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旻昊;徐静;张亚辉;彭鹏
目的 研究在宫腔镜电切手术中,医护配合对于预防子宫损伤、体液超负荷与电解质紊乱、气体栓塞、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我院2010年9月至2017年10月共771例宫腔镜电切术,分析了预防术中并发症出现医护配合措施.结果 宫腔镜电切术中,医生护士均熟悉手术流程及并发症防治、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及特性,严密配合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围手术期及术中医护配合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雯;杨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CD28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分别按照国际TNM肿瘤分期标准分组;同时肿瘤有无转移分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癌组织及其切缘组织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的量.结果 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量均显著低于切缘组织(P<0.01);转移组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量均显著低未转移组(P<0.01);随着TNM分期增高,癌组织浸润淋巴细胞中CD8+CD28+细胞、CD8-CD28+细胞量逐步降低.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CD28表达降低,且疾病的严重程度与CD28的表达量密切相关.
作者:李小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全麻下进行颅骨牵引复位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治疗的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颅骨牵引复位,在患者复位之后进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的44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完全复位(88.64%),其余5例患者是90%复位(11.36%).患者手术时间(129.25±5.67)min;患者的出血量(183.14±11.63)mL出血有点多;在术中以及术后均未给予患者输血.食管和大血管均未出现意外损伤,未发生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有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6.82%),给予患者雾化、营养神经、激素等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治疗中,在全麻下进行颅骨牵引复位,之后进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复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免疫球蛋白检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慢性轻中度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甲组,另选择同期接收治疗的40例慢性重度型乙肝患者作为乙组,再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丙组,均检验三组的免疫球蛋白,对比检测结果.结果 丙组健康体检者的IgM、IgG、IgA水平均低于甲组与乙组,P<0.05,甲组轻中度患者低于乙组重度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乙肝患者采取免疫球蛋白检测,能够对患者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诊断,在临床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索分析针对儿科带教学生应用不同教学模式对其评判性思维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期间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名经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45例均接受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PBL).将两组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实习生接受教学前,其评判性思维七大方面评分积总分均相对接近(P>0.05),接受相应教学后,研究组实习生的开放思维、评判自信心、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等相关项目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完成教学后,研究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成绩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儿科实习学生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PBL),可以有效提升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有助于提升其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作者:林庆芳;罗晓鸿;杨晓华;林东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SWI)在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出血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利用SWI序列检测出血灶,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不同部位出血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SWI检出HIBD足月儿颅内出血(12例),早产儿颅内出血(41例);其中侧脑室内出血(23例)、脑实质内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16例).结论 SWI对于新生儿HIBD中出血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静石;刘艳;于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有小肠疾病患者的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X线表现形式.结果 通过数字化消化道造影X线表现结果为小肠炎30例、结核28例、小肠肿瘤15例、小肠憩室107例.结论 针对小肠病变通过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能够清楚、准确发现患者小肠病变位置和累及范围,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邓俊魁;李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选取1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将其用药剂量作为依据,分为甲(5 mg,50例)、乙(15 mg,50例)、丙(20 mg,50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三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有所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与总胆固醇等血脂水平均有所降低,且丙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甲、乙两组,P<0.05;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甲、乙两组,但是差异对比,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时,应用剂量20 mg能够获得良好的价值.
作者:王蕊;柴晓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微创疗法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72例,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微创疗法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微创疗法治疗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借鉴.
作者:郭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平板在儿童牙病外伤固定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82例收治的因外伤而引起牙齿松动或不完全脱位的牙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长期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经复诊,对照组在GI、PLI及SBI等方面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经2年后随访,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利用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对儿童牙病外伤进行固定可有效改善患儿牙周指数,并取得良好长期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红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眼部B型超声在诊断视网膜裂孔中的临床价值及超声形态分析.方法 收集眼部B型超检查高度怀疑视网膜裂孔病例65例(65只眼),经过散瞳后三面镜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视网膜裂孔的病例60例(60只眼,占92%),每只眼都经过轴位、横扫、纵扫三种扫查方式探查,分析视网膜裂孔在超声上的形态特征.结果 眼部B型超声高度怀疑视网膜裂孔的病例经三面镜检查确诊干性马蹄形裂孔35只眼(占54%),马蹄形裂孔伴视网膜浅脱离20只眼(占31%),卵圆形裂孔2只眼(占3%),巨大裂孔3只眼(占4%),周边视网膜变性、牵拉5只眼(占8%).结论 眼部B型超声检查对周边视网膜裂孔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价值,尤其对屈光间质混浊患者眼部B超可作为眼科筛查的首选方法,各型视网膜裂孔特征性改变为初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作者:白兰兰;卢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横向捆扎术在剖宫产顽固性宫缩乏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5月-2017年5月,针对此类病人,尤其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引发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用宫颈多重缝扎.结果 经采用宫颈多重缝扎联合B-Lynch这一缝合手术实施治疗以后,出血逐步下降暂停,血压回归迅速,排尿总量增加,身体状况稳定.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缝合术联合应用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PS-拔管后行INSURE策略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接收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气管插管后,将固尔苏经过导管一次性注入,剂量为100~200 mg/kg;而参照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后保留气管插管,使用MV,开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同样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各项参数.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h、12 h动脉血气(pH值、PO2、PCO2)以及VAP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pH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PaCO2、PaO2、pH值均得到改善,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INSURE策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治疗NRDS首选方式.
作者:赵杰;白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子宫肌瘤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 ①相比较经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②相比较经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热、伤口剧烈疼痛、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减少.③相比较经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肌瘤平均直径为6.0±1.6 cm,子宫肌瘤残留率、再次手术率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虽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大直径肿瘤难以剔除,因此不能完全替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叶彩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讨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慢性支气管炎的76例老年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常规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健康教育.结果 护理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73%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8.94%,并且护理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也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中,加大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作者:程亚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免散瞳眼底照相在空勤人员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参加体检的空勤人员101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直接眼底检查,眼底照相和免散瞳眼底照相联合直接眼镜检查,分析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中进行过两种方式检查的人员共计643例.使用直接检眼镜法阳性率为6.15%,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法阳性检出率为5.52%,两种方式的K值为0.963,存在一致性.年龄和眼部疾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使用免散瞳眼底照相法检出眼底病变共计39例,高血压性眼底病变患者多,第二为陈旧性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再次.飞行员群体中三种疾病发病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为14.1%,4.3%和3.6%.空中安全员发病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三种疾病发病人数比例分别为28.6%,8.8%和4.5%;乘务员的三种疾病发病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9%4.4%和3.6%.上述三种疾病和空勤人员职业类别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大程度上了解受试者眼底疾病的变化,这对于疾病控制和防止空勤人员工作过程中发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存在.
作者:李旻昊;徐静;张亚辉;彭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接受优等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有效治疗为57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治疗为50例.有效率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用药相同的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系数.
作者:雷哲;杨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探讨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治疗的3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 35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31例,4例初诊漏诊,后经临床确诊,准确率为88%,基本于临床诊断相吻合.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诊断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定位及定性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较大帮助.
作者:王艳华;唐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在儿科重症监护室中应用程序化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取儿科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在护理中实施程序化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的差异.结果 两组救治成功、家属满意、护理纠纷的几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护理中应用程序化管理,能够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李娜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2017年4月30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分组,各有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帕金森病治疗效果;疾病认知、临床配合度;干预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综合组帕金森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组疾病认知、临床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综合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心理护理对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和临床配合度.
作者:贾鹏宇;李天钰;孙悦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