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君义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借鉴.
作者:郭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4例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进行联合干预,对照组单纯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并将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更优,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大伟;崔利;吴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盘锦市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盘锦市124例儿童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设置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110例无手足口病病史的非肠道传染病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研究,儿童手足口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群体,男性多于女性,每年发病高峰期在6-9月,且多为CoxA16型病毒感染.另外,儿童手足口病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流动人口、家长手足口病教育缺乏、便前饭后不经常洗手、1周内有去公共场所以及吮吸手指及玩具.结论 为有效控制儿童手足口病,盘锦市应准确分析该病流行特征,掌握影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儿童手足口病.
作者:白洪杰;刘亮;汪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诊疗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进行随机抽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快速血清学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进行检验,通过将两组患儿的硬性检测结果与不同年龄患儿的血清学检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检测得出阳性检测率为96.66%,对照组患儿的硬性检测率为63.33%,观察组患儿的病菌检测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病菌检测率,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在观察组的患儿中病菌检测率较为明显的年龄段为4-7岁之间的患儿,相较于其他患儿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有效性,且阳性率相较于快速血清学检验较高,因此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具有显著的诊断依据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有小肠疾病患者的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X线表现形式.结果 通过数字化消化道造影X线表现结果为小肠炎30例、结核28例、小肠肿瘤15例、小肠憩室107例.结论 针对小肠病变通过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能够清楚、准确发现患者小肠病变位置和累及范围,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邓俊魁;李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慢性支气管炎的76例老年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8.94%,并且护理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中,加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作者:程亚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横向捆扎术在剖宫产顽固性宫缩乏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5月-2017年5月,针对此类病人,尤其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引发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用宫颈多重缝扎.结果 经采用宫颈多重缝扎联合B-Lynch这一缝合手术实施治疗以后,出血逐步下降暂停,血压回归迅速,排尿总量增加,身体状况稳定.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缝合术联合应用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为冬春季节多发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6 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阴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则多成典型症状. 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并且其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因此误诊率较高[1]. 就2例相似病例的比较中再次学习IM,以期加深大家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杨俊营;李锦霞;田京晓;熊小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断指再植术治疗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治疗的76例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患者均采用断指再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76例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1%,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畸形、软组织坏死、手指坏死、血管危象、坏死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指体创面感染,经过再次治疗后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结论 采用断指再植术治疗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恢复了患指的外形和功能,手指成活率高,安全可靠.
作者:于清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接受积极的临床干预对其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骨科接诊的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40例开展分析,对比40例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下肢肌群,包括腘绳肌、髂腰肌以及股四头肌肌力情况和下肢活动能力与平衡功能,通过徒手肌力测定对40例患者的肌力情况加以检测,通过单腿站立测试、功能性步态测试、计时直立行走测试以及Berg平衡量表检测40例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接受积极临床干预之后,双下肢肌力与干预之前对比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单腿站立测试与接受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延长,计时直立行走测试与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减少,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性步态测试与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增大,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给予其积极的临床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活动功能,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宇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程序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在护理中实施程序化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救治成功、家属满意、护理纠纷的几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程序化管理,能够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娜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CT对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分析.方法 收集档案室存档的35例均进行CT检查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临床分析.CT影像学扫面范围为:髂翼至耻骨联合下缘,5~10 mm为层距与层厚,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临床症状.结果 参与研究的35例病例中,卵巢异位、子宫腺肌症、腹壁切口异位、膀胱内异位、外阴处异位、直肠异位患者分别为12例、8例、8例、2例、4例及1例.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结合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主要症状与体征及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确诊,并做好与子宫肌瘤、囊腺瘤、卵巢单纯性囊肿、囊腺癌等疾病的鉴别,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邵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PS-拔管后行INSURE策略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接收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气管插管后,将固尔苏经过导管一次性注入,剂量为100~200 mg/kg;而参照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后保留气管插管,使用MV,开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同样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各项参数.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h、12 h动脉血气(pH值、PO2、PCO2)以及VAP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pH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PaCO2、PaO2、pH值均得到改善,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INSURE策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治疗NRDS首选方式.
作者:赵杰;白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明显比对照组升高,两者之比为:(78.3±10.1)分vs.(65.2±12.8),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入奥拉西坦,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脑代谢的速度,从而促进其脑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崔玉凤;关标;曲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三种联合用药方案(痰热清+头孢替唑、痰热清+头孢呋辛、痰热清+头孢曲松)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156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三组,每组各52例,A组使用痰热清+头孢替唑药物治疗方案,B组使用痰热清+头孢呋辛治疗方案,C组使用痰热清+头孢曲松治疗方案,分析三组的临床效果及经济成本.结果 A组、B组、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48/52)、94.23%(49/52)、96.15%(50/52);A组、B组、C组患者治疗成本分别为1454.85元、1372.49元、1402.54元.结论 痰热清+头孢呋辛是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经济性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张文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9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47例.甲乙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优质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88%)高于乙组患者(82.9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14).乙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30.15±6.52)分低于甲组患者(46.62±8.35)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58,P=0.000).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微创手术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不仅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温德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全视网膜眼底激光治疗,实验组24例患者给予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治疗视力恢复情况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6%vs79.2%),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vs33.3%),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视网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给予激光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可有效降低个体玻璃体积血、黄斑水肿、黄斑部花瓣状高荧光渗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保护视网膜血管,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景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1日~2016年7月31日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将76例患者按照收治时间分为两组,38例/组.一组患者单一实施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对照组),另一组加用通窍鼻炎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2.08±0.79分)、体征评分(0.38±0.20分)、白介素-4(37.95±12.68 ng/L)、γ干扰素水平(88.07±19.27 ng/L)以及临床总有效率(92.1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复发率数据相近(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联合应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通窍鼻炎颗粒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春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在重复人工流产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宫内早孕且自愿进行人工无痛流产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因素对比情况、满意度以及HAMA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因素、饮食原因以及人工综合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χ2=10.012、8.965、11.365,P<0.05);观察组60例患者全部满意,无不满意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有13例不满意,其满意度为78.33%,两者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得分、总分均远远小于入院前得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综合得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前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人工流产术妇女的护理问题上,应用适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医疗安全,并且也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中近端输卵管梗阻假阳性的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近端输卵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分别是20例,24例、23例和33例患者,对四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中对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的近端和中远端梗阻情况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乙组和丙组以及丁组的近端梗阻例数明显高于中远端梗阻例数,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 近端输卵管梗阻的发生几率较高,近端输卵管梗阻假阳性和单侧或者双侧无关.
作者:姜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