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聪
有位李先生已发烧几天了,向其夫人问道:“是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其夫人答曰:“发烧还是去看西医,中医不能看急性病(所谓急性病在此指发热、疼痛、出血、昏迷、腹泻等),只能看慢性病.”持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不可一概而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西医治疗急性病固然有一定特长,中医在某些急性病中也有一定特色,有时照治不拒,就发热而言,在非细菌感染的发热如病毒性感染、沙门氏菌感染、霉菌感染以及功能性发热疗效往往高出西医,现举实例说明如下:1发热郊区一虞姓患者,男,21岁.
作者:张季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风湿性多肌痛,中医诊为肌痹,属痹证范畴.以肌肉疼痛为主征,好发于腰、头颈项、肩背部的肌肉.急性发作时疼痛较剧,有明显压痛,病肌有轻度肿胀,但无焮红与灼热,体温微升,常兼头痛.现代医学对本病目前无特殊疗法,多采用对症处理,且效果不理想.近5 a笔者运用<内经>“合谷刺”加梅花针叩刺治疗本病,近期疗效尚属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兴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8年3月~1999年I2月,我们运用保龄洗剂治疗一些外阴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孙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对1 26例慢性乙肝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联合检测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指标、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应用大黄虫丸6 g,每天2次;对照组62例,应用复方益肝灵片5片,每天3次.2组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每月联合检测患者血清HA、LN、P-Ⅲ-P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虫丸1个月后;HA、LV、P-Ⅲ-P 3项指标便开始下降,二三个月后继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庆华;喻晓锋;欧阳红;廖九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张某,男,58岁.因左眼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视力下降,伴左侧头痛、恶心7 d,于2000年1月21日就诊.患者曾于10 d前,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在本市某医院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0.2.术后第3天出现左眼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症状,即在手术医院行静脉点滴甘露醇等综合降压措施,用药3 d,症状未能缓解,而求治本院.眼部检查:左眼视力指数/1 mm,左眼结膜缘切口可见人工晶状体襻稍突出于角巩膜切口表面,角巩膜缘切口基本愈合,虹膜纹理肿胀,二级浅前房,瞳孔园约4 mm大小,人工晶状体向上偏移,眼内其他情况无法窥清.眼压:右眼21mmHg,左眼62 mmHg.诊断:左眼人工晶状体植入后青光眼.
作者:邱家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颈椎康复汤具有舒筋、通络、解痉、祛风、除湿的功效.笔者根据中医学理论,对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45~67岁)患颈椎综合征的病例临床观察治疗结果,其疗效较为满意.现简介于下:
作者:占盛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从1988~1998年,运用活血化瘀及化痰理论,自拟川芎参蒲汤与西药结合治疗脑梗塞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远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揭招模师承于民间温氏中医世家,行医50余年,他善治各种疑难杂证,虽受师承的影响,但他别出心裁,经验独到,在治病用药方面有很大的考究,现略举验案以飨读者.
作者:揭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龚廷贤,字子才,江西金溪人.曾隐居金溪县云林山中,故别号“云林山人”.生于明@嘉靖元年(1619),享年97岁.龚氏出身于世医之家,曾任太医院吏目.其父龚信,字瑞芝,号西园.精岐黄家言,医名当世,亦曾授太医院衔.弟廷器,子懋升,侄懋官,均为医官.廷贤悬壶60余载,学验俱丰,是我国明代一位杰出的医学家.现将对龚廷贤生平的粗浅研究陈述于下,以飨同仁.
作者:万少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洪广槐主任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40 a,治学严谨,学验俱丰,擅长治疗男科疾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10余年,现将洪老师生精加味汤治疗男子不育症200例小结,以飨同道.
作者:吴少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胆道蛔虫残体是胆系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胆道感染诱因之一.此症多见于B超诊断报告,现代医学尚无此病名,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案治疗此症1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桂枝温通阳气,三七活血散瘀,一通一散,相得益彰,作为对药,可广泛用于各类寒性痛证,常能提高疗效.举2例如下:
作者:冯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全部病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多在饭后出现,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物有胆汁及不消化的宿食,有腹胀、腹痛、痞满、呃逆.嗳气等症状.通腑化积汤组成:姜半夏12 g,陈皮12 g,枳实12 g,厚朴12 g,炒山楂12 g,炒莱菔子12 g,炒桃仁12 g,降香2 g(冲服),红花10 g,香附10 g.痰湿者,加薏苡仁15 g、苍术12 g、砂仁10g;热重者,加黄连10g、黄芩10 g;寒胜者,加吴茱萸10 g、干姜10g;气虚者,去莱菔子,加党参12 g、白术12 g;大便结者,加生大黄5~10 g.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吗叮啉.服药3个疗程后,治疗组46例,近期治愈35例,好转9例,无效2例;对照组23例,分别为9、9、5例.总有效率前者为95.7%,后者为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非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疗效及安全性基本确定,可能成为早期输卵管妊娠的标准治疗方法[1].我院1996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米非司酮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妊娠1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刘冬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廖作淳副主任医师,60年代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原万载县中医院院长.从医30余载,治学严谨,精通医理,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笔者随师侍诊年余,亲聆教诲,受益颇多.现将业师治疗中风后遗证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高秋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方,由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之下焦诸疾.笔者根据其组方大意,推而广之,除治上述诸症外,还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案例如下,望同仁不吝指正.
作者:陶裕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脂肪肝在临床上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于长期酗酒、糖尿病、肥胖、肝炎及毒物的损伤而造成的肝脏脂防性变.根据相关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认为痰、湿、瘀、积等病理产物是脂肪肝形成的条件,因此祛湿化痰、理气活血、健脾消导、清热解郁等法是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基本大法.尤以祛湿化痰、理气活血为临床常用.笔者以此法治疗56例,疗效满意.
作者:陈利群;王维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笔者自1991~1999年,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不孕症5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简介如下:1一般资料
作者:李扣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6年10月~1998年1月,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贾健生;张丽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陈瑞春教授善治肝硬化,他根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在临证过程中,非常注意顾护胃气,并取得较佳疗效.由于肝硬化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因此,在治疗中,陈教授多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是,重点是保护脾胃功能,不用或少用峻猛攻伐之品,待患者能食能化后,才在健运脾胃的药物中,配以小量的三棱、莪术等攻坚破积之品,至于攻逐瘀血的虻虫、水蛭、土鳖虫之类,则视病情及体质情况,小量、间断性地配合应用,“打打停停”,从而达到阻止病情进展,恢复患者体力的目的.兹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作者:李慎勤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