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华;唐丽萍
目的 分析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帕金森痴呆对疗效、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6月~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帕金森痴呆患者中选取98例,分为对照组(盐酸多奈哌口服)与观察组(盐酸美金刚口服),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DL评分、MMSE评分与MoCA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MoCA评分、MMSE评分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1例患者恶心,1例头痛,1例头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16.33%,P<0.05.结论 盐酸美金刚治疗老年帕金森痴呆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
作者:倪磊;路金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在重复人工流产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宫内早孕且自愿进行人工无痛流产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因素对比情况、满意度以及HAMA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因素、饮食原因以及人工综合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χ2=10.012、8.965、11.365,P<0.05);观察组60例患者全部满意,无不满意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有13例不满意,其满意度为78.33%,两者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得分、总分均远远小于入院前得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综合得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前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人工流产术妇女的护理问题上,应用适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医疗安全,并且也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横向捆扎术在剖宫产顽固性宫缩乏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2年5月-2017年5月,针对此类病人,尤其是中央性前置胎盘引发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采用宫颈多重缝扎.结果 经采用宫颈多重缝扎联合B-Lynch这一缝合手术实施治疗以后,出血逐步下降暂停,血压回归迅速,排尿总量增加,身体状况稳定.结论 B-Lynch缝合术联合子宫缝合术联合应用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高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两组患者均治疗14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状况,并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明显比对照组升高,两者之比为:(78.3±10.1)分vs.(65.2±12.8),P<0.05.结论 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入奥拉西坦,能够有效地提高其脑代谢的速度,从而促进其脑部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作者:崔玉凤;关标;曲典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SWI)在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出血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利用SWI序列检测出血灶,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不同部位出血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SWI检出HIBD足月儿颅内出血(12例),早产儿颅内出血(41例);其中侧脑室内出血(23例)、脑实质内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16例).结论 SWI对于新生儿HIBD中出血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静石;刘艳;于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气管插管-PS-拔管后行INSURE策略治疗NRDS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接收的6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气管插管后,将固尔苏经过导管一次性注入,剂量为100~200 mg/kg;而参照组给予固尔苏治疗后保留气管插管,使用MV,开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同样根据血气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各项参数.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 h、12 h动脉血气(pH值、PO2、PCO2)以及VAP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PaCO2、PaO2、pH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PaCO2、PaO2、pH值均得到改善,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INSURE策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治疗NRDS首选方式.
作者:赵杰;白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80例患有小肠疾病患者的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X线表现形式.结果 通过数字化消化道造影X线表现结果为小肠炎30例、结核28例、小肠肿瘤15例、小肠憩室107例.结论 针对小肠病变通过数字化全消化道造影能够清楚、准确发现患者小肠病变位置和累及范围,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邓俊魁;李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诊疗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进行随机抽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快速血清学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进行检验,通过将两组患儿的硬性检测结果与不同年龄患儿的血清学检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检测得出阳性检测率为96.66%,对照组患儿的硬性检测率为63.33%,观察组患儿的病菌检测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病菌检测率,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在观察组的患儿中病菌检测率较为明显的年龄段为4-7岁之间的患儿,相较于其他患儿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有效性,且阳性率相较于快速血清学检验较高,因此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具有显著的诊断依据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两种子宫肌瘤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 将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39例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39例对照组患者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 ①相比较经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但是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②相比较经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发热、伤口剧烈疼痛、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减少.③相比较经腹组患者,腹腔镜组患者术中肌瘤平均直径为6.0±1.6 cm,子宫肌瘤残留率、再次手术率相对较高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虽手术时间较长,但是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对于大直径肿瘤难以剔除,因此不能完全替代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作者:叶彩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乙肝患者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UCs)治疗的资料,比较单用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短期内的HBV DNA抑制和预后.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7月住院的69例ACLF乙肝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的单一组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治疗的联合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的HBV DNA定量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单一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4.4±2.1)lg copies/mL,联合组则为(4.7±2.3)lg 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MELD评分为13.2±9.0,联合组则为18.9±9.2,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LF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单一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短期内虽HBV DNA定量下降,但对预后影响无差异.
作者:吴家箴;杨兴祥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80例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手术治疗的方式,观察组40例采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方式进行治疗,主要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的情况,以此来判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完成不同的手术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以及复发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数据有着显著性的差异,统计具有意义(P<0.05).结论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过程中相较于普通手术治疗方式有着更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后期的快速康复,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赵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分析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出血的护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120例胃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接受优等护理,对照组则接受常规护理.结果 研究组有效治疗为57例,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有效治疗为50例.有效率为83.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溃疡出血的临床用药相同的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系数.
作者:雷哲;杨旭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取持续输注美罗培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收治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美罗培南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测评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记录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PCT、WBC、CRP水平,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CT、WBC、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能提高临床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清PCT与CRP等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马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4例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进行联合干预,对照组单纯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并将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更优,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大伟;崔利;吴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护理应用在小儿呼吸衰竭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且根据不同的临床护理模式将其平均分作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采取基本护理,B组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是82.6%,低于B组的97.8%,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17.8%,高于B组的2.2%,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监护护理在呼吸衰竭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价值颇高.
作者:宋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对断指再植术治疗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治疗的76例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患者均采用断指再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对76例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1%,患者均未出现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畸形、软组织坏死、手指坏死、血管危象、坏死等并发症,仅有1例患者出现指体创面感染,经过再次治疗后恢复良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结论 采用断指再植术治疗拇指近节完全离断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效恢复了患指的外形和功能,手指成活率高,安全可靠.
作者:于清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9月接诊收治的80例颅脑外科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颅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肿胀分级及术后15 d、30 d DVT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有利于缓解颅脑外科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减少DVT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凤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平板在儿童牙病外伤固定的长期效果.方法 选取82例收治的因外伤而引起牙齿松动或不完全脱位的牙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牙弓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行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长期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经复诊,对照组在GI、PLI及SBI等方面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经2年后随访,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49%,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利用超强纤维带联合流动树脂弹性固定夹板对儿童牙病外伤进行固定可有效改善患儿牙周指数,并取得良好长期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当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王红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对人软骨细胞自噬活性的影响.方法 (1)人软骨胞采用不同度的AGEs处理不同时间,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2)AGEs浓度为100 mg/L处理人软骨细胞0 h,3 h,6 h,12 h,24 h,48 h后采用WB方法检测细胞LC3Ⅰ、LC3Ⅱ的表达.(3)不同浓度的AGEs(50 mg/L,100 mg/L,200 mg/L)处理软骨细胞24 h后,采用WB方法检测细胞LC3Ⅰ、LC3Ⅱ的表达.结果 (1)CCK-8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GEs处理人软骨胞的活性在短时间内(24 h之内)随时间的变化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低浓度AGEs(100 mg/L)使人软骨胞的活性升高,高浓度AGEs(200 mg/L)使人软骨胞的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2)AGEs浓度为100 mg/L处理人软骨细胞LC3-Ⅱ的表达随时间的变化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在24 h后更为明显(P<0.05).(3)不同AGEs浓度处理人软骨细胞24 h后,LC3-Ⅱ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浓度的AGEs在短时间内可能通过调节软骨细胞自噬增强细胞活性.长期的或者高浓度的AGEs使人软骨细胞自噬降低影响细胞的活性.
作者:王朝俊;陈铖;张莹;张海斌;梁建厦;黄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接受积极的临床干预对其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骨科接诊的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40例开展分析,对比40例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下肢肌群,包括腘绳肌、髂腰肌以及股四头肌肌力情况和下肢活动能力与平衡功能,通过徒手肌力测定对40例患者的肌力情况加以检测,通过单腿站立测试、功能性步态测试、计时直立行走测试以及Berg平衡量表检测40例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接受积极临床干预之后,双下肢肌力与干预之前对比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单腿站立测试与接受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延长,计时直立行走测试与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减少,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性步态测试与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增大,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给予其积极的临床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活动功能,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宇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