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炮姜涩用心得

黄东云;黄居森

关键词:炮姜, 温经涩血, 温脾固涩, 温中涩肠, 临床应用
摘要:炮姜味苦涩,性温,入肝脾经,以温中、固涩、止血功著.其温阳行滞而化脏腑沉寒痼冷,温经涩血而化阴止血、引血归经,温通兼有收敛之性,收涩不留碍邪之嫌.临床用治虚寒性出血及滑泻诸证,每获良效.兹举数案,求证于同道.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理论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我国部分地区的调查也显示COP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成为其稳定期的治疗目的[1].笔者根据洪广祥教授的经验,临床使用补中益气汤用于COPD稳定期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本文就其理论探讨如下.

    作者:薛汉荣;程光宇;丁云东;林色奇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益肾养血通便降浊方治疗肾性贫血38例临床观察

    肾性贫血(RA)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以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为主.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益肾养血通便降浊方治疗肾性贫血3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宝梅;陈新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龙胆泻肝丸的肾损害特点及原因分析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传统名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组成.主要适应证是:由肝胆实火引起的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胁痛、耳聋、耳肿,肝脾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淋浊、阴肿阴痒等.龙胆泻肝丸配方严谨,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但近年来国内出现多例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的临床报道,引起医务界及患者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就龙胆泻肝丸的肾损害病例特点及肾毒性原因做如下分析.

    作者:朱青;程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8例,用疏肝运脾汤合吗丁啉治疗,对照组(西医组)48例,单用吗丁啉片治疗,4周为一疗程,每周记录患者症状变化1次,疗程结束后进行总疗效的评估.结果: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26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0%;对照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8.7%;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一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寒温并用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体会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非典型哮喘,其作为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若诊治失宜,会逐步发展成典型支气管哮喘,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采取寒温并治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学麟;陈少东;杨鸿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朱砂及其制剂的合理应用

    朱砂,又名辰砂、灵砂,外观为有光泽、质重、触之不染手的朱红色粉末.性寒、味甘,有毒,归心经.具有清心、安神、定惊、明目、解毒、杀虫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心烦失眠、惊悸怔忡、癫痫发狂、视物昏花、疮疡肿毒、喉痹、疥癣.正因其作用广泛,故有几十种中成药含有朱砂;同时为了增强药性,或起到防湿、防蛀、保护药味的作用,或使丸剂外型美观,还有许多中药及中成药用其染衣(挂衣).因此朱砂及其制剂临床应用甚广,而服用致中毒的病例亦不鲜见,本文拟就如何合理应用作一简单探讨.

    作者:吴终慧;杨圣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运用牵引、推拿、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同时与传统的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的5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有效率分别为96.3%和92%,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和治愈率所需疗程之间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牵引、推拿、针灸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提高治愈率和缩短治愈疗程方面优于普通针刺法.

    作者:李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邵荣世应用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的辨治经验

    邵荣世老师从医四十余载,医术精湛,师古而不泥古,圆机活法,善纳新知,临证辨病与辨证并举,强调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每能药到病除,屡起沉疴.现将其辨治经验一二介绍如下:

    作者:季雁浩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炮姜涩用心得

    炮姜味苦涩,性温,入肝脾经,以温中、固涩、止血功著.其温阳行滞而化脏腑沉寒痼冷,温经涩血而化阴止血、引血归经,温通兼有收敛之性,收涩不留碍邪之嫌.临床用治虚寒性出血及滑泻诸证,每获良效.兹举数案,求证于同道.

    作者:黄东云;黄居森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陈祖皋温阳固表、调和营卫法治疗外感发热经验

    绍兴当代名医陈祖皋先生擅长外感热病的诊治,处方用药常融会寒温两派,临证每收良效.笔者侍诊4年,收益颇多,现就陈祖皋先生在外感热病中运用温阳固表、调和营卫法的经验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作者:童舜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追风活血止痛膏贴敷治疗肩凝56例

    笔者近几年来用自拟追风活血止痛膏治疗肩凝5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男42例,女14例;年龄45~65岁;单左肩14例,单右肩38例,双肩并发4例;病程短者1个月,长者3年.

    作者:杜树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寿世保元》预防中风法的临床研究

    中风病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甚高.早期预防中风,及时治疗中风先兆证,对减少中风的发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寿世保元>预防中风法结合现代中风先兆证病机的临床研究,作一简要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房兆亭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微棱形针刀治疗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卡压性头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微棱形针刀对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卡压性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用微棱形针刀治疗,对照组45例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4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分别为16、21、8例,经Ridit分析检验,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微棱形针刀适用于枕神经卡压性头痛的治疗.

    作者:胡红筠;王邦洲;吴爱香;付智钢;涂书榜;郑晓春;单景贤;彭家驯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的体会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全方由黄芪、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7味组成.方中黄芪用量甚大,是方中的主药.本方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中风后遗症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故不少临床医师往往将此方作为治疗中风偏瘫的首选方剂.但在使用中,有的效果很好,有的则无效,甚至造成一些不良后果.究其原因,中风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本方只适用于气虚血瘀者,而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痰火互结等证则不适用,所以临床一定要注重辨证论治,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杨学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席兰田治疗妇科病经验

    席兰田老中医是享誉万年县周边县乡镇的省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在中医药治疗妇科常见病及妇科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举验案5则介绍如下:

    作者:余银璋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按揉拿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按揉拿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2:1随机原则将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成2组,实验组60例采用按揉拿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1~3个疗程评定疗效;治愈率与疗程、病程的综合评价采用COX回归法.结果:1~3个疗程的累积治愈率,实验组分别为68.33%、80.00%、81.67%,对照组为6.67%、36.67%、53.33%;经COX回归分析,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程明显较对照组短.结论:按揉拿抹法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程短、疗效好.

    作者:邹冬华;余航;邵继满;熊建平;赵建玲;康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IgA肾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对照组17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治疗组给予自拟方芪地二藤汤加减配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有大量蛋白尿时配合激素;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西药.结果:治疗组21例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8%;对照组17例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6.4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贾红莲;冯梅;闫渠凌;李明权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合理使用中成药临床体会

    长期以来,由于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服用方便、可常备久服等优点,深受患者喜爱而被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如果投病人所好而盲目使用,或夸大某些中成药的作用而草率运用,或只对病却不进行辨证而随便滥用,不但无效反而会增添病人的痛苦.因此,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是每个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将我们在临床上运用中成药的体会,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曹扬波;胡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中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有3.6亿人,主要分布于亚( )、非洲及北美部分地区,我国是该病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多达1.2亿人[1],其中有50%~75%表现为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2],全球每年有200万人因此而死亡,为世界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自然病程长,一般可持续30~50年,且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作者:陆用连;兰晶 刊期: 2005年第09期

  •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9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IDDM)合并冠心病(CHD)的途径,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临床确诊的IDDM合并CH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与对照组.二组均以西药控制血糖、血压、降血脂以及抗凝,治疗组加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痰以改善症状治疗和预防其并发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控制达一般水平以上分别为91.30%、86.36%,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心电图ST-T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64%,对照组为64.28%,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与红细胞压积,治疗后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提高IDDM合并冠心病及其并发症治疗效果.

    作者:马伟民;牛印会;李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