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武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关节病中常见的疾病之一。笔者根据临床观察,认为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的热痹,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祛风除湿,自拟八草八根汤治疗60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杨庆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属中医痹证范畴,由风寒湿邪及劳损、外伤等所致。可发生在一侧或双侧,患侧关节可出现疼痛、弹响、张口受限、咀嚼肌酸胀无力,关节区肌肉压痛,但不红肿。针灸治疗可使颞下颌关节拘紧的筋脉放松,气血阻滞的经脉畅通,由“通则不痛”而痊愈。笔者于1998年以来用针灸加神灯照射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163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患者发现大腿前外侧有手掌大小皮肤麻木区,甚者伴有刺痛、酸胀、板滞、蚁行感或烧灼感而就诊,大多呈单侧性发作,迁延不愈。笔者自1991年以来采用浮刺围针温照法治疗本症,疗效较为满意。小结如下:……
作者:洪晓瑜;冯时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近5年来,以遗尿散加味治疗小儿遗尿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30例门诊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15岁之间。每夜均尿床者19例,间隔尿床者11例;小便清长者26例,尿黄腥臊者4例;病程1~5年;肾气不足证5例,脾肺气虚证10例,肝经湿热证4例,无明显证型者11例。……
作者:许慧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膈下逐瘀汤由炒灵脂、当归、川芎、桃仁泥、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甘草、香附、红花、枳壳组成,《医林改错》云:“此方治腹部积块疼痛或不痛,小儿痞块,痛不移处,卧则腹坠等。”辨证要点:(1)所见经血其色或黑或紫,其质有块;(2)腹痛,少腹尤甚,多见绞痛、冷痛、胀痛或刺痛,痛处不移,且疼痛拒按;(3)瘀结不散,瘀久成块,故腹腔可触到积块;(4)舌尖、边或体有瘀点或瘀斑,或舌质紫暗,脉沉弦或沉涩。……
作者:朱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自1999~2001年,笔者运用灯盏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30~74岁,平均52岁;病程短为7天,长20年。对照组32例,男16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52岁;病程短为8天,长20年。两组具有可比性。……
作者:黄应杰;范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足跟痛虽属小恙,但缠绵难愈,患者痛苦殊深。近2年我们采用中医药内服、熏洗、贴敷和足跟垫同用的四联疗法治疗96例,临床疗效显著,小结如下。……
作者:王汝梅;吴积华;付继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化疗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是患者认为严重的化疗副作用,可因此导致化疗中止。为使化疗顺利进行,我们利用生姜捣烂成末外敷穴位治疗恶性淋巴瘤化疗呕吐,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保真;吕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变,虚实夹杂,病情缠绵,迁延难愈,随着临床各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对其的认识和治疗达到了一定水平,但未见大的突破。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慢性肝炎大多虚实夹杂,邪实主要表现为肝经湿热、肝气郁结和肝血瘀阻,正虚主要为脾胃气虚和肝血不足,而血瘀人络始终贯穿于慢肝的各个阶段。本文试图探讨现阶段慢性肝炎治疗中所遇到的困难,并藉此提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参用虫类药,“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为抑制或杀灭肝炎病毒的药物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作者:邹立华;江冠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创伤后急性骨萎缩症又称Sudeck's症,是骨折较为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多由于腕关节、肘关节、跖趾关节骨折损伤后固定时间过长或者缺乏功能锻炼,或主动功能锻炼不当所造成的。临床上常见典型症状有:皮肤呈暗红色、发亮而缺乏光泽,肿胀长期不消退,肌肉萎缩,疼痛并有烧灼感,其程度无法用损伤程度来解释,其性质与周围神经痛相类似,且以夜间为甚,常常难以入睡,关节僵硬并伴较严重的功能障碍。……
作者:周盛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盗汗是指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自不知觉的一种病证。医学界向来认为盗汗是由于阴血亏虚,虚火内扰,或阴亏不能制阳,虚火内动逼津外泄所致,或由于湿热内扰,浸淫肌肤而盗汗。如《丹溪篡要》:“自汗属气虚,属湿与热,盗汗属血虚、阴虚。”《医学正传·汗证篇》亦云:“盗汗者,寐中而通身如浴,觉来方知,属阴血、荣血之所主也。”均明确提出了盗汗一证乃营血不足、阴虚火旺所引起。笔者数年临床中,根据先哲阴虚盗汗的理论用于指导盗汗证的治疗,屡获显效,获益良多,但依据该理论投之临床罔效者亦不乏其例。1993年经治一盗汗患者,先亦以为盗……
作者:周盛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斑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学称“油风”,俗称“鬼剃头”。笔者自1990年以来自拟养血祛风生发汤,治疗斑秃4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岳阳升;张秋;田永猛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尿布皮炎是婴儿在尿布覆盖部位发生的一种局限性皮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新生儿及较小婴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多因护理不当,如换洗尿布不勤或用塑料薄膜、橡皮布做尿布垫及尿布粗糙,以致汗液、大小便刺激皮肤所致。中医学称此为“湮(疒九)疮”、“尿灶火丹”等。……
作者:何文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带状疱疹又称“蛇串疮”,是由于感染疱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本病因病程缠绵,并有剧烈的疼痛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在临床中运用电针火罐疗法治疗本病,可以缩短病程,迅速止痛,不留后遗症,疗效甚佳,现总结报告于下:……
作者:贺芳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例1.章某某,女,70岁,2000年8月6日就诊。患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6年,多处求医,疗效不显。曾经温州某院颅多普勒检测诊断为颈椎动脉硬化症。开始治疗时经打针、吃药能缓解病情。3年后用同样药物难以取效,且病情越来越严重,终日头晕眼花,血压升高,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作者:方以呈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我院从1995年1月~2001年3月,采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于仲嘉教授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陈旧性骨折、开放性骨折共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志强;杨源中;李民;王亚生;徐建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偏头痛,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其特点为: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每因劳累、受惊或情绪波动而诱发。发作时头痛剧烈,甚者痛不欲生。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心烦意乱、胸闷气短、记忆力减退,舌质偏暗,或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弦或涩。笔者多年来采用自拟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子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我院男性科根据临床经验开发研制的“前列宁片”,独辟蹊径,在治疗前列腺炎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裴业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补中益气汤为内伤脾胃、中虚气陷而设。方以黄芪补益中气为主,辅以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助黄芪补中益气;升麻、柴胡升举阳气,助黄芪升阳之力;当归养血,陈皮调气。可是,从对人体气机升降的作用来看,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性味甘温,均为补气药配伍同用,大补中气,更加入白术健运脾胃,助中气化生,使气机升降的动力来源有了保障。……
作者:王西禹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健脾乏效.莫忘温肾止泻 付某,男,47岁,2000年9月8日初诊。肠胃不调,消化不良10年余,初起食后觉饱,脘腹胀痛,大便稀溏,他医以伤食治之,药后饱胀加重,每日六时许必解大便,日行二三次,更投他医,诊为“脾虚”。服药二十余剂,竟无寸效,10年来不敢稍进油膩之物,进则腹胀加重,大便见不消化物,颇以为苦,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迟缓。证属命门虚寒,脾胃不运,治宜脾肾双……
作者:夏时炎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