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弹拨、静按法治臀上皮神经损伤540例

张恩涛

关键词:手法治疗, 臀上皮神经损伤, 现报告如下, 平均年龄, 外伤史, 资料, 中点, 运用, 臀部, 疼痛, 门诊, 检查, 病例, 凹槽
摘要:笔者从1982~1999年在门诊中运用弹拨、静按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40例中,男397例,女14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7~60 d;多数病例都有明显的闪扭等外伤史,伴一侧腰臀部疼痛,检查患侧髂脊中点下3~4 cm处有一凹槽,亦摸到一条索状物,触痛尤甚,行走困难,少数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弹拨、静按法治臀上皮神经损伤540例

    笔者从1982~1999年在门诊中运用弹拨、静按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40例中,男397例,女14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7~60 d;多数病例都有明显的闪扭等外伤史,伴一侧腰臀部疼痛,检查患侧髂脊中点下3~4 cm处有一凹槽,亦摸到一条索状物,触痛尤甚,行走困难,少数

    作者:张恩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感传与中风疗效

    在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面,针刺感传与否是极其重要的尺度.笔者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进修1 a,师从多位针灸专家,深刻体会到“气之病所”“气至而有效”的内涵.兹介绍几个偏瘫常用穴位的针法及其得气标准以飨同道.

    作者:王志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500例

    笔者自1991~1999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孕症5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一般资料

    作者:李扣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解表用药规律探讨

    在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立足于历代医家对表证治疗用药的临床实际,对解表用药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系统分析了辛散透邪与寒凉清热解毒在表证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1)对表证的治疗,促使腠理毛窍开泄以使邪有外走外透之机,始终是一个重要原则;(2)解表方中辛散或辛温发散药物的使用,还可防止重用寒凉清热之品郁闭气机或凉遏闭邪之弊;(3)现代研究认为,表证的产生与机体受凉有关,寒凉刺激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缺血,抵抗力降低,使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的病原体乘机侵入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眼科手术是治疗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术后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本文就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举例分述如下.1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

    作者:洪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病治验4则

    1急性黄疸性肝炎雷某,男,23岁.目黄,尿黄,右胁胀痛,纳差,口苦,烦躁失眠,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细弦.肝功能:ALT>200 U,TBIL 80μmol/L.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曾服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效果不显.辨证为湿热蕴肝,胆失疏泄,治以清胆利湿,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枳实、厚朴、郁金、川楝子各10 g,生大黄、甘草各6 g,丹参、山楂、鸡内金、蛇舌草各15 g,守方加减近月而愈.

    作者:罗康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廖金标医案医话选

    有位李先生已发烧几天了,向其夫人问道:“是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其夫人答曰:“发烧还是去看西医,中医不能看急性病(所谓急性病在此指发热、疼痛、出血、昏迷、腹泻等),只能看慢性病.”持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治疗急性病固然有一定特长,中医在某些急性病中也有一定特色,有时照治不拒,就发热而言,在非细菌感染的发热如病毒性感染、沙门氏菌感染、霉菌感染以及功能性发热疗效往往高出西医,现举实例说明如下:1发热郊区一虞姓患者,男,21岁.

    作者:张季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拗汤加味治疗小儿久咳不愈80例

    咳嗽为儿科常见的病证,诊治却非易事,咳嗽数周不愈,实属多见.近年来,笔者以三拗汤加味治疗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2~13岁;病程15~60 d,均经抗生素、止咳化痰药治疗效果不佳),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治疗方法

    作者:赵金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胆道蛔虫残体滞留120例

    胆道蛔虫残体是胆系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胆道感染诱因之一.此症多见于B超诊断报告,现代医学尚无此病名,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案治疗此症1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72例临床报告

    近年来,笔者运用针灸治疗急诊科的常见病症和部分危重病症,收到较好的疗效,现选取资料完整的72例报告如下:1刺血泻热治小儿高热

    作者:程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加味当归芍药散治老年性痴呆疗效观察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D)是脑细胞退化导致脑组织萎缩,在临床上以认知功能减退(痴呆)为核心症状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加味当归芍药散(由当归芍药散加党参等)治疗20例,总有效率75%,与双益平片剂(即石杉碱甲,从草药千层塔中分离出的一种生物碱,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生产)治疗l5例,总有效率73.4%比较,P>0.05.方中当归、川芎、赤芍、白芍同用,在养血调肝中兼有活血散瘀之功,茯苓、泽泻、白术合用则在化湿利水之中兼有健脾益气之效,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钩沉膏治风湿性关节炎86例报告

    自1997年3月~2000年5月运用自拟钩沉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治疗方法均使用自拟钩沉膏(川乌、草乌、细辛、海桐皮、杜仲、桑寄生、虎杖、乳香、没药、枳壳、当归、川芎、桂枝等药共研细末,配以香油、东丹等熬制而成)局部外敷或结合穴位(膈俞、血海、足三里、肾俞等)外敷,1次/d,15 d为1个疗程,通常治疗2~3个疗程.

    作者:徐立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腕踝针治疗落枕32例临床观察

    笔者运用腕踝针治疗落枕32例,并设体针对照组30例,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腕踝针组32例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小15岁,大56岁,平均38岁;病程1~3 d.对照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小18岁,大55岁,平均35岁;病程1~3 d.

    作者:何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单托石膏固定治肱骨髁上骨折25例临床观察

    肱骨髁上骨折的外固定方法很多,传统常用的有小夹板等,综观其优缺点,虽然简便易行,效果也不错,但固定期间夹板常易松动,需经常调整,否则影响固定效果,同时患肢远端长时间肿胀,患者较为难受,造成肘内翻畸形的也并不少见.近年来我们采用单托石膏屈肘固定(伸直型),能够克服上述的弊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兹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谢寿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相当常见,西药治疗往往有效,但容易复发,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十二指肠溃疡,近、远期疗效均显著,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李薰华;陈凤;李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远道单穴治疗痛证的几点体会

    针灸治疗疾病是通过针刺、艾灸某些腧穴来实现的,故在临床上对腧穴的选取和处方的组合适当与否,是针灸疗效优劣的关键之一. 在临床上,疾病是千变万化的,而腧穴的主治作用又错综复杂,为了执简驭繁,迅速而准确地选穴,人们总结出了近部、远端、随证三大取穴原则,并泛用于临床.三法可并用亦可单用,并用虽也可见疗效,但一病取穴众多,往往增加病人痛苦,形成“痛上加痛”,而笔者近期在临床上却钟情于远端单穴治疗疾病,尤其在急性痛证方面收效甚佳.

    作者:彭恩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法很多,均有一定的疗效.西药治疗目前公认的三联方案为有效的治疗方案,近期疗效明显,但停药后复发率亦高,长期维持治疗费用大,副作用多;而单纯服用中药疗程较长,病人依从性差.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远期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崇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揭招模经验浅析

    揭招模师承于民间温氏中医世家,行医50余年,他善治各种疑难杂证,虽受师承的影响,但他别出心裁,经验独到,在治病用药方面有很大的考究,现略举验案以飨读者.

    作者:揭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灵芝代泡剂在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自1994年5月~1999年5月,我们共收治恶性肿瘤化疗病人309例,其中1 55例在化疗时合用灵芝代泡剂(江山医药保健厂生产,浙江医科大学研制),对肿瘤化疗病人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邹祥新;周建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柴胡汤新用体会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笔者在临床上对其灵活化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鼻炎、癫痫等病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肾病综合征

    作者:林子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