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辉良
1 病例资料 患儿兄弟二人,哥哥9岁,弟弟5岁,均因腹部胀大2个月,于2001年5月12日同时入院。两患儿症状相似,症见:消瘦,腹部胀大如鼓,下肢轻度浮肿。查体:不发热,血压正常,精神较差,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腹部胀大,腹壁静脉显露,肝肋下5~6 cm、剑突下3~4 cm可及、质硬、边锐、叩击痛(+),脾未触及,腹水征(+),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二人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267 IU、71 IU,谷丙……
作者:张媛媛;刘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余从事中医皮肤科临床工作多年,在长期的诊治工作中,运用《医宗金鉴》中的“消风散”甚频,疗疾范围较广,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兹选录验案数例,整理如下。 1 接触性荨麻疹合并蜂刺伤 陈某某,男,23岁,2000年8月9日来诊。今晨于山上伐木,骤发红色疙瘩样风团,遍布全身,自觉全身瘙痒剧烈,口上唇部位被蜂刺伤,局部肿突高起而刺痛;伴头晕神乏,心烦懒言,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数有力。诊断为接触性……
作者:徐衍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学习陈瑞春教授活用小柴胡汤的经验,在深刻理解该方主治病机的基础上,常与其它方剂配伍合用,以扩大应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兹举六则如下。 1 合苍耳子汤 即小柴胡汤与苍耳子散合用。用于副鼻窦炎引起的头昏、头胀闷、头痛、鼻塞、流浊涕等症。苍耳子散出自《重订严氏济生方》,由辛夷、苍耳子、白芷、薄……
作者:谢慧明;刘丰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风邪致病,可自外而入,亦可由内而生。外风易与它邪兼夹为患,成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内风则因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失调而生于内。由此导致了风邪为病的特殊性和多样性。祛风药也因之分列于药物学的各个章节而未专列条目,如祛风除湿、镇肝熄风等。可见祛风药的临床使用是很广泛的。如表现为震颤、强直、口(口呙)、痉挛、瘅、痒等的病证均可用祛风药治疗。临诊时,对风邪致病特点典型的病证,……
作者:赖冬平;张宜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声音嘶哑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喉喑”范畴。根据病程的长短和病因又有“暴喉痦”、“久喉瘩”、“子瘤”、“产后瘖”、“肝郁失瘖”之称。我科近两年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声音嘶哑,疗效颇佳,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2例,其中男24例,女28例;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短者2天,长者3年。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广州……
作者:肖辉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多年来从脾论治糖尿病,采用健脾益气、养阴运津法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均按1997年ADA关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新建议而诊断,即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68例病人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36~72岁,其中36~45岁12例,45~55岁26例,55~72岁34例,平均54.2岁;……
作者:付志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小儿咳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于1999年5月~2000年6月间,应用《统旨方》中的清金化痰汤为主,对小儿咳喘痰热壅肺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 参考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诊断标准,凡年龄在14岁以内,以咳喘为主诉症状的门诊患儿,主要表现为:(1)咳嗽、喘息、喉间痰鸣或哮;(2)咯痰质稠色黄或见泛吐痰涎;(3)舌红苔黄脉弦滑;(4)指纹紫红……
作者:龚细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上海松江骆氏中医妇科历史悠久,始于清代,盛于民初,在江、浙、沪地区有一定影响。骆氏妇科主张从整体观念辨证出发,证病结合,灵活多变,区分虚实,标本兼顾,在治疗原发不孕症中常获良效。 1 种子从调经着手,标本兼顾 不孕症常常与月经病关系密切,要求孕育,调经是先决条件。《妇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由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
作者:骆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无创痛穴疗法是著名针灸学家魏稼教授创立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影响颇大。它从现代人注重舒适、多数病人惧怕针灸的“创痛”的现状出发,在发挥穴位疗法优点的同时,解决针灸“创痛”的缺点。具体方法为利用热、光、电、磁、声、机械及药物有效成分等作用于穴位,产生多种刺激而达到治疗目的。我们在完成一项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简称腰突症)临床科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患者对无创痛疗法的渴求,同时有创痛的针刺在当今临床仍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此基础上就无创痛穴疗法未来发展的走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蒋松鹤;叶天申;郑余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在十余年的针灸临床工作中,运用穴位皮内埋针治疗遗尿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男27例,女21例;小4岁,大19岁;病程长15年,短半年;睡梦中遗尿,数夜1次或一夜1次,重者甚至出现一夜数次,大多数患者伴有精神不振,腰膝酸困,失眠,多梦,困倦乏力,食欲减退,面色萎黄等症状。……
作者:卞勇;胥加琴;倪金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尿道综合征,又称排尿困难综合征,是妇女临床常见病。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中医药治疗17例(30~55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 1 治疗方法 基本方:党参、炙芪、炒白术、炙升麻、柴胡、茯苓、泽泻、桂枝、生甘草、猪苓。舌红、口干或舌红、尖生刺、小溲短赤者,去桂枝,加生地、木通、淡竹叶;尿色黄、少腹胀者,加知……
作者:朱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吾师承先父福建省名老中医柳增荣,遵父传之法,临床上重视对“后天之本”的调摄,疑难杂证,亦多从促进脾胃之气论治。今整理先父用药特色经验,并加浅析以期同道交流。 1 脾胃之气与元气的关系 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健康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体的一切活动,无不领先元气的推动、充养。元气禀受于先天,为先天之精所化生,又依赖于后天水谷精气之滋养与补充,并通过三……
作者:柳超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跟痛症多发于中老年人,尤以体形偏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居多,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在十多年临床实践中,本人以封闭、推拿疗法为主,辅以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55例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4岁;单侧患者46例,双侧患者9例;病程5天~8年;70%以上患者接受过中西药物、理疗等治疗;常因行走过多,或从事……
作者:吴志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柴胡、枳壳、桔梗、牛膝、甘草组成,擅治“胸中血府瘀血之症”,功专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笔者临证对此方应用极广,疗效颇佳,今举验案四则。 1 头痛 王某,女,40岁,2001年8月1日就诊。述半年前因外伤出现头痛、头晕,痛时服去痛片,症状有所缓解,近半月头疼加重,固定于右侧,痛如针刺,失眠,烦躁,记忆力减退,大……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胆石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之一。为了有效地防治胆石症,笔者从临床角度对胆石症的病因作初步探讨。 1 临床资料 为2000年1月~2001年8月门诊经B超诊断的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40例;年龄15~80岁,平均年龄45.6岁;肝内胆管结石46例,肝外胆道结石16例,肝内外胆道混合结石4例。所有病例经B超检测诊断后,再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及胃肠钡透,或胃镜,或电子胃镜检查。……
作者:郭添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笔者在不孕不育门诊中,曾用天麻首乌片治疗肝肾阴虚型不育症60例,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诊断标准:夫妇结婚同居2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育,辨证属肝肾阴虚者。男性患者30例,精液常规分析连续3次有多项或单项指标异常,其中精子密度低症26例;无精子症4例;合并精子活动率或活动力低下者20例,合并液化不良者5……
作者:施云;杨国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宫颈糜烂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电熨、冷冻、激光等物理疗法及硝酸银、铬酸等腐蚀疗法,既有其优点,亦有许多不足之处。而中医学认为该病属湿毒带下范畴。我们于2000年秋,在铁路职工妇科普查中发现宫颈糜烂309例,其中262例采用了自己配制的冰花散局部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30岁者94例,30~40岁132例,40~55岁者36例;病程半年~12年;Ⅰ度糜烂134例(占51.15%),Ⅱ度……
作者:黎洁;詹锋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加味通窍活血汤治疗外伤性脑震荡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2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8~78岁,平均为42岁;32例患者均为外伤所致。CT示颅内脑实质未见异常。 2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赤芍9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老葱3……
作者:阳启进;张立新;董松林;祁兆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999~2001年,我们用滚针配合口服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情况 9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女性62例,男性28例;年龄35~78例;病程4~5日58例,6~10日32例;情志不遂者61例,劳累者29例;病变在胸部、股部、头颈部者分别为53、25、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 2 治疗方法……
作者:梁浩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乳癖范畴。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近几年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并与消遥丸治疗3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8例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0例,病程<1年12例,1~3年24例,3~5年10例,>5年……
作者:黄素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