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炎四号冲剂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45例临床观察

李慎勤;邹金生;杨师武;江长波

关键词:慢性, 乙型肝炎, 肝炎四号冲剂, 肝肾阴虚
摘要:我们用肝炎四号冲剂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45例,取得了改善肝功能和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病,笔者自1998年3月运用小针刀治疗本病58例,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海根;兰玉兰;胡红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针灸、穴位注射并用治疗便秘40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1年~2003年,采用针刺并用消痔灵注射液治疗便秘40例,和单纯针灸治疗40例进行对比,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晓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川芎治疗头痛的体会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为髓海之所在.五脏精华之血,六府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清阳不升,浊阴蒙上之头晕多以川芎治之,因川芎辛温,味薄气雄,性疏通,能升能散,上升巅顶,旁达四肢,下行血海,走而不守.结合临床辨证,恰当配伍,疗效显著,体会如下.

    作者:贺小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养阴清肺化痰汤治疗老年人肺炎41例

    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期问,笔者以养阴清肺化痰汤治疗老年人肺炎4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均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玉红膏治疗褥疮疗效观察

    为了克服传统的雷弗奴尔纱条换药法疗程长、效果不显著的弊病,提高褥疮护理质量,笔者自1995年以来使用玉红膏对创面进行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有效率由原有的66.67%提高到95.74%,并总结了一套玉红膏护理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炙甘草汤化裁治疗心悸3则

    病案1.心悸不寐唐某,女,32岁,农民,2000年3月16日诊.素患心悸,近1周来,因劳倦过度宿疾复发,心悸动惕不安,彻夜难寐,心烦口渴,便秘,脉结代.炙甘草汤主之且加安神之品,以达到神安心宁之效.药用:桂枝7g,炙甘草15g,党参15g,阿胶10g(烊化),麦冬15g,火麻仁15g(打),生地12g,大枣7枚,酸枣仁15g(打),龙齿20g(先煎1小时).服5剂心悸缓解,尚可入寐,脉结代次数相应减少.守上方再进10剂,诸症悉减,脉来如常,继续善后调理.半年后随访健康无恙.

    作者:余艳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喻嘉言治疗危急重症特点

    喻嘉言为清代名医,治学注重实际,临床经验丰富,特别是对危急重症的治疗,更是出神入化,活人无数.<寓意草>所记医案,大多是危急重病.医意贯通,议病精详,用药独特,胆识过人,服药善变,独具匠心,是其治疗危急重病症的特点.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附子理中汤加味治愈慢性口腔溃疡1例

    郭某某,男性,农民,2004年3月5日就诊.数年来口腔溃烂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灼痛,有时伴口臭、牙龈出血、手足心热等.西医诊断为慢性口腔溃疡.曾多次服清热解毒、滋阴养胃中药及抗生素、维生素等西药治疗,病时发时愈,近1个月来病情加重.刻诊:口腔溃烂,舌尖及上唇内侧各见一淡黄色溃疡,感患处灼痛,进食刺激性食物疼痛加重,食欲较差,神疲乏力,口干不欲饮水,小便清,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中医诊断:口疮.辨证为久病过服寒凉药物伤及脾阳,无根虚火上浮所致.治疗宜温中祛寒,补益脾胃.方选附子理中汤加熟地、党参各10g,炙甘草10g,炒白术15g,干姜10g,附子10g,熟地15g.3剂.4天后复诊,见口腔溃烂好转,疼痛明显减轻.原方再进4剂而病愈.

    作者:徐晓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显微外科治疗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领域的难题,不积极治疗,疾病将呈进行性发展,病情发展迅速者多在2~3年内股骨头迅速塌陷,并发骨性关节炎等,需行人工关节置换才能解决.但青壮年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是不提倡和不合适的,我们结合多方经验并总结自己的成果研究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寇全春;陈勇;王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消肿止痛法外治100例桡骨茎突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桡骨茎突腱鞘炎是骨伤科门诊的一种常见病,通常选用局部封闭治疗可奏效.但有些患者对激素有禁忌症,如兼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就不宜用局部封闭治疗.近年来,作者采用如意金黄散加25%硫酸镁溶液外敷治疗该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帆;张崇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慢性咳嗽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慢性咳嗽是指无明显肺部疾病证据,病程持续超过3周之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有: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GER),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1].因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诸多,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中医药对其治疗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些用抗生素久治不愈的久咳、顽咳,往往能收到奇效.本文拟就近5年来有关慢性咳嗽文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林色奇;薛汉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温法治病举隅

    笔者10余年来,以辨证为依据,对内科杂病及久治不愈的多种慢性病有寒湿之象的患者,加用桂枝、干姜、细辛等温化寒湿之品,收效颇著,现整理如下:

    作者:陈美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自拟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30例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抗纤维化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是治疗中的难点.能否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对阻止或延缓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的转变,改善慢性乙肝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缺乏理想的药物,我院肝病专科2002年5月~2004年5月采用自拟软肝汤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万小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降糖调脂汤与二甲双胍联用时对Ⅱ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法,治疗组30例用降糖调脂汤加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0例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TG、HDL-C、LDL-C、FBG、PBG等指标治疗前后相比P<0.05.结论:降糖调脂汤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治疗T2DM合并高脂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吴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加味生铁落饮治疗梦游症10例

    本人自1995年以来,用加味生铁落饮治疗梦游症10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7~50岁;病程1~7年;梦游每晚发生者3例,每周发生1~2次者6例,1个月发生2~3次者1例.梦游时间:各例均无明显规律.梦游症情:在床上或屋内梦游活动者6例,开门外出梦游活动者4例.醒后一无所知者3例,可以回忆如梦者6例,不详者1例.辨证分型:10例均有明显阴虚症状,其中兼有阳虚者6例,肝郁化火者3例,痰热内阻者1例.

    作者:陈祖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真武汤临床新用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主治肾阳衰微、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恶寒腹痛下利、肢体浮肿等.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内科心血管疾病获得良好疗效,举验案如下.

    作者:邓甫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谢强治疗慢喉瘖经验举例

    慢喉瘖是指以声音嘶哑日久不愈为特征的喉部疾病,多由脏腑虚损,导致喉窍失养,声户开合不利引起.西医学中的慢性声带炎、声带小结、息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西医治疗声带小结、息肉,早期采用声休、发声训练、改变错误的发声习惯的治疗方法,中晚期以手术摘除为主.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谢强主任医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针药结合的保守疗法,不仅容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其治疗经验两例,以供同仁参考.

    作者:江娟娟;张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金匮》中的插入语

    在<金匮>原文中,仲师有时为了突出病因病机,或突出主证,或加强辨证,或便于鉴别比较,往往插入一段解释性文字(因为当时没有标点符号,现在多用括号括起),有些注家未注意到这点,故在解释这些文字时或见仁见智,或主观臆测,难免有悖仲师原意.下面试举数例,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傅坤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8例使用人参不当加重慢性乙肝病情的教训

    1一般介绍(1)病例来自2001年3月~2004年5月乙肝门诊专科.依据临床表现、体征和乙肝病毒感染阳性指标和肝功能检验异常,确定为慢性乙肝共53例.全部病例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强力宁、丹参注射液、肝泰乐、输液等治疗.一般情况下,治疗20~40天后当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时,查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正常或明显下降.

    作者:王云生;施南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改良三叶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5例分析

    胫骨下段骨折较为常见,多为短斜型、螺旋型及粉碎性骨折,并常累及踝关节,治疗颇为棘手.1999年5月~2003年5月,我们采用改良三叶型钢板治疗此类骨折1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炳松;夏明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