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萍
子宫腔内粘连(IUA)由Asherman于1948年首次提出,多见于各种宫腔内操作如人工流产、诊刮、剖宫产术后引起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腹痛(痛经)、不孕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稳定,本研究着重探讨如何提高宫腔粘连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长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内经·灵枢>中有关古人骨度尺寸的记载,折合成现代公制长度单位,即1寸≈2.333cm,再在现代人躯体骨骼上进行比较验证,发现两者之间几乎吻合.有关肠度尺寸数据,先以1寸≈2.333cm折算,再以一个矫正系数0.597 3,所得数值与当今人体解剖学肠道长度也十分近似.从而显示了中医学源远流长,其深渊理论是建立在先人当时所能掌握的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作者:陈匡时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由于其安全、有效、方便,并可以避免手术操作痛苦,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据报导完全流产率可达90%以上[1].但还存在着流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出血过多等问题,一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我们用致康胶囊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导如下.
作者:吴洁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老年性阴道炎多见于老年妇女,也发生于卵巢功能衰退、卵巢手术切除后的雌激素缺乏的中年妇女.目前国内多采用少量雌激素软膏外用及口服雌激素替代疗法,远期疗效不甚满意,复发率较高及有增加阴道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小芬;杨京;熊小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痈是发生于皮肉之间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初期治疗不当或延误治疗,热毒向深部及周围蔓延,不仅化脓增加病人开刀之苦,甚至发生内陷,威胁病人的生命.中医治痈很强调外治法,我院于1997年12月~2002年7月,在严密科研设计下进行黄石散外敷临床研究,并按完全随机法与鱼石脂油膏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继福;葛孝培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笔者早在1989年就开始用化脓灸治疗哮喘,通过长期的临床摸索,于1995年开展了三伏天化脓灸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
作者:洪建云 刊期: 2004年第09期
除风益损汤出自元末明初倪维德所著的<原机启微>一书,该方具有养血活血、除风益损之功,用治各种眼外伤.方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藁本、前胡、防风7味药组成.方中重用四物汤养血活血,养血而不滞,行血而不破,畅达肝血以养目窍;佐以前胡、藁本、防风祛风逐邪通络以助消瘀明目,三药合用,祛风而不燥,无伤阳之弊.风气通于肝,风药则能入肝,目系高位,非轻灵开发之药不能入,故此3味药,既为祛风逐邪而设,又有升引药力的作用.综观全方,因其配伍精当,效专力宏,故后世广泛应用于各种眼外伤的治疗,疗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潘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笔者自1996年始用自拟蚕苡汤加减治疗骨质增生证142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42例,均行X线摄片确诊,经CT检查排外椎间盘突出.其中男82例,女60例;年龄34~72岁,其中34~40岁41例,41~50岁63例,51~60岁34例,61岁以上4例;病程1~6个月47例,6~12个月72例,1年以上23例;颈椎增生者49例,腰椎增生者93例;湿热型(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4例,寒湿型(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118例.
作者:张显智;晏星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我们运用川芎茶调散合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偏头痛32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何成华;许新晖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本科自2000年元月以来,先后共收治22例70岁以上老年性肺癌患者,均给予了中成药金复康口服液治疗半年以上,疗效较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詹勤元;陈颖兰;王迪进;刘敏知;蔡云;任剑;刘晖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反佐,即以性能、功效相反的药物相配伍,以减少药物的偏烈之性,或减低某些药物的毒性,防止不良反应,如运用得当,常常可收到满意效果.兹结合临床,试谈笔者实际运用的一些体会.
作者:刘慰军;王宪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由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痛、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等病症,是临床常见的疑难杂证,治之颇为棘手.吾经长期实践与总结,自拟木瓜四虫汤用于此疾,已取得显著成效,为许多患者解除了痛苦.
作者:胡美根;李镍;钱桂兰 刊期: 2004年第09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为儿科临床常见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本人就1999年~2003年间综合治疗该病5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与同道共商.
作者:梁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牛珀至宝丹(NPZBD)与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以及两药合用(CNI)对内毒素休克大鼠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采用外源性内毒素休克模型,分组观测NPZBD、IgY、CNI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NO、NOS的影响.结果: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血压都明显下降,而牛珀组、免鸡组、牛免组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其他组:血清中NO的含量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免鸡组、牛免组、牛珀组(P<0.01);牛珀组、牛免组的NOS水平较模型组也显著降低(P<0.01).结论:IgY、NPZBD、CNI均能减轻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血压下降,抑制内毒素所诱导产生的NO、NOS,从而起到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作者:马超英;陈玉英;彭仁才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自2002年10月~2003年10月,笔者运用自拟方复方鼻炎汤内服与外熏相结合法,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芩、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等功用,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各种疾病,临床运用较广泛,使用恰当,每收捷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周燕丽 刊期: 200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A(常规治疗)组34例和B(常规加丹参、黄芪治疗)组33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后监测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门静脉血流速度(Spv)、脾静脉血流速度(Ssv)、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v),及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层粘蛋白(LN)各1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B组Dpv、Dsv缩小,Spv、Ssv加速,Qpv、Qsv减少,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且HA、PCⅢ、LN有明显改善,与A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丹参能较好地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改善肝纤维化有关.
作者:曾芬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乙型肝炎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治疗乙肝有其特色和优势.笔者临证30余年,现将对乙肝的认识与治疗,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余应生 刊期: 2004年第09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陈钢教授在临床上善于运用古代名方验方治疗疑难杂症,效验俱佳.笔者有幸跟随陈钢老师门诊,见陈师以辨病为经,辨证为纬,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相关西医病症,运用古代名方四神煎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陈师运用四神煎的治疗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宋良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1998~2001年笔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同学的指导下翻阅了大量的当代名医在解放后至80年代初撰写的医案、医籍,并于1999年暑假、2000年春节短期在家乡将阅读医案学到的东西运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中医临床水平,使自己受益终生.
作者:丁敬远 刊期: 200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