    作者:刘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