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麦胚提取物(WEE)辅助化疗的初步研究

喻卫红;逯晓波;于得泉

关键词:麦胚提取物(WEE)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维生素E(VE) 5-氟脲嘧啶(5-Fu) 抑瘤率
摘要:目的抗癌药物对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的人体正常组织损伤较重,本研究旨在辅以天然营养素,探讨其对保护正常组织,修复受损组织,提高化疗疗效的作用.方法观察化疗荷瘤小鼠,同时辅以天然营养素麦胚提取物(WEE),比较肿瘤抑制率.结果实验组(饲喂WEE)与对照组(单纯化疗)比较,肿瘤抑制率高于后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WEE可协同化疗抑制肿瘤,提高机体的解毒功能.
实用肿瘤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胃仿真内窥镜(CTVE)扫描参数的优化选择

    目的探讨获得佳的CTVE图像效果和真实性而选用恰当扫描参数.方法选用经胃镜诊断为胃癌30例病人,采用不同螺距、层厚和重叠重建间隔扫描参数制做胃的仿真内窥镜,并观察图像质量.结果①螺距为1.0,层厚为10mm、8mm、4mm时,CTVE的图像质量较佳百分比分别为83.33%,96.67%,80%.②固定8mm层厚时,螺距为1.0、1.5、2.0时,CTVE的图像质量较佳百分比分别为96.67%,80%、60%.③固定层厚10mm时,重建间隔重叠分别为25%、50%、75%的CTVE图像质量较佳百分比分别为83.33%、93.33%、93.33%.结论采用8mm层厚、螺距1.0、重建重叠50%所得内窥镜图像质量较佳.

    作者:王长德;李义华;张敏;刘汝泉;朱建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癌变中核DNA含量变化特点

    目的研究肺支气管良恶性病变中DNA倍体及DNA指数(DI)情况;探讨DNA含量在癌变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用图像分析系统(MPIAS-500)对39例支气管粘膜慢性炎、45例支气管粘膜上皮鳞状上皮化生、45例支气管粘膜上皮异型增生、63例支气管肺癌进行DNA倍体分布及DNA指数的检测.结果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组、鳞状上皮化生组非整倍体均<1.3%,DI均值分别为0.92和1.03;异型增生组非整倍体为2.8%,DI均值为1.34;而肺癌组非整体为18.93%,DI均值为1.72,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1).结论肺支气管良、恶性病变细胞核DNA倍体和非整倍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不同;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癌变过程中核DNA含量逐渐增多,核型分布范围增宽,非整倍体细胞增多,DI均值呈递增趋势.

    作者:杨国仪;华惠琦;虞敏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EDP方案与CEDH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比较CEDP和CEDH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毒性反应.方法自1994年1月~1998年9月将73例Ⅲ、Ⅳ期NSCLC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CEDP方案或CEDH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二种化疗方案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CEDP方案与CEDH方案的有效率相近,分别是30.8%和29.4%,对肺鳞癌CEDP方案比CEDH方案的有效率略高,对肺腺癌CEDH方案比CEDP方案的有效率略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EDP方案与CEDH方案的平均缓解期及中位生存期接近,但CEDH方案的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较轻.结论CEDP方案及CEDH方案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NSCLC方案.CEDH方案由于毒副作用低,对一般状态差以及老年病人更为适合.

    作者:张清媛;张丽杰;张志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D44V6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及胃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对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35例非癌病变组织和65例胃癌中CD44V6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和非癌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差别有显著性(P<0.05).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和TNM分期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CD44V6阳性者术后3年死亡率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分子学改变,检测其表达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状况和判断预后.

    作者:范开席;王家林;张盛范;胡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整合蛋白α5、β1亚基在癌症中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目的研究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在胃癌,结直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等生物行为的关系,及四种癌症之间α5和β1亚基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0例胃癌,21例结直肠癌,20例宫颈癌,20例乳腺癌石蜡标本α5、β1亚基的表达水平.结果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在四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有一定类似,癌组织较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低,高中分化肿瘤比低分化肿瘤表达水平高,但下降概率有差异.α5、β1亚基在同种癌症中表达也有差异,β1的表达水平相对较高.结论整合蛋白α5和β1亚基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并且与分化程度有关,与转移的关系比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α5、β1亚基在四种癌症中的表达有一致性,但也有差异.不同种类亚基在癌症中的表达有差异.

    作者:周逸平;苏剑敏;康越;许祖德;查锡良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卵巢癌GST-π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卵巢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GST-π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卵巢癌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GST-π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7%和13.3%,正常卵巢组织中无GST-π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ST-表达的阳性率在卵巢癌病理1~2级组明显高于3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ST-π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GST-π基因的改变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GST-π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辅助指标.

    作者:马琳;欧阳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应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附8例无病生存3年以上随访观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诱导化疗主要是全反式维甲酸和蒽环类等药物,完全缓解率60%~80%.亦有不少长期生存患者,但产生耐药性和复发者也较多.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在治疗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8例在复发时仅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现无病生存已在3年以上,报告如下:

    作者:白朝英;赵林海;刘玉梅;狄国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口腔降温可预防化疗引起的口腔炎

    目的观察口腔降温对化疗引起的口腔炎的影响.方法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的病人,126人次分两组,口腔降温组口含小冰袋,与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口腔降温组55人次未发生口腔炎者6人次,发生Ⅰ度口腔炎者18人次,发生Ⅱ度口腔炎者24人次,发生Ⅲ度口腔炎者6人次,发生Ⅳ度口腔炎者1人次.结论口腔降温操作简单,无副作用,可以预防或降低化疗性口腔炎的发生.

    作者:郝玉萍;邢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妇科查体、超声、RI及CA125在附件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比较妇科查体、超声显像、RI及CA125在附件区良、恶性肿物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四格表法计算四种诊断手段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判定其可信度.结果四种诊断手段中,妇科查体及RI值的敏感度高,为94.1%;而CA125的特异度、准确度及阳性预测值高,分别为85.1%、81.3%和63.2%;妇科查体诊断的阴性预测值高,为97.0%.结论联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将不断提高附件肿物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

    作者:周欣;黄丽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适形放射治疗肺转移瘤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适形放射治疗对肺转移瘤的治疗意义.方法自1996年9月~1998年12月采用X线适形放射治疗肺转移瘤59例,单发转移灶24例,多发转移灶35例.首程治疗共106个灶,再程治疗34个灶.临床靶体积(CTV)0.29~163.17cm3,平均9.42cm3.计划靶体积(PTV)3.62~231.83cm3,平均17.68cm3.使100%等剂量线覆盖PTV,并以此为靶区处方剂量.单次靶区处方剂量平均为9.69Gy,间隔1~2天,总照射剂量平均33.4Gy.结果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4%、54.2%.近期肿瘤退缩率分别为CR45.0%、PR39.3%和NR15.7%.放射性肺炎发生率11.4%.结论X线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局部肿瘤,不增加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郭占文;李玉;田起和;阎英;王安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上颌窦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晚期上颌窦恶性肿瘤术前放疗18例术后放疗18例、单纯手术14例,病人的生存情况.方法全组50例,手术前行40~60Gy放疗,2~4周后进行手术18例;手术后2周进行放疗18例;单纯手术14例.结果术前放疗:一年生存率94.1%(16/17),三年73.3%(11/15),五年58.3%(7/12),十年生存率44.4%(4/9).术后放疗:一年生存率93.7%(15/16),三年71.4%(10/14),五年54.5%(6/11),十年生存率42.8%3/7).单纯手术:一年生存率84.6%(11/13),三年44.4%(4/9),五年生存率22.2%(2/9).结论对较晚期的上颌窦恶性肿瘤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徐成钧;姜力;李树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49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49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本文对我院1990~1999年收治的原发于扁桃体的恶性淋巴瘤病人其临床特点:年龄,病理,临床分期,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扁桃体恶生淋巴瘤以中老年患者居多,病理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中T细胞型28例、B细胞型21例,以中高度恶性居多.Ⅰ期用CHOP+放疗+干扰素的23例病人完全缓解(CR).Ⅰ期单用化疗的7例病人均短期复发; Ⅱ、Ⅲ、Ⅳ期19例病人仅用CHOP方案化疗的疗效差,均于短期内死亡.结论原发于扁桃体的恶性淋巴瘤,早期发现、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途径之一.

    作者:张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cyclin D1、pRb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cyclin D1和pR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67例大肠癌、40例癌旁粘膜和40例正常粘膜中cyclin D1和pRb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cyclin D1和pRb的阳性率分别为44.8%和100.0%,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0.05),cyclin D1在低分化癌的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C+D期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P<0.01);pRb在C+D期的过表达率高于A+B期(P<0.05),pRb的过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cyclinD1和pR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yclin D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而pR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朱龙贤;黄文斌;朱晓群;齐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阻滞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中异丙酚小剂量分次静注辅助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宫颈癌根治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采用异丙酚0.4~0.5mg/kg分次静注辅助连续硬膜外阻滞;B组全麻气管内插管,吸入异氟醚,间断推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前SBP、DBP、HR无显著差异(P>0.05).A组病人在腹腔淋巴结清扫时SBP、DBP有较显著的降低(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结束时B组SBP、DBP较麻醉前有较显著的升高(P<0.05),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两组HR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清醒情况:B组病人有17例拨管时完全清醒,有3人呼之能睁眼,处于浅睡眠状态.A组病人拔管时均完全清醒.结论选择小剂量、分次缓慢静注异丙酚辅助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宫颈癌根治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霍星;樊红梅;修萍;王国年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超分割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总数的80%,且化疗、放疗对其有一定的限度.随着抗肿瘤新药的不断发现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其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现将我院1998年~2000年对5例非小细胞肺癌进行超分割放疗加MVP方案化疗的疗效报告之.

    作者:刘萍;迟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肿瘤手术吸引器管接口污染的调查

    目的研究手术期间中心吸引器接口污染对肿瘤细胞种植的影响.方法对55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所使用的吸引器上接口(即墙壁接口)管腔内外两面以无菌操作方法取样装入试管,另取一棉签同法在下接口(与手术台连接口)管腔内外两面采样,同时送检.经35℃24小时细胞计数.结果55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所使用的吸引器下接口肿瘤细胞数均>2CUF/cm2,>60CFU/cm2者28例,占50.9%(28/55).结论本结果提示手术期间中心吸引器接口的污染对肿瘤细胞的种植有明显影响,应对吸引器下接口的清理有充分的认识,以避免因中心吸引器接口污染而导致肿瘤细胞种植的发生.

    作者:练向群;张翼;朱敬;万晓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检测

    1989年Morin等首先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发现活化的端粒酶,1994年Kim首创高度敏感特异的PCR-TRAP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自此,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利用端粒酶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用于诊断和评估预后,是当前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之一.本文拟介绍端粒酶与消化道肿瘤的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消化道肿瘤的检测及其应用作如下综述.

    作者:高华;袁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肾癌的CT诊断与分期

    目的探讨CT对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肾癌的CT征像,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结果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Ⅰ期87.5%,Ⅱ期85%,Ⅲ a期50%,Ⅲ b期83.3%,Ⅲc期87.5%,Ⅳa期75%,Ⅳb期100%.淋巴结转移83%,静脉受侵75%.结论CT为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同时讨论了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失误原因及依据.

    作者:项文英;邱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IL-4基因修饰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

    目的探讨IL-4基因修饰对肝细胞癌多药耐药(MDR)的逆转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逆录病毒载体将IL-4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细胞系HepG2,采用MTT生物活性法检测药物敏感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P-糖蛋白(P-gP).微量荧光分光光度法分析癌细胞内ADM聚集量.结果IL-4基因修饰显著提高癌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耐药逆转倍数在6~32倍间)及增加ADM在癌细胞内聚集;P-gP阳性表达率(5%±0.6%)较野生型及空载体修饰细胞(98.5%+0.5%)明显降低.逆转作用可为PKC激活剂TPA所阻断.IL-4基因修饰瘤苗及其培养上清与野生型细胞共培养,也可使野生型瘤细胞产生逆转效应.结论IL-4基因修饰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形式逆转肝癌细胞MDR,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gP表达及抑制PKC活性有关.

    作者:付劲蓉;李成荣;周雅德;汤为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脑干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例报告

    1资料与方法脑干肿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15%,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我们尝试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4例脑干肿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飞;杨进;聂歆闻;张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实用肿瘤学杂志

实用肿瘤学杂志

主管:哈尔滨医科大学

主办:黑龙江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