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贤;黄文斌;朱晓群;齐琼
目的探讨CT对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肾癌的CT征像,将其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结果CT与手术病理符合率:Ⅰ期87.5%,Ⅱ期85%,Ⅲ a期50%,Ⅲ b期83.3%,Ⅲc期87.5%,Ⅳa期75%,Ⅳb期100%.淋巴结转移83%,静脉受侵75%.结论CT为肾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征象,同时讨论了CT对肾癌术前分期的失误原因及依据.
作者:项文英;邱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与正常相应细胞的差异、化疗前后急性淋巴细胞核基质蛋白的影响、温度对核基质蛋白的影响以及部分核基质蛋白的等电点.方法用高盐法提取核基质蛋白,SDS-PAGE、2-D电泳分析核基质蛋白的变化.结果在分子量为60KD、65KD75KD处出现了正常相应细胞所没有的核基质蛋白,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分子量为65KD、75KD的核基质蛋白消失,60KD、90KD处核基质蛋白减少,温度在42℃、30min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核基质蛋白受破坏.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正常相应细胞相比有组分的改变,核基质蛋白是化疗药物的作用位点,核基质蛋白对温度敏感,分子量为60KD、65KD、75KD的核基质蛋白等电点分别是6.5,6.2,6.0.
作者:李娟;罗绍凯;彭爱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诱导化疗主要是全反式维甲酸和蒽环类等药物,完全缓解率60%~80%.亦有不少长期生存患者,但产生耐药性和复发者也较多.我院自1993年至1999年在治疗2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有8例在复发时仅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治疗,现无病生存已在3年以上,报告如下:
作者:白朝英;赵林海;刘玉梅;狄国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1资料与方法脑干肿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的1%~15%,目前以放射治疗为主,我们尝试使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4例脑干肿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飞;杨进;聂歆闻;张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观察磷酸雌二醇氮芥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其副作用.方法从1991年2月~1998年4月对36例晚期前列腺癌行去势术并每日口服磷酸雌二醇氮芥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6例前列腺癌中,有25例为CR,5例为PR,有效率达83%.盆腔淋巴结转移8例,7例转移肿大淋巴结消失,有效率(7/8)88%.骨转移16例,其中12例骨转移灶消失,有效率(12/16)75%.结论磷酸雌二醇氮芥治疗中低分化的晚期前列腺癌效果非常显著,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付成;庞兆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大肠癌中cyclin D1和pRb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67例大肠癌、40例癌旁粘膜和40例正常粘膜中cyclin D1和pRb的表达.结果大肠癌中cyclin D1和pRb的阳性率分别为44.8%和100.0%,明显高于癌旁粘膜和正常粘膜(P<0.05),cyclin D1在低分化癌的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C+D期的过表达率明显高于A+B期(P<0.01);pRb在C+D期的过表达率高于A+B期(P<0.05),pRb的过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相关分析表明,cyclinD1和pRb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cyclin D1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并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而pRb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
作者:朱龙贤;黄文斌;朱晓群;齐琼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贲门癌各种手术入路的术后早期并发症,以选择贲门癌的佳手术入路.方法对本院108例三种不同手术入路的贲门癌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对各年龄段的手术入路数进行比较.结果经胸手术的左胸后外侧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较不经胸手术的上腹正中切口,其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前者也明显高于后者(P<0.01).本组70岁以上高龄患者采用上腹正中切口较多.结论贲门癌的手术径路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对高龄、心肺功能不全者宜采用上腹正中切口.对疑有食道下端肿瘤浸润、体质及心肺功能较好者宜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
作者:吴康康;高明达;李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0例卵巢癌,3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GST-π基因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在卵巢癌和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GST-π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6.7%和13.3%,正常卵巢组织中无GST-π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GST-表达的阳性率在卵巢癌病理1~2级组明显高于3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GST-π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GST-π基因的改变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GST-π蛋白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辅助指标.
作者:马琳;欧阳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各种内引流术在不能切除的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52例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生存情况.结果行胆肠Roux-Y内引流术210例,胆肠置管架桥内引流者9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引流27例,12例胆肠Roux-Y加胃肠吻合.前两者病人61%以上都能在术后一周血胆红素下降一半以上.结论胆肠Roux-Y内引流术适合大多数胆道低位梗阻,而胆管置管架桥胆肠内引流术几乎适应于各平面的胆道梗阻,尤其是病变较晚,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视为一种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付庆才;华向东;刘国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研究微血管的密度与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对微血管密度进行检测.方法病例选自我院1993~1996年间直肠癌手术切除病例110例,应用常规石腊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检测,在10×10倍视野下选择微血管多的视野3个,每例切片先后两次计数,然后取其平均值,经X2检验进行资料数据处理.结果110例直肠腺癌微血管的平均值为63.1/每野100x,其并有肝转移者平均84.6/每10x.结论血管密度增加与肝转移有关,与其组织学分类分级、淋巴结转移关系不明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
作者:王彦;李奕;李强;吴沈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对采用硬膜外麻醉的下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吗啡复合液单次硬膜外腔注入行术后疼痛治疗,并对镇痛效果、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0例下腹手术患者,麻醉方法全部采用1.6%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手术结束后将吗啡复合液经硬膜外导管缓慢注入,注药后立即拔出硬膜外导管.回病房后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等情况,并对镇痛效果、副作用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妇瘤手术患者术后止痛效果比较满意,术后完全无痛达80%.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止痛效果不很理想,术后完全无痛仅20%.血压、脉搏、呼吸均在正常范围,副作用较少.结论单次硬膜外腔注入吗啡复合液行术后止痛,仅对创伤较小的手术效果理想.
作者:杨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病理学诊断是目前现代医学中具权威性的诊断.病理医生的作用正在逐渐地推到非常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简称冰冻诊断),一旦诊断失误其后果十分严重.本文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参考国内外病理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浅谈冰冻诊断中的一些问题.
作者:李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为提高乳腺病变冰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方法就我院病理科1999年1月~2000年5月间1524例乳腺病变的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乳腺病变的冰冻切片占冰冻切片总数的66.46%,居首位.对1524例乳腺病变冰冻切片与石蜡切片进行对照比较,得出确诊率99.21%(其中完全符合98.45%,基本符合1.55%).未确诊率0.65%.误诊率0.13%,1524例病例中,良恶性病变之比为1.08:1.结论充分肯定了冰冻切片诊断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刘丽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博宁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止痛效果.方法应用博宁加化疗和单用化疗两组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30例博宁加化疗止痛效果CR 16例(53.3%),PR11例(36.7%),止痛总有效率CR+PR 27例(90.0%).对照组28例单用化疗,止痛效果CR 4例(14.3%),PR6例(21.4%),止痛总有效率CR+PR 10例(35.7%).两组差异显著(P<0.05),博宁应用中除少数出现骨痛加重外,余无异常.结论博宁是一种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的新一代双膦酸盐制剂,与化疗并用于乳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更好.
作者:吴桦;高福学;刘丽华;柴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DDP联合IL-2胸腔内局部应用治疗恶性胸水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恶性肿瘤合并胸水患者随机分为DDP+IL-2组和DDP组采取胸腔内局部用药.结果DDP+IL-2组对恶性胸水的有效率为85.71%,明显高于DDP组有效率47.62%(P<0.01),两者有极显著差异.结论DDP联合IL-2胸腔内局部应用是治疗恶性胸水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潘某,女,46岁,因下腹部胀痛1年入院.经查体及B超探查后诊断为子宫肌瘤,并于2000年7月7日行子宫全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平滑肌瘤.术后两天排气,予半流饮食,进食后出现持续性全腹绞痛.查体:体温38.5℃,痛苦面容,腹膜刺激征阳性,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腹穿为桔黄色腹水,血WBC11.8×109/L,N 0.90,7月10日腹痛加重,无恶性呕吐,急查血Ams168u,腹水Ams336u,腹透提示不全梗阻,予禁食,胃肠减压等治疗.未见明显疗效.7月12日出现表情淡漠,休克状态,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腹腔少量淡黄色积液,全结肠充气扩张明显,小肠充血水肿,回盲部上20cm有一回肠憩室,约2cm×1.5cm,与周围肠管粘连,形成梗阻,其后长约20cm回肠肠管充血水肿更为明显,呈暗红色,未见缺血坏死灶,胰腺中度水肿,直肠后穹隆积脓约30ml,原术区阴道残端及后腹膜无异常.松解梗阻肠段后于其根部肠系膜用1%普鲁卡因针封闭,热敷肠管,血运恢复,色泽逐渐红润,未作肠切除.切除憩室,经肠道减压后大量盐水冲洗肠腔后关腹.术毕诊断为:①回肠憩室并不全梗阻;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③子宫肌瘤(术后).术后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恢复,并于7月22日病愈出院.
作者:朱其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及受体I(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Receptor Ⅰ TβR1)基因在人类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抗TGF-β1和TβR1多克隆抗体对107例胃癌组织中的TGF-β1和97例胃癌组织中的TβR1基因表达蛋白进行了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统计学(X2)分析.结果1.TGF-β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4.4%)及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29.2%)其差异非常显著(P<0.01).2.TRβ1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9.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9.6%)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75.6%)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胃癌组织中的TGF-β1和TβR1基因表达蛋白检测分析,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及恶性程度的判断.
作者:陶秀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技术(MEIA)测定68例胸水中CEA、CA125及FeR的含量.结果恶性胸水中CEA、CA125及FeR的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胸水组,P<0.001.结论三项联合测定可提高癌性胸水诊断的敏感度,对恶性积液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梁玉全;康彬;吴素琴;谢建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加深对甲状腺腺瘤临床特点及声像图特征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分析24例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特征及高频声像图特征.结果甲状腺腺瘤以女性多见,多无症状,触诊质地中等硬度、边界光滑、随舌咽活动.超声以混合回声肿块多见,可伴较大钙化,边界均清晰光整.结论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特点及声像图特征较明确,通过总结可为我们以后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秀云;张艳华;郑秀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