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瘟解毒汤治疗流感B病毒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廖欣;杨清;曲敬来;高雪;罗丽英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药疗法, 流感B病毒, 清瘟解毒汤
摘要:目的:探讨清瘟解毒汤对流感B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严格按要求入选病例62人,分别给予清瘟解毒汤及病毒唑含片治疗,观察病人用药后发热等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及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药清瘟解毒汤组总有效率高达83.87%,退热时间为(2.13±1.26)天,优于西药组.结论:清瘟解毒是治疗流感B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清瘟解毒汤则为临床有效方剂.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综合治疗宫腔粘连43例分析

    子宫腔内粘连(IUA)由Asherman于1948年首次提出,多见于各种宫腔内操作如人工流产、诊刮、剖宫产术后引起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腹痛(痛经)、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稳定,本研究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长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肺炎糖浆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6例

    1998年6月至2004年3月,我院用自制肺炎糖浆加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86例,并随机设单纯抗生索治疗的对照组83例进行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美;龚梦玉;许静芳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川芎茶调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

    我们运用川芎茶调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成华;许新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除风益损汤对眼外伤应用举隅

    除风益损汤出自元末明初倪维德所著的<原机启微>一书,该方具有养血活血、除风益损之功,用治各种眼外伤.方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藁本、前胡、防风7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四物汤养血活血,养血而不滞,行血而不破,畅达肝血以养目窍;佐以前胡、藁本、防风祛风逐邪通络以助消瘀明目,三药合用,祛风而不燥,无伤阳之弊.风气通于肝,风药则能入肝,目系高位,非轻灵开发之药不能入,故此3味药,既为祛风逐邪而设,又有升引药力的作用.综观全方,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眼外伤的治疗,疗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潘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30例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自2000年以来,作者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本病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丽虹;刘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清热利水结合牵引按摩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所造成的腰腿痛临床症候群,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多发于中青年人.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负重努腰或腰部闪扭所致突然发病,或使原有较轻症状骤然加重.起病较急,以剧烈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特点,活动明显受限,患者往往不敢随意活动腰部,站立、行走困难,严重时需卧床且不敢完成床上翻身动作.1997年10月至2004年3月笔者采用清热利水法结合牵引按摩,非手术治疗7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夏雄智;李顺华;赖茂廷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治疗紫癜5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治疗5例皮肤紫癜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在20~30岁,病程大多初发,均有自发性出血表现.

    作者:王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定喘汤加虫类药治疗小儿哮喘50例

    笔者近年来以定喘汤加虫类药治疗哮喘50例(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龄1~6岁,病程1~10天,22例曾在各大医院做过敏原检查为螨虫、蟑螂、尘埃、花粉等过敏),获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作者:胡若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血府逐瘀汤辨治失眠60例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主治胸中血瘀证.后世医家不断发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笔者运用此方辨证施治多种失眠,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莉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陈钢运用四神煎的临床经验

    成都中医药大学陈钢教授在临床上善于运用古代名方验方治疗疑难杂症,效验俱佳.笔者有幸跟随陈钢老师门诊,见陈师以辨病为经,辨证为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相关西医病症,运用古代名方四神煎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陈师运用四神煎的治疗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宋良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运动配合弹拨法治疗岗上肌肌腱炎

    从1998年9月以来,笔者采用运动配合弹拨法治疗岗上肌肌腱炎1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全晓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每从医案得新知

    1998~2001年笔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同学的指导下翻阅了大量的当代名医在解放后至80年代初撰写的医案、医籍,并于1999年暑假、2000年春节短期在家乡将阅读医案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中医临床水平,使自己受益终生.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黄石散的外敷临床研究

    痈是发生于皮肉之间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初期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热毒向深部及周围蔓延,不仅化脓增加病人开刀之苦,甚至发生内陷,威胁病人的生命.中医治痈很强调外治法,我院于1997年12月~2002年7月,在严密科研设计下进行黄石散外敷临床研究,并按完全随机法与鱼石脂油膏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继福;葛孝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反佐运用初探

    反佐,即以性能、功效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以减少药物的偏烈之性,或减低某些药物的毒性,防止不良反应,如运用得当,常常可收到满意效果.兹结合临床,试谈笔者实际运用的一些体会.

    作者:刘慰军;王宪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缩宫散治疗放置IUD后经期延长40例观察

    经临床实践证实,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避孕方法,[1]现已成为我国育龄妇女主要节育措施之一,但约有7%~15%的妇女放置IUD后,出现月经异常、异常出血等副作用而停用,影响了IUD的使用率[2].近3年我们采用缩宫散治疗放置IUD后经期外阴道流血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凌翔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综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50例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本人就1999年~2003年间综合治疗该病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与同道共商.

    作者:梁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金匮要略》治湿方证及特点

    湿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成为病理产物,从而引起多种病证.今对<金匮要略>中湿邪所致病证以及仲景治湿特点做如下总结:

    作者:韩永刚;胡荫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小针刀疗法治疗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治疗学上的疑难病,其多见于老年人.以往治疗的方法有劝患者少走路,少站立,用软海绵垫于足跟下,以及各种理疗、按摩、局部封闭,时或有效,但不持久.有手术将骨刺切除者,结果仍不能根治.笔者从1998年采用小针刀疗法,加局部封闭,全身抗炎,活血化瘀治疗此病,效果非常满意.

    作者:张景琼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复方鼻炎汤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

    自2002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运用自拟方复方鼻炎汤内服与外熏相结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组34例和B(常规加丹参、黄芪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后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蛋白(LN)各1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Dpv、Dsv缩小,Spv、Ssv加速,Qpv、Qsv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HA、PCⅢ、LN有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作者:曾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