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杨少山辨治胃病之经验总结

张志娣

关键词:胃病, 中医药疗法
摘要:杨少山系浙江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医60余载,学识渊博,经验丰厚,擅理杂病沉疴,临床尤精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固本消浊汤治疗高血脂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B超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发病率不断升高.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1].一年多来,我们用固本消浊汤对高血脂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力强;易自刚;苏毅强;胡玉英;宁发锦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骶管阻滞加中药内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994年12月~2002年12月,我院采用骶管阻滞配合中药内服和单纯骶管阻滞,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治疗,结果显示前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碱能性荨麻疹从血论治1例报道

    李某,男,18岁,学生.素喜爱篮球运动,于2个月前发现每次运动后,全身皮肤瘙痒,以背部显著,呈热痒,偶见背部粟粒样丘疹,以汗出部分为重.自己曾口服息斯敏等药物无明显效果.症状时轻时重,以辛辣饮食或洗澡后加重,或稍运动后即背部奇痒难忍,先后在各大医院诊治,服用特非那丁等抗过敏药物,症状无明显好转,现要求中医治疗.患者素喜食辛辣厚味,性情急躁,怕热喜凉,常自觉肌肤潮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体瘦舌色红苔少津,脉细数.常规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脾检查正常,皮肤正常,无原发疹,皮肤化痕实验阳性.诊断为胆碱能性荨麻疹,辨证为血热受风.治则:养阴凉血,疏风清热(患者素体血虚有热,复感风热之邪,热邪入营).药用:生地30 g,玄参30 g,知母15g,紫草10 g,荆芥8 g,丹皮10 g,连翘10 g,赤芍10 g.水煎服,每次200 mL,日2次.6剂后症状好转,继续服用3剂后痊愈,剧烈运动后无任何不适.

    作者:王海燕;来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持续半年以上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预测,慢性疲劳将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现代医学治疗主要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增强体力以达到抗御和消除疲劳.笔者运用补中益气汤以调节脾胃为主,治疗CFS 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小儿咳喘合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小儿咳喘性疾病为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对此,我们研制了小儿咳喘合剂与西药结合治疗小儿咳喘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现有年轻化趋势.该病症状复杂,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多年来,我们应用穴位注射配合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386例,并进行疗效观察比较,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秀强;杨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祛瘀痛经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5例临床观察

    我院在2001年7月~2003年6月,采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任艳丽;胡生海;张海礁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增液汤在《温病条辨》方中的配伍运用特点探讨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热象明显,具有化燥伤阴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由于温病病因的特殊性,故易于造成阴液亏虚的病理特点,并且这一病理常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温病的治疗中,养阴法是一个主要的治法,历代医家在温病治疗中也特别重视养阴.清代温病大师吴鞠通创立的增液汤,由于其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而在<温病条辨>诸多方剂中都得以灵活化裁,配伍运用,成为温病养阴法的基本方.现就增液汤在<温病条辨>方中的配伍运用特点试作探讨,有不确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作者:王礼凤;彭玉兰;江红兵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连建伟论治肝咳经验采菁

    连建伟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学验俱丰,能融古铸今,化裁新意,在内、妇、儿科上均有很高的造诣.笔者有幸侍诊其侧,随师临证,遇见某些咳嗽之证,若单纯治肺止咳,则收效惘然,但若能从肝论治,则收立竿见影之效.现总结连建伟教授经验以供同道赏析.

    作者:毛军民;李如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孙轶秋运用温阳法治疗儿科疾病举隅

    孙轶秋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30年,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尤擅于用温阳法治疗小儿疑难杂病,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随诊,获益非浅.兹举其临床治验3例,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曾智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30例分析

    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是指患者以不明原因出现全身疲倦感为主的综合征.由于近年来发病人数越来越多,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将1997年至2003年间诊治的3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表现及诊治分析如下:

    作者:王纪贵;姚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杜马四藤药酒治疗康复期腰椎间盘突出症7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为解决其易复发、难根治的问题,近年来我们用杜马四藤药酒进行康复期临床研究并对照,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林雅;邓中华;李晓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杨仁旭教授治疗咳嗽经验

    导师杨仁旭主任医师是四川省名老中医,从医30余年来,学验俱丰,尤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多见良功,笔者跟师随诊期间颇有心得,特对咳嗽一病的吾师经验小结如下:

    作者:张旗;杨明高;刘艳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

    糖尿病肾病(DN)主要指糖尿病性肾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心、脑、肾三大合并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预后.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肾病科采用益气滋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DN3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夏红梅;尹卫华;宋雅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肘后备急方》论灸法

    <肘后备急方>又名<肘后救卒方>、<肘后救急方>、<肘后急要方>、<肘后要急方>、<葛仙翁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是东晋·葛洪所著,约成书于公元三世纪末至四世纪初.葛洪将晋以前近千卷医方选而集之,著成<玉函方>百卷,又从中采其要约,为<肘后备急方>三卷,多选易得之药,且可悬于肘后,以备救卒发急症之需,故名之.

    作者:吴焕淦;施茵;姚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益肾壮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壮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服用益肾壮督汤;对照组30例,服用消炎痛,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83.3%,两组无明显差异;在改善关节症状、体征及阻止骨质破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明显改善血清CRP、IgA、IgG、IgM等实验室指标(P<0.05或P<0.01).结论:益肾壮督汤治疗AS有很好疗效,且对AS骨质损害具有保护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沈瑞子;邱仁斌;张丽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定志明目饮与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近视疗效观察

    定志丸是明末傅仁宇纂辑的<审视瑶函>中的方剂.该方由远志、石菖蒲、党参、茯神组成.笔者将定志明目饮(系我科在定志丸基础上加味研制而成)用于眼科临床,结合托吡卡胺滴服液治疗青少年近视,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洪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黄芪配红花在化脓性疾患中应用举隅

    1阑尾脓肿某男,72岁.持续右下腹痛3天入院.经体检、化验、B超等检查后诊为阑尾脓肿.包块约4cm×5 cm大小,触痛明显.未进院时,曾用头孢类抗生素3天,效不显著.进院后,用氨苄青霉素及甲硝唑静脉点滴给药3天,腹痛有减轻,但包块消退的进度不大,仍有3 cm×3 cm大小.患者不愿接受静脉用药,遂改中药:败酱草10 g,苡仁10 g,冬瓜仁10 g,蒲公英10 g,地丁10 g,黄芪10 g,红花6 g,生大黄6 g(后下),甘草3 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剂后复查,腹痛基本消失,右下腹隐约可触及食指尖大小包块.原方继服3剂后症状消失.

    作者:张有根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胃脘痛证治五法

    笔者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对胃脘痛诊治略具心得,现陈述于下.1清热涤痰、疏肝和胃法

    作者:管荫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益气温阳利水法治肝硬化腹水68例

    我院自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中医病房收治肝硬化腹水病人68例均采取中医治疗为主,西医对症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东方;丁永象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