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使用核苷类似物治疗HBV DNA抑制和预后分析

吴家箴;杨兴祥

关键词:核苷类似物, 肝衰竭, MELD评分, HBVDNA定量
摘要:目的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乙肝患者使用核苷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UCs)治疗的资料,比较单用拉米夫定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短期内的HBV DNA抑制和预后.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3年7月住院的69例ACLF乙肝患者,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的单一组和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治疗的联合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的HBV DNA定量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结果 治疗4周后,单一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4.4±2.1)lg copies/mL,联合组则为(4.7±2.3)lg 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MELD评分为13.2±9.0,联合组则为18.9±9.2,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CLF乙肝患者加用拉米夫定单一或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联合治疗短期内虽HBV DNA定量下降,但对预后影响无差异.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教学模式对儿科带教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

    目的 探索分析针对儿科带教学生应用不同教学模式对其评判性思维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期间在我院儿科实习的学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名经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45例均接受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PBL).将两组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理论和实践技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实习生接受教学前,其评判性思维七大方面评分积总分均相对接近(P>0.05),接受相应教学后,研究组实习生的开放思维、评判自信心、寻找真相、系统化能力等相关项目评分以及总分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完成教学后,研究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成绩均显著性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儿科实习学生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PBL),可以有效提升其评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有助于提升其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

    作者:林庆芳;罗晓鸿;杨晓华;林东浩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管理在重复人工流产妇女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护理管理在重复人工流产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确诊宫内早孕且自愿进行人工无痛流产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的因素对比情况、满意度以及HAMA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心理因素、饮食原因以及人工综合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χ2=10.012、8.965、11.365,P<0.05);观察组60例患者全部满意,无不满意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有13例不满意,其满意度为78.33%,两者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得分、总分均远远小于入院前得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综合得分均小于对照组术前评分,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人工流产术妇女的护理问题上,应用适合的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保证医疗安全,并且也可以提高护理的质量,同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刘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病例学习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为冬春季节多发病,主要由EB病毒引起,特征为不规则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单核样异型淋巴细胞等为其特征. 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6 岁以下小儿得病后大多表现为阴性或轻型感染,15岁以上感染者则多成典型症状. 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逐渐增多,并且其早期外周血象白细胞分类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因此误诊率较高[1]. 就2例相似病例的比较中再次学习IM,以期加深大家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作者:杨俊营;李锦霞;田京晓;熊小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持续输注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采取持续输注美罗培南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收治的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美罗培南联合替加环素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测评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记录不良反应,检测治疗前后PCT、WBC、CRP水平,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CT、WBC、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输注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鲍曼溶血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能提高临床效果,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清PCT与CRP等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马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4例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7例.研究组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进行联合干预,对照组单纯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并将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在SAS、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一用药,采用中西医结合用药方案对卒中后抑郁焦虑患者进行干预效果更优,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大伟;崔利;吴琼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寒战采取曲马多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曲马多预防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以便利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采取0.9%氯化钠溶液静注,观察组采取曲马多静脉推注,对两组术后苏醒时间、寒战发生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寒战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为(7.94±3.26)min,与对照组(7.93±3.28)min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取曲马多可有效预防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提高苏醒期舒适性.

    作者:张一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持续血浆滤过技术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经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持续血浆滤过技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84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利用持续血浆滤过技术实施治疗,观察组选择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71.43%;观察组治疗后TG水平、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腹膜炎症、胃肠障碍、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与持续血浆滤过技术联合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能够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张恩;靳秀丽;郭倩倩;王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基于色素染色和窄带成像技术的放大内镜对早期结直肠肿瘤的诊治价值

    目的 评价靛胭酯增强的放大内镜(AIM-ME)和窄带成像增强的放大内镜(NIB-ME)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WLE筛查疑有结直肠肿物或息肉性疾病的680例患者分别行NIB-ME和AIM-ME检查,金标准为活检病理学结果,对比NIB-ME和AIM-ME两种检查方法在早期结直肠肿瘤诊断的价值.结果 NBI-ME诊断癌性变病的准确率为94.2%,敏感性90.2%,特异性95.3%.普通光镜诊断癌性变病的准确率65.8%,敏感性63.2%,特异性68.2%.色素内镜诊断癌性变病的准确性为88.9%,敏感性83.8%,特异性91.5%.经McNemar检验、符号检验方法等统计分析,NBI-ME对癌性变病的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普通光镜和色素内镜,P<0.001.结论 NBI-ME能够显著提高早期结直肠肿瘤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可以准确地进行靶向活检或尽可能地避免无意义的活检.

    作者:王蔚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32例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收治32例SLE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SLE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2%,主要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13例)、泌尿(12例)、胃肠道(4例);发生感染主要与住院时间、较大剂量连续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白细胞计数及补体c有关.结论 针对SLE院内合并感染的防护措施是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做好疾病本身护理、严密病情观察、加强健康教育,严格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是控制和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孟庆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精神疾病患者细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 评价分析检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精神疾病患者细菌感染时的临床意义.方法 把167例患者按照是否感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精神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有价值,动态检测有助于评估疗效.

    作者:刘昌灵;李丁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中近端输卵管梗阻假阳性的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子宫输卵管造影中近端输卵管梗阻假阳性的诊断结果.方法 研究中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近端输卵管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分别是20例,24例、23例和33例患者,对四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中对甲组、乙组、丙组和丁组的近端和中远端梗阻情况分析,实践证明,甲组、乙组和丙组以及丁组的近端梗阻例数明显高于中远端梗阻例数,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 近端输卵管梗阻的发生几率较高,近端输卵管梗阻假阳性和单侧或者双侧无关.

    作者:姜海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积极临床干预对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下肢肌力及功能性活动的影响

    目的 总结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接受积极的临床干预对其下肢肌力和功能性活动所产生的影响,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骨科接诊的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40例开展分析,对比40例患者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下肢肌群,包括腘绳肌、髂腰肌以及股四头肌肌力情况和下肢活动能力与平衡功能,通过徒手肌力测定对40例患者的肌力情况加以检测,通过单腿站立测试、功能性步态测试、计时直立行走测试以及Berg平衡量表检测40例患者的下肢功能情况.结果 患者接受积极临床干预之后,双下肢肌力与干预之前对比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单腿站立测试与接受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延长,计时直立行走测试与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减少,Berg平衡量表和功能性步态测试与临床干预之前对比显著增大,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性肌肉减少症患者给予其积极的临床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下肢活动功能,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施宇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手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对血肿进行清除,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对血肿进行清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方式治疗后,观察组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迟发性血肿采取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全麻下颅骨牵引复位配合颈前路减压融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全麻下进行颅骨牵引复位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联合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选择治疗的4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颅骨牵引复位,在患者复位之后进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的44例患者中,有39例患者完全复位(88.64%),其余5例患者是90%复位(11.36%).患者手术时间(129.25±5.67)min;患者的出血量(183.14±11.63)mL出血有点多;在术中以及术后均未给予患者输血.食管和大血管均未出现意外损伤,未发生感染,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有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6.82%),给予患者雾化、营养神经、激素等治疗,症状消失.结论 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患者的治疗中,在全麻下进行颅骨牵引复位,之后进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复位良好,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绞锁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李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选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诊疗的12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小儿患者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对象.将两组患者进行随机抽号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快速血清学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进行检验,通过将两组患儿的硬性检测结果与不同年龄患儿的血清学检验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检测得出阳性检测率为96.66%,对照组患儿的硬性检测率为63.33%,观察组患儿的病菌检测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病菌检测率,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在观察组的患儿中病菌检测率较为明显的年龄段为4-7岁之间的患儿,相较于其他患儿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使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具有极高的敏感有效性,且阳性率相较于快速血清学检验较高,因此微生物培养检测方法具有显著的诊断依据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干预对患儿黄疸蓝光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总结患儿黄疸接受蓝光治疗期间开展舒适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对患儿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接诊的黄疸患儿资料100例开展对比分析,所选患儿全部接受蓝光治疗,根据护理方案的差异对所选患儿进行分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舒适护理干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研究组患儿接受舒适护理干预之后,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接受蓝光治疗的黄疸患儿,在其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有效率,减少患儿产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易冬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效果

    目的 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行微创手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通过微创手术进行治疗的94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当做研究对象,按其入院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47例.甲乙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优质护理,评价甲乙两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结果 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88%)高于乙组患者(82.98%),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21,P=0.014).乙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30.15±6.52)分低于甲组患者(46.62±8.35)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58,P=0.000).结论 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微创手术治疗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确切,不仅有效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温德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少量出血灶在磁敏感加权序列的成像研究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序列(SWI)在显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出血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利用SWI序列检测出血灶,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不同部位出血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SWI检出HIBD足月儿颅内出血(12例),早产儿颅内出血(41例);其中侧脑室内出血(23例)、脑实质内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16例).结论 SWI对于新生儿HIBD中出血的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静石;刘艳;于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目的 对手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修复技术,查看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手部组织缺损患者参与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腓动脉穿支修复技术,同时针对腓动脉穿支皮瓣切取后所造成的创面采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转位覆盖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所有患者的皮瓣均成活,随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工作,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皮瓣质地优良,均可以对创面进行直接缝合,无需采用植皮进行治疗.结论 对手部创伤患者采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修复技术,患者的愈合状态良好,并且外形较为美观.

    作者:李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效果探讨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9月接诊收治的80例颅脑外科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颅脑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肿胀及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下肢肿胀分级及术后15 d、30 d DVT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有利于缓解颅脑外科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减少DVT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凤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中航工业哈尔滨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