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减清肺饮治癃闭验案2则

魏晓萍

关键词:癃闭, 清肺饮
摘要:清肺饮出自<证治汇补>,由茯苓、麦冬、黄芩、桑皮、栀子、木通、车前子组成.其功效是清金降气,通利水道.主治因肺热气机壅闭所导致的癃闭.笔者根据前人经验在清肺饮基础上重用紫菀、麦芽各30g,组成加减清肺饮运用于临床,从肺辨治癃闭屡获良效.
江西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传统性医学探析

    中国传统性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它是以中医性医学为基本内容的医学学科,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各民族的性文化、性习俗、性伦理、性意识及科学的性医学体系.中国传统性医学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医学的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遗传学、生殖学、药物学以及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

    作者:陈金荣;杨丽仙;侯思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柴胡汤新用体会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笔者在临床上对其灵活化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征、慢性鼻炎、癫痫等病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例1.肾病综合征

    作者:林子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通腑化积汤治十二指肠壅积症46例

    全部病例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恶心呕吐,多在饭后出现,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物有胆汁及不消化的宿食,有腹胀、腹痛、痞满、呃逆.嗳气等症状.通腑化积汤组成:姜半夏12 g,陈皮12 g,枳实12 g,厚朴12 g,炒山楂12 g,炒莱菔子12 g,炒桃仁12 g,降香2 g(冲服),红花10 g,香附10 g.痰湿者,加薏苡仁15 g、苍术12 g、砂仁10g;热重者,加黄连10g、黄芩10 g;寒胜者,加吴茱萸10 g、干姜10g;气虚者,去莱菔子,加党参12 g、白术12 g;大便结者,加生大黄5~10 g.日1剂,30剂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吗叮啉.服药3个疗程后,治疗组46例,近期治愈35例,好转9例,无效2例;对照组23例,分别为9、9、5例.总有效率前者为95.7%,后者为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桂枝伍三七在寒性痛症中的应用

    桂枝温通阳气,三七活血散瘀,一通一散,相得益彰,作为对药,可广泛用于各类寒性痛证,常能提高疗效.举2例如下:

    作者:冯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健脾化湿汤治疗67例妇科术后气虚湿阻证

    多年来笔者通过对妇科术后病人的观察,注意到术后特殊的环境,易造成气虚湿阻证,并用自拟健脾化湿汤治疗67例(年龄大57岁,小22岁;全子宫切除术50例,附件术14例,盆腔脓肿术3例;全部病例均未伤及肠道,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于术后3~4 d出现症状者42例,5~7 d出现症状者25例;均表现脘腹胀满、恶心欲呕、纳呆、大便不爽,伴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苔厚腻,脉濡缓),日1剂,水煎2次温服.服中药3~5剂后,57例症状消失,10例症状缓解.自拟健脾化湿汤组成:茯苓1 5 g,白扁豆15 g,白术9 g,陈皮6 g,川朴6 g,枳壳6 g,半夏9 g,藿香6 g,神曲15 g.

    作者:刘秀峰;陈丽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殖器疱疹的中医药治疗

    生殖器疱疹系感染病毒所致,是常见的性病之一,多数由不洁性交而传播,它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阴茎、大小阴唇等处.其特点为水泡易破而糜烂,疼痛较剧,也有不痛或轻度瘙痒者,可形成浅溃疡,且反复发作,并可继发其他感染,本病易使孕妇流产、早产或畸胎、死胎,有关资料表明宫颈癌与本病也有密切关系.笔者在临床上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的疗效.此病中医谓之热疮、阴疮,阴部系厥阴经所布,急性发作多系肝胆湿热下注,反复发作则责之脾胃运化失健而湿阻,或热邪伤津,阴虚内热为患.在临床上按此3证辨证施治.

    作者:张宝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对1 26例慢性乙肝中、重度和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护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同时联合检测患者肝纤维化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指标、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应用大黄虫丸6 g,每天2次;对照组62例,应用复方益肝灵片5片,每天3次.2组均不加用其他药物治疗.疗程为3个月,每月联合检测患者血清HA、LN、P-Ⅲ-P指标.结果:治疗组在应用大黄虫丸1个月后;HA、LV、P-Ⅲ-P 3项指标便开始下降,二三个月后继续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黄虫丸抗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庆华;喻晓锋;欧阳红;廖九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痰瘀同治”浅论

    “痰”为中医学特有的概念,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为津液停滞不行所致.“瘀”指气血瘀滞不行而引起.“痰瘀同源”不论是临床还是实验研究都发现脉络瘀阻多兼有痰浊形成,祛痰也兼能化瘀,二者互为影响,同源相关.

    作者:尧应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散剂内外合治癌痛50例

    疼痛是癌肿的主要症状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西药三阶梯镇痛,易致耐药成瘾,并且药源紧张.笔者从1993年起致力于中药散剂内外合治癌痛的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李光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Ⅱ型糖尿病57例临床观察

    自拟降糖方配合美吡达治疗Ⅱ型糖尿病57例.并与对照组54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49.1 2%),有效24例(42.11%),无效5例(8.77%),总有效率91.23%.患者除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外.血糖亦大部分下降趋于正常.对照组显效1 7例(31.48%),有效21例(38.89%),无效16例(29.63%),总有效率7O.37%.经统计学处理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唐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行气益气活血汤治疗心绞痛100例

    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行气益气活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卢菊兰;胡平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举隅

    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方,由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组成.功能活血化瘀、缓消症块,主治妇人小腹宿有症块之下焦诸疾.笔者根据其组方大意,推而广之,除治上述诸症外,还用于治疗临床各科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举案例如下,望同仁不吝指正.

    作者:陶裕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冰血散治疗带状疱疹156例

    笔者从1985年起,自拟冰血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1 56例均收到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马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眼科手术是治疗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术后常有一些并发症发生.本文就眼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中医治疗,举例分述如下.1视网膜脱离术后网膜下积液

    作者:洪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其治疗方法,早期可用保守疗法,中晚期均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中西药结合保守疗法试治本症21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陆飞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疗法治胆道蛔虫残体滞留120例

    胆道蛔虫残体是胆系结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胆道感染诱因之一.此症多见于B超诊断报告,现代医学尚无此病名,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方案治疗此症12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塞26例

    从1988~1998年,运用活血化瘀及化痰理论,自拟川芎参蒲汤与西药结合治疗脑梗塞2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远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中药散加面膜治疗痤疮102例临床观察

    我科自1 997年9月以来对102例痤疮以中药膜作局部治疗,未口服任何药物.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作者:吴海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针刺感传与中风疗效

    在提高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面,针刺感传与否是极其重要的尺度.笔者在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临床研究中心进修1 a,师从多位针灸专家,深刻体会到“气之病所”“气至而有效”的内涵.兹介绍几个偏瘫常用穴位的针法及其得气标准以飨同道.

    作者:王志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弹拨、静按法治臀上皮神经损伤540例

    笔者从1982~1999年在门诊中运用弹拨、静按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540例中,男397例,女143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7~60 d;多数病例都有明显的闪扭等外伤史,伴一侧腰臀部疼痛,检查患侧髂脊中点下3~4 cm处有一凹槽,亦摸到一条索状物,触痛尤甚,行走困难,少数

    作者:张恩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江西中医药杂志

江西中医药杂志

主管:江西中医学院

主办: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学会