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本;丁田贵;尹立杰;陈翠萍;彭兆祥;胡晶;高玉伟
1病例患者,男,18岁,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冷、发热,体温高达39℃,遂后出现腹痛,并偶然间发现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在其他医院检查,肝功: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9u/L(参考值4~50u/L),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5u/L(参考值8~40u/L),血清总蛋白41g/L(参考值60~80g/L),A/G比值25/17.
作者:贾彬;吕复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抗人大肠癌相关抗原MAb SC3A及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8种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乳腺癌组织中SC3A抗原的表达,并与ER和PR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在30例乳腺癌组织中SC3A、ER和P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73/80)、73.5%(61/80)和61.8%(52/80),MAb SC3A相应抗原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和PR(P<0.01).其表达强度也高于ER和PR.强阳性率分别为40.0%、18.8%和15.0%.表明SC3A抗原在各型乳腺癌中均有充分的表达.ER和PR的表达也与文献报道相似.结论用MAb SC3A相应抗原检测乳腺癌对此癌的诊断和研究具有实用意义,ER和PR的检测对此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是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安天义;吕振涛;马世英;曹建平;刘民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较晚期下咽及颈段食管癌大面积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应用胸大肌岛状皮瓣重建恢复功能经验总结.方法自1985年5月至2000年5月期间应用该皮瓣修复下咽及颈段食管癌术后组织缺损177例.结果177例重建中1例因感染发生狭窄,12例发生咽瘘,164例一期愈合,恢复吞咽功能,一年生存率82.5%(142/172),三年生存率45.3%(24/53),五年生存率38.7%(12/31),十年生存率33.3%(4/12),十五年生存率25%(2/8).结论胸大肌岛状皮瓣能够解决较晚期下咽及颈段食管上段癌切除后组织缺损及功能重建.
作者:徐成钧;李忠实;李树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定位检测胃癌组织中EB病毒核酸的存在情况.方法以EB病毒持续感染细胞系B95-8细胞为模型,建立了检测EB病毒EBNA1基因的原位PCR法;并对黑龙江地区PCR阳性的胃腺癌标本进行了定位检测.结果证实EB病毒核酸存在于部分胃腺癌细胞中.结论提示黑龙江地区的胃癌特别是胃腺癌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EBV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细胞而致癌的.
作者:赵长宏;陈小贝;崔洪波;张凤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后细胞脱落离体或裂解为若干凋亡小体,而被其它细胞吞噬.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维持自身稳定的重要机制.
作者:许莉;宋铁芳;吴勃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castleman病是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1954年,首先由Castleman等报告.中文文献报道少见.本文报告2例发生在小肠系膜及盆腔的Castleman病,并对有关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刘东;侯进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利用普通的计算机系统配合适当的软硬件设备实现投入小,高效灵活的加速器机房计算机管理系统.方法使用微机及VB编写的管理软件完成系统构成.结果本系统运行良好,有文字和语音提示,使操作技师、维修工程师、放射物理师、医师成为一个相互协作的有机整体,机房管理更为全面细致,减少了各个环节差错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放射治疗质量.结论本系统经济实用,适合放疗科机房使用
作者:徐军;吴晓慧;白彦灵;邢丽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检测cHLIgH和TCRβ基因重排的意义.方法对32例cHL病例石蜡存档切片进行了TCRβ及IgH基因FRⅢ区的重排检测.结果31.3%(10/32)出现IgH基因克隆重排单带,9.1%(3/32)出现TCRβ基因克隆重排单带,其中一例呈双克隆基因重排.结论本研究证实部分cHL可能来源于B细胞,但仍不能除外T细胞来源.
作者:吴自勍;赵彤;贺海容;张素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对430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择1997年10月至2001年12月的430例经皮肺穿刺患者,并经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证实.其中380例作了病理组织学检查,50例作了细胞学检查.结果所有43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均获得成功,并取得较满意的组织学与细胞学材料;有32例发生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低、安全、可靠是一种先进科学检查方法.
作者:于波;邱岩;罗汀;李森;罗娅红;赵丽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甲状腺囊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了96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囊性肿物B超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结果在对由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性病变所致的甲状腺囊性肿物的声像图的鉴别诊断中,沙粒样钙化有一定的特异性,肿物边界、包膜、内部回声及甲状腺实质回声变化亦有一定特异性.结论B型超声特征性强,简便快捷,信息含量大,在甲状腺囊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丽萍;汪晓春;陈忠民;赵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104例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104例肺癌脑转移瘤行CT检查,男82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岁.原发灶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腺癌25例,鳞癌26例,未分化癌53例.结果53例未分化癌中,35例为多发转移瘤,表现为结节状、环状的略高密度或等密度,9枚瘤体见内壁结节,8例出现室管膜下转移瘤.26例鳞癌中16例为单发转移瘤,表现为环状等密度或低密度.腺癌的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结论肺癌脑转移瘤的CT表现与原发灶的病理类型生物学特性相关.
作者:张红霞;陈云富;李龙男;曲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LewisY(Ley)抗原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增殖、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乳腺癌、2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Ley、PCNA的表达情况,并对45例乳腺癌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率100%.建立Coxproportion hazardmodels,探讨Ley的预后意义.结果Ley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Ley高表达的患者增殖活性强(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的预后分析中,Ley的预后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y表达与增殖有关,Ley高表达的细胞增殖活性强.
作者:黄波;郭健;韩梅;臧玉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阿可达(帕米磷酸二钠)并用化疗对骨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68例骨转移癌患者静脉滴注阿可达60mg~90mg,每四周重复,同时并用化疗.结果止痛有效率为91.2%,活动能力改善率为76.4%,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及一过性疼痛加重.结论阿可达能较好地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所引起的骨痛,促进骨骼修复,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安全可靠,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孙涛;于英莉;高雅苓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HSP60在不同病变胃粘膜中的表达,以探讨HSP60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04例不同病变胃粘膜进行HSP60的检测.结果HSP60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以强阳性和中等强度阳性为主,阳性表达率为73.5%,过表达率为57.1%;与浅表性胃炎和胃粘膜糜烂及溃疡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萎缩性胃炎及不典型增生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过表达率之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HSP60表达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和胃粘膜溃疡及糜烂组,胃癌组的HSP60过表达率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和不典型增生组,提示HSP60的过度表达发生在胃癌的进展过程中.
作者:马锐;伞宝君;袁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FEP-BY01型高能超声体外聚焦肿瘤热疗机、用于治疗腹膜后转移淋巴结的有效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应用FEP-BY01型高能超声体外聚焦肿瘤热疗机治疗腹膜后转移淋巴结45例、其中辅助放疗28例.结果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复查彩超和CT提示CR 37.78%(17/45),PR 40%(18/45)PC22.22%(10/45).全组病例治疗中无损伤、无痛苦、无副作用.结论高能超声体外聚焦(FEP)技术,用于治疗腹膜后转移淋巴结是有效的、临床可行的.
作者:王晓杰;陈东;邓元;鞠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GST-π在肺癌中的表达,探讨GST-π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GST-π在193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78例非小细胞肺癌、7例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健康人血清GST-π含量.结果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76.7%)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GST-π含量明显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及健康人.GST-π表达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与肺癌TNM分期和肺癌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结论GST-π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标志物,对非小细胞肺癌与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作者:薛奇;汪良骏;罗贤懋;魏慧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纯粘液癌形态学特征,为术中冰冻病理确诊乳腺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结果癌细胞分泌多量粘液进入乳腺间质形成粘液湖,微小上皮簇漂浮其中,胞浆内有空泡,核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核偏位.结论沿着粘液湖重要线索,准确识别微小上皮簇的异型性是术中确诊纯粘液癌的正确方法和可靠依据.
作者:张吉文;刘丽男;李东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预测我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肿瘤防治研究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省70年代和90年代六个调查点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了死亡率的平均年增长值,估计、预测近年我省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结果我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70年代为88.79/10万;90年代为100.96/10万.上升了18.21%,已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二位.预测2005年,我省恶性肿瘤总死亡率将为153.42/10万.其中男性为182.80/10万;女性为121.68/10万.结论应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加强肿瘤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作者:赵岩;董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SV-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将新近克隆并构建的含HSV-TK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R3-TK,用Lipofectamine转染至人脑胶质瘤TJ905细胞中,给予ACV,用FCM检测了对细胞DNA含量的影响.结果转染了TK基因的细胞在ACV的作用下,DNA含量下降(分别为109.43和65.81;而对照组分别为109.28和83.24,细胞DNA的合成被抑制.结论证实了我们克隆的TK基因对人脑胶质瘤的杀伤作用,同时也将HSV-TK/ACV系统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推进了一步.
作者:苏君;杨海城;肖宏;张学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近十余年来,随着对鼻咽癌临床行为、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加深,放射物理、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和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鼻咽癌的放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已从常规的二维等中心治疗技术逐步向先进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较变.
作者:崔念基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