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老慢支50例疗效观察

朱冬年;胡子元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疗法
摘要: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6岁;病程2~5年者18例,6~10年者23例,10年以上者9例;连续服中药1个月者14例,2~3个月者22例,3个月以上者14例.50例均作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共有咳喘痰多、胸闷气短、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病情变化均与天气有关,表现为冬重夏轻.严重感染高烧,合并心脏病者不在此列.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沈有庸药对运用经验

    药对是利用药物相反或相成的药性及功能,相互配合,彼此取长补短,以达到佳疗效的一种组合形式.全国名老中医沈有庸主任医师,从医四十余载,不仅临床经验丰富,而且在药对运用方面也颇有特色.现介绍其药对运用经验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戎平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无论在形体、生理、病理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年龄越小越显著.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大法与成人不尽相同,临床上必须根据小儿独有的生理、病理进行辨证施治,否则,不但影响疗效,而且容易酿成变证、坏证.下面谈谈本人临床肤浅体会.

    作者:丘裕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逆散在儿科的临床活用

    四逆散由柴胡、枳壳、芍药、甘草组成,在<伤寒论>中原治少阴热化之四逆症.本人根据其方理结合小儿机体的特点,以四逆散为主,据证加味,用以治疗小儿因脾胃不和引起的多种疾病效果显著,现举述如下:

    作者:沈桂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老慢支50例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本组共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0~85岁,平均66岁;病程2~5年者18例,6~10年者23例,10年以上者9例;连续服中药1个月者14例,2~3个月者22例,3个月以上者14例.50例均作胸部X线检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共有咳喘痰多、胸闷气短、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病情变化均与天气有关,表现为冬重夏轻.严重感染高烧,合并心脏病者不在此列.

    作者:朱冬年;胡子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药二步法治疗胃溃疡合并萎缩性胃炎

    笔者自1992年以来用中药二步法(第一步先治溃疡,因其症状相对明显、急迫,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第二步,在溃疡愈合的基础上,再侧重治疗萎缩性胃炎)治疗胃溃疡合并萎缩性胃炎,效果较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尹峰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胡珂辨证应用花类中药经验

    胡珂,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从事临床疾病诊治20余年,经验丰富,善于应用经方,且用药精简得当,尤其在脾胃病诊治中应用花类中药,取得满意疗效,现略介绍其中一二,以飧同道.

    作者:纪云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治验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除原发病因外,其一方面与先进科技确诊率的提高,更与患者自身个人卫生、人工流产、腹部手术等相关.笔者以为本病的发生是肾虚湿瘀搏结胞络而成,故在治疗上提出补肾祛瘀利湿、破瘀通络,其疗效颇为满意,现就49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相关资料小结如下.

    作者:杨晓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天麻钩藤饮内服及浴足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内服及浴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60例Ⅰ级和Ⅱ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天麻钩藤饮组(治疗组)30例和开博通组(对照组)30例,治疗4周.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天麻钩藤饮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钩藤饮内服及浴足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和缓、稳定持久,并有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作者:叶志龙;尹静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喻文球治疗脂溢性脱发经验

    脂溢性脱发是指由于遗传或内分泌异常,体内雄激素过多或对雄激素过度敏感,使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被抑制,毛囊生长期缩短,毛囊直径变小,从而导致的一种脱发.常伴有皮脂溢出过多.该病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也仅处在探索阶段.

    作者:丁雄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辨证分型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8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病变.2002年9月~2004年9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泄泻型IBS患者5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彭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益气润肠法治疗中老年慢性便秘临床观察

    中老年慢性便秘多以胃肠道动力减弱、无便意、大便次数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特发性便秘,并多长期服用大剂量的泻剂,病因不清,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益气润肠法为主,结合辨证加减,对42例慢性特发性中老年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晓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论温病卫分证治则与轻清宣透法

    温病卫分证治的总原则是辛凉解表,但在理解和具体运用上各医家观点不一.笔者研析历代医家的观点并结合近、现代人的临床实践,认为轻清宣透法是辛凉解表法的佳诠释.现就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作者:邱智;陆青媛;操儒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浅论湿证耳聋

    耳聋病根据病因病机通常分为风热耳聋、痰火耳聋、肾虚耳聋等诸多证型,六气之中的湿气通常没有被看作是耳聋病的致病因素.从临床病例以及古医案的整理情况来看,外感或内生湿浊所引发的耳聋在出现的几率上较其它证型的耳聋要少,因此古代诸贤未将此型耳聋定名.为了论述方便,无论外湿为因还是内湿为因,本文姑且称其为湿证耳聋.

    作者:米扬;江娟娟;肖永涛;谢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灵仙消刺散治疗骨质增生554例分析

    1灵仙消刺散组方威灵仙36 g,白花蛇4条,透骨草36 g,土鳖虫18 g,当归18 g,赤芍18 g,防风18 g.方中以威灵仙、白花蛇、透骨草为主药,三药都属辛温入肝经之品,具有较强的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功,广泛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挛之证.

    作者:高远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外治膏剂治疗恶性肿瘤特色探析

    探析中医外治膏剂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包括直接作用于瘤体、防治术后并发症、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治疗癌痛、减轻恶性腹水等,指出中医外治膏剂治疗恶性肿瘤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膏剂剂型的改革要与现代新工艺和新材料结合,开发出新型的中药经皮给药制剂,提高中医外治膏剂的治疗效果.

    作者:叶其馨;黎壮伟;钟美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四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33例临床观察

    泌尿系结石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以剧痛、血尿、尿痛为特征,易导致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笔者1998年1月~2004年12月门诊及住院共收治泌尿系结石症33例,均用自拟四金排石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贾丰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头风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头风痛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13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风痛胶囊,对照组给尼莫地平片.结果: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后均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结论:头风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液粘度来有效控制偏头痛发作.

    作者:潘光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祛痰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6例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三种类型.近2年来,我们用祛痰化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6例,并以45例(西药组)作为对照,今报道如下.

    作者:李炎戊;周德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妇产科临床实践中尿潴留的处理

    在妇产科临床实践中不论是在分娩过程中、分娩以后,还是在妇科、产科手术后,尿潴留都是常见的合并症,它也是造成女性泌尿系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原因造成的尿潴留,通过对240例尿潴留患者的观察,我们总结了在临床实践中尿潴留的处理措施和护理方法.现分述如下.

    作者:张艳霞;郝丽君;姚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医药抗急性肝损伤的研究近况

    1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引起肝损伤的病因多为感受时邪,或饮酒过度,或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等.金实等认为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湿热邪毒和饮食不当,且与体虚劳倦有关,病机变化主要为湿热邪毒蕴结肝脾,肝胆失疏,脾胃不健,气滞血瘀,脉络失和所致[1].连粤湘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湿热外侵或疫毒感染,郁于脾胃,以致湿热熏蒸,脾失健运,肝失疏泄,肝脾不和,胆液外溢而为之[2].孙江桥等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湿热毒淤,肝郁气滞,瘀血阻络,脾失健运,肝肾阴虚所致[3].

    作者:张伟;杨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