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伟
除风益损汤出自元末明初倪维德所著的<原机启微>一书,该方具有养血活血、除风益损之功,用治各种眼外伤.方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藁本、前胡、防风7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四物汤养血活血,养血而不滞,行血而不破,畅达肝血以养目窍;佐以前胡、藁本、防风祛风逐邪通络以助消瘀明目,三药合用,祛风而不燥,无伤阳之弊.风气通于肝,风药则能入肝,目系高位,非轻灵开发之药不能入,故此3味药,既为祛风逐邪而设,又有升引药力的作用.综观全方,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眼外伤的治疗,疗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潘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8年6月至2004年3月,我院用自制肺炎糖浆加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6例,并随机设单纯抗生索治疗的对照组83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美;龚梦玉;许静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们运用川芎茶调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成华;许新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由于其安全、有效、方便,并可以避免手术操作痛苦,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据报导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但还存在着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出血过多等问题,一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用致康胶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吴洁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8~2001年笔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同学的指导下翻阅了大量的当代名医在解放后至80年代初撰写的医案、医籍,并于1999年暑假、2000年春节短期在家乡将阅读医案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中医临床水平,使自己受益终生.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笔者早在1989年就开始用化脓灸治疗哮喘,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于1995年开展了三伏天化脓灸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洪建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其多见于老年人.以往治疗的方法有劝患者少走路,少站立,用软海绵垫于足跟下,以及各种理疗、按摩、局部封闭,时或有效,但不持久.有手术将骨刺切除者,结果仍不能根治.笔者从1998年采用小针刀疗法,加局部封闭,全身抗炎,活血化瘀治疗此病,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张景琼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清瘟解毒汤对流感B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严格按要求入选病例62人,分别给予清瘟解毒汤及病毒唑含片治疗,观察病人用药后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清瘟解毒汤组总有效率高达83.87%,退热时间为(2.13±1.26)天,优于西药组.结论:清瘟解毒是治疗流感B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清瘟解毒汤则为临床有效方剂.
作者:廖欣;杨清;曲敬来;高雪;罗丽英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灵枢>中有关古人骨度尺寸的记载,折合成现代公制长度单位,即1寸≈2.333cm,再在现代人躯体骨骼上进行比较验证,发现两者之间几乎吻合.有关肠度尺寸数据,先以1寸≈2.333cm折算,再以一个矫正系数0.597 3,所得数值与当今人体解剖学肠道长度也十分近似.从而显示了中医学源远流长,其深渊理论是建立在先人当时所能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作者:陈匡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反佐,即以性能、功效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以减少药物的偏烈之性,或减低某些药物的毒性,防止不良反应,如运用得当,常常可收到满意效果.兹结合临床,试谈笔者实际运用的一些体会.
作者:刘慰军;王宪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笔者自1995年1月~2003年12月,用活血通络汤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8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火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老年性阴道炎多见于老年妇女,也发生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手术切除后的雌激素缺乏的中年妇女.目前国内多采用少量雌激素软膏外用及口服雌激素替代疗法,远期疗效不甚满意,复发率较高及有增加阴道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芬;杨京;熊小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芩、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等功用,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各种疾病,临床运用较广泛,使用恰当,每收捷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周燕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从1998年9月以来,笔者采用运动配合弹拨法治疗岗上肌肌腱炎1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全晓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组34例和B(常规加丹参、黄芪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后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蛋白(LN)各1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Dpv、Dsv缩小,Spv、Ssv加速,Qpv、Qsv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HA、PCⅢ、LN有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作者:曾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瘀证.后世医家不断发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运用此方辨证施治多种失眠,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患者程某,男,52岁,农民.右侧半身麻木近1年,经当地医院肌注维生素B1、维生素B12、当归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等近4周,口服ATP片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2个月,均效果不明显,于2003年10月16日来诊.
作者:余秋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治疗肛裂的价值.方法:将100例Ⅱ~Ⅲ期肛裂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双侧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对照组50例采用肛裂切除术.观察术后伤口治愈率、愈合时间、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愈合时间、远期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等方面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内括约肌挑断加肛裂切除术可有效、完全治愈肛裂,同时具有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李林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子宫腔内粘连(IUA)由Asherman于1948年首次提出,多见于各种宫腔内操作如人工流产、诊刮、剖宫产术后引起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腹痛(痛经)、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稳定,本研究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长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本人就1999年~2003年间综合治疗该病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与同道共商.
作者:梁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