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李富玉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韩培海

关键词:白塞氏病, 从肝论治
摘要:李富玉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从医三十多年,对白塞氏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李老认为此病多由饮食不节,脾不健运,湿邪郁久或热化或寒化,蕴结于肝经循行部位上所出现的相应病证,故本病多应从肝论治.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分析

    我院2000年1月~2005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志红;唐基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清菌安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清菌安胃汤治疗HP感染性胃病的疗效和中医药治疗HP感染性胃病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117例被诊断为HP感染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64例,西药对照组53例,分别以中药清菌安胃汤为主方,根据中医辨证加减,西药四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或奥美拉唑)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于停药1个月后复查,对比观察中西药的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治愈率为53.13%,总有效率为85.94%;西药对照组治愈率为52.83%,总有效率为86.7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中药清菌安胃汤根除HP感染,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疗效理想,有较好的前景.

    作者:温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浅谈外感咳嗽辨治体会

    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将外感咳嗽辨证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表寒里热咳嗽、表寒里湿咳咳、燥热咳嗽进行遣方用药,疗效颇显,现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姚树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AST、ALT及AST/ALT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关系探讨

    对108例4种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ST、ALT检测及AST/ALT比值分析显示:血清ALT在各种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以湿热中阻型明显,同其他三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AST在各证型中亦有不同程度升高,其升高幅度较血清ALT小,除肝郁脾虚型外,其他3组无显著性差异.AST/ALT比值在湿热中阻证、肝郁脾虚证中其值小于1,在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其值大于1,以瘀血阻络证值高接近1.16.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证型不同,肝损害程度不一,随着中医病理发展和证型的变化,血清AST、ALT检测及AST/ALT比值亦有不同的变化.可考虑将上述值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分型诊断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盛桂琴;徐秀梅;江一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试论脑为水火之脏

    中医学对脑的论述,早在<内经>时代就开始了,但由于历史原因,对脑的认识并未象五脏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将脑归为奇恒之腑,这也说明了古人对脑的认识并不深刻,有许多理论尚待发掘.然而,脑科学的发展近十几年来突飞猛进,当代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对探索脑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然,这说明脑不再是一个附属品,而应独立出来,显示出其本来面目.中医学亦应该还脑一个清白,给出合理科学的评价.下面仅就个人观点谈谈对脑的认识.

    作者:王涛;王河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76例

    笔者自2002年4月~2004年11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7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梅;李汝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2003年2月~2004年2月在我科住院冠心病心绞痛病人84例,男50例,女3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66.5岁;病程1~6年,平均4年.84例患者均以发作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符合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第六版)有关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治疗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45~81岁,平均63岁;伴有高血压者24例、高血脂者11例、糖尿病者3例,有心机梗死病史者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6~82岁,平均60岁;伴有高血压者26例、高血脂者9例、糖尿病者2例,有心机梗死病史者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郑毅;韦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赵献可肾水论在妇科中的应用

    明代名医赵献可,字养葵,学术上秉承易水学派薛己补脾补肾观点,而多取其补肾之论,倡导肾水命火之说,认为两肾俱属水,命门居中属火,命火养于肾水,为生机之所系,故习用六味、八味丸以补肾水命火,而为其论治诸病的要领.从<邯郸遗稿>论妇人胎产经病可见其一斑.

    作者:毛永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方临床运用举隅

    历代诸贤称经方为群方之祖,组方严谨,疗效确切.笔者临床习用经方,现介绍数例治验,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明方;陈瑞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心肌和间质发生了炎症性病变,引起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近年来本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当前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这类疾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秋玲;李兆凤;乔立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23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电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将46例VD患者按HDS评分不同随机分为电针组和西药尼莫通组,观察二组患者治疗前后HDS、主要症状、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HDS、主要症状、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效果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电针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作者:陈振虎;赖新生;江钢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治肝病小议

    小柴胡汤为<伤寒杂病论>中一首经典方,主治伤寒邪入少阳半表半里,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陈瑞春教授在五十余年行医过程中,学伤寒、用伤寒,认为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证,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1].在此仅就陈教授用小柴胡汤治疗肝病的经验,做一次小小回眸.

    作者:羊燕群;周建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从痰热内阻治疗失眠之探讨

    笔者在跟随导师学习的过程中,对失眠的辨证治疗颇有感触,现将之小结,以飨同道.

    作者:刘彦廷;许嵘;杨秀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金匮要略》腹诊运用浅析

    腹诊是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关于腹诊的记载尤为突出,对临床颇具指导意义,现将其运用归纳如下:

    作者:侯美英;余晓清;刘永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腹八针足三里治疗聚证疗效观察

    在临床上,聚证较常见,尤以中老年患者较多见,笔者采用腹八针足三里结合辨证分型治疗聚证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4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功能性便秘患者9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耳穴贴压加针刺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等穴位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口服番泻叶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7%,对照组是39.6%.两组间疗效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耳穴贴压加针刺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耳穴贴压加针刺疗法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较佳方法.

    作者:曾燕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2例

    1996年2月~2000年1月,我们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李国栋治疗习惯性便秘经验撷萃

    便秘是指因大便排出困难、排出时间延长的一种临床常见症状,常伴有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燥,或排便不尽感,或下坠感等.引起便秘的原因有胃肠燥热、气机郁滞和气血亏虚等.李教授通过治脾、胃、肺、大肠等脏腑以及从瘀、痰、湿等论治着手,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邱剑锋;袁亮;洪子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进展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其发生率约占急诊骨折病人的17%[1,2].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极大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况高华;王昭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李富玉治疗白塞氏病验案

    李富玉主任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全军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从医三十多年,对白塞氏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李老认为此病多由饮食不节,脾不健运,湿邪郁久或热化或寒化,蕴结于肝经循行部位上所出现的相应病证,故本病多应从肝论治.

    作者:韩培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